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水利、移民与社会:河套地区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更新时间:2022-11-16 20:13:30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水利社会史的研究多集中于成熟的农业社会,本书却关注在农牧交错地带由于民间大型水利开发而形成的新的农业社会。河套地区的特殊性早已被顾颉刚、侯仁之等学者发现,本书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围绕从19世纪下半叶延续至今的水利开发过程和移民社会的形成发展过程来展开研究。试图回答在这两个相互嵌入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社会组织、信仰和地域文化如何共同被整合于三个社会和文化变迁过程,即从牧业到农业的变迁过程、移民从迁出地到迁入地的社会变迁过程和汉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如何相互融合的变迁过程。这三个变迁过程不仅仅是在一个横切面上的描述,而是从背景、动力、发生机制、运行机制等角度进行纵向的中观层面的区域性、过程性研究,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构筑起人们对当地社会是如何形成的历史想象。对水利、移民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贯穿全书,其意义不仅有抢救资料的价值,更有如何实现从个案研究走向中层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主要讨论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任职于华西协合大学的部分学人在华西地区展开的植物研究。作者将这些学术活动置于其时的社会思想情境中考察后指出,这类研究在与同时期博物学和人类学研究的交互往来中,从一开始便与华西地区的人文-自然世界发生着较为直接和频繁的互动。而在各种关系互动中展开的华西协合大学人类学研究,逐渐凸显出其以博物学为底色的特征,此一特征在后来华西的人类学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延续。社科15.8万字
- 会员本书梳理了该地区的橡胶种植历程,描绘了橡胶种植者的流动与聚集,分析了橡胶种植引起的土地使用方式的转变、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的变化以及他们的社会适应与文化调适策略。通过哈尼\阿卡人的橡胶种植活动及日常生活来解读他们对民族国家的认知、理解、想象以及融入国家的实践,探讨国家对少数民族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讨论民族群体如何想象民族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理解边境与国家的关系和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进而理解国家本质。社科28.6万字
- 会员本书在全面总结自然灾害时期国家人权义务国际标准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自然灾害下国家人权义务的层次、内容、范围以及原则,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层面对中国政府履行自然灾害时期的人权保障义务提出了新对策。本书从人权角度研究自然灾害,改变了国内灾害研究和实践中惯用的人道主义视角,避免了人道主义视角的内在局限性,改变了国家传统的防灾减灾观念,为自然灾害研究和中国自然灾害治理实践提供了新路径。社科23.2万字
- 会员思索人类社会的命运时,我们总会借助大历史的广角镜头。可耳熟能详,甚至被默认为公理的人类发展叙事——从人人平等的狩猎采集小游群到现代民族国家,历经“农业革命”“城市革命”“国家起源”等关键节点——真的反映了事实吗?《人类新史》向我们揭示出,这或许只是一个现代版本的起源神话。两位作者追本溯源,发现上述理论其实源自18世纪美洲原住民对欧洲殖民者的批判,以及欧洲人做出的保守反击。随后,作者们综合考古学和人社科47.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