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泰阿泰德(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更新时间:2022-07-22 16:32:21 最新章节:注释
书籍简介
《泰阿泰德》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作品,通常被认为处于从中期向晚期对话录过渡的阶段。这篇对话录由两场谈话组成,欧几里德和特尔普西翁简短的铺垫性的谈话,以及他们通过文字记录回忆起的作为本篇对话录主体的苏格拉、塞奥多洛、泰阿泰德的谈话。苏格拉底、塞奥多洛和泰阿泰德之间的哲学谈话的主题是探究“知识”的本性。苏格拉底提出“知识究竟会是什么”的问题,泰阿泰德先后提供了三种知识的定义:1.知识是感觉;2.知识是正确的判断;3.知识是带有理据的正确判断。苏格拉底对这三个定义一一进行了辨析。第一个定义的讨论涉及了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以及赫拉克利特“一切皆流”主张,还有恩培多克勒的认识论以及诗人荷马等的主张。第二定义涉及“假信念”的可能性问题,让人印象最深刻是其中提到的关于心灵活动方面的“蜡板比喻”和“鸟笼比喻”。第三定义讨论的关键之处在于澄清什么是“理据”。通过辨析,苏拉拉底指出,知识不是感觉,也不是真判断,也不是加上理据的真判断。尽管对话以无结论告终,但是它仍然蕴含着柏拉图对“知识”之本性的根本性理解。《泰阿泰德》无疑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而又影响深远的经典哲学著作,历史上的许多著名哲学家,包括莱布尼茨、贝克莱和维特根斯坦,对它都有品评,而且当今的知识论研究者仍然不断提及这部著作。
译者:詹文杰译注
上架时间:2018-12-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符号》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一些文章的结集,涉及语言、社会、理性、主体性等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通过这些文章,梅洛-庞蒂加入到了当时各种思潮的争论中,发出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角度的声音。这些文章主要有:“间接语言与沉默的声音”、“论语言现象学”、“从莫斯到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哲学家及其阴影”、“爱因斯坦与理性的危机”、“成长中的柏格森”、“主体性的发现”、“评马基亚维里”、“胡塞尔与语哲学31.1万字
- 会员本书作者展示了如何建立一种科学的神话哲学的过程,亦即通过批判地考察由古至今的各种具有代表意义的神话观(比如把神话理解为纯粹的诗意发明、科学真理和宗教真理的扭曲或掩饰等等),表明神话本身已经是一种哲学思维,但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民族的自觉的发明,而是人类原初意识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运动在不同民族的意识中的反映。哲学20.5万字
- 会员本书主张“哲学思考就是哲学地研究哲学史”,围绕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名著柏拉图的《理想国》和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考察了两部作品所代表的政治哲学的延续与差异,提供了一种从法哲学的角度来理解黑格尔甚至西方政治思想的思路。哲学12.4万字
- 会员本书熔自然哲学与先验唯心论哲学于一炉,分为“一般哲学”部分与“特殊部分”,前者阐述了上帝(或绝对东西)的理念及其与特殊东西的相互关系,后者不仅从一般与特殊两方面展示了描述“实在世界”的自然哲学,还专章描述了“观念世界”及其各潜能阶次。哲学33.5万字
- 会员当虚无成为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映象时,如何走出虚无主义的深渊便成为时代命题。本书系统梳理了尼采、海德格尔、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克服虚无主义的理论和批判资源,为我们反思和克服虚无主义提供了思想借鉴。克服虚无主义是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问题。虚无主义之于中国,不仅是问题危机的倒逼,也是责任担当的体现。克服虚无主义,需要理论逻辑的建构,更需要实践资源的探索。本书澄清了虚无主义的中国特征、影响程度和发哲学22.5万字
- 会员本书是作者于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书中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这些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他们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哲学9.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