北大德国研究(第1卷)在线阅读
会员

北大德国研究(第1卷)

陈洪捷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图书馆学/档案学27.7万字

更新时间:2019-11-26 14:31:54 最新章节:注释体例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期《北大德国研究》的主题是席勒研究,收录了众多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席勒及其作品进行研究和介绍的论文,涉及席勒作品的译介与研究现状、席勒作品的研究、席勒的美学观、历史观、大学教育观等;还包括两篇席勒的译文和几篇书评;并收录了两篇德国领导人关于二战结束的演讲。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05-09-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洪捷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对古文献与学术史上的相关问题作了专题研究。一、就方法论而言,本书以学术发生学的角度,提出了在学术认知史基础上进行“研究之研究”的必要,及对地上、地下文献需同等对待等问题。二、就古文献的研究而言,既有对传世文献《诗经》等的研讨,也有对清华简《系年》、上博简《孔子诗论》等个案的分析。三、就学术史研究而言,通过个案分析,既有对“周道”及儒、墨关系的讨论,更有大量篇幅探讨文化保守主义
    王刚社科24.3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的“W1.世界与自然物”的升级版。书中列举的中国创世神话母题(W1)数据目录由原来的3级母题升级为5级母题,母题数量由原来的4607个扩展为12583个。根据此母题目录可以对中国创世神话的多种类型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建设中国创世神话数据库,也可以作为文学创作或相关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的参考。
    王宪昭社科2.8万字
  • 会员
    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进行经济活动的记录和总结,其中不乏成功和先进的经验,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需要从中继承精华,汲取教训。现存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分布相当广泛(经、史、子、集四部以及丛书、各类考古文献、档案文献之中),数量极其庞大,内容十分丰富。但目前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与其他专科文献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系统整理和开发民族经济古籍文献这一宝库,不但是民族经济学、古典文
    陈海玉社科22.2万字
  • 近年来,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显得越来越落后和低效。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使档案的检索、编研、提供利用与服务受到限制,纸质档案的存储、调阅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档案的管理与发展带来安全隐患,这使得档案智慧化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本书旨在探索档案智慧化管理与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通过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效率,推动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智慧化建设。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
    李烨社科14.7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以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科研人员深度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同时构建并验证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作者始终坚持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力图为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占南社科11.7万字
  • 会员
    清代地方档案作为一种新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包括四川巴县档案、南部档案,山东孔府档案,台湾淡新档案,甘肃循化厅档案在内的一大批清代地方档案名扬海内外,为学界、档案界、文物界所瞩目。但长期以来,各方对其藏地、案卷数量、时间起止、内容特色等情况并不完全清楚,往往各执一词。本书聚力当下关注度较高的数部档案,就其保存、整理与研究状况作一系统梳理,不仅有助于了解学术前沿、凝聚
    吴佩林等社科30.1万字
  • 会员
    中国西南地区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且珍贵的历史档案遗产,对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有效、长久地利用,必须对这些历史档案自觉有效地进行保护。本书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鲜明特色,从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载体出发,分别揭示了石质、金属质、陶质、木质、骨质等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支撑材料的特性及其损毁规律,并继而探
    胡莹社科20.6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专题研究和教改实践两篇,涉及国际情况调研、文献保护与修复人才培养、素养培育、难点热点、中大实践等主题,对国内外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做了专题研究,并具体总结了中山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的改革实践,力求为该专业领域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张靖 周旖 陈定权主编社科26.2万字
  • 会员
    《用户画像与博物馆用户体验》一书探讨了博物馆从“以展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变的背景下,中国年轻人作为主要受众的参观体验与内在动机。本书通过服务设计方法,结合Bartle玩家人格分类法和参观流程模型,采用快速民族志研究设计,从126名候选人中识别出社交者、探索者、成就者和攻击者四种理想用户画像。通过参观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数据收集,运用观察(服务旅行和影子跟踪)、访谈(情境访谈)及体验卡片等
    刘顺利 席翠玉社科1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