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21期)
更新时间:2024-03-29 16:16:34 最新章节:注释
书籍简介
收入了海内外学人研究江南社会的20余篇论文。其中,复旦大学王振忠教授的论文通过考察清代徽商在浙江龙游的活动,进一步深化了他从事多年的徽商研究;安徽师大姜兆强、丁修真的论文通过探查苏州戏曲家张大复家居生活、著述经历及交游行程,还原了一位晚明士人的生活世界;复旦大学戴鞍钢教授的论文深入探讨了1900年庚子年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极重要的年份中,中外各方在上海这座重要城市展开的博弈;上海市社科院叶舟研究员则通过对晚清时江苏一些地方世家对于新式教育所持的不同态度的研究,探究了近代江南家族教育的转型;上师大钟翀教授和张瀚文的论文则对上海老城厢内道教宫观的类型、分布与沿革等基本状况作了初步梳理。本期的论文涉及江南社会史、江南经济史、江南文化史、江南城市史等方面,从多方面展现了江南社会丰富多彩的图景。
上架时间:2022-10-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唐力行主编
- 会员本期《江南社会历史评论》收入了20篇左右的论文。其中的“笔谈”栏目汇聚了李伯重、赵世瑜、唐力行、邹振环、陈宝良等研究江南史和社会史的重磅学者和叶康宁、连冕等江南艺术史研究领域的新锐,他们围绕江南社会史与江南艺术史的跨界对话将会给学界带来新的思路和新的启发。明史大家陈宝良先生的论文一直以史料丰富著称,此次他与刘国敏合作的新作深入挖掘了明朝江南一带的民间流言和讽刺性诗文,由此透视明代江南士风的变化。史学理论31万字
最新上架
- 会员《区域史研究》是由中山大学等九所高校内有着共同学术旨趣的一群学者联合创办的学术刊物。自施坚雅打破王朝国家历史叙述的范式,提出从区域的脉络解释中国历史结构的理论起,区域史研究成为学者们试图加深理解国家历史乃至全球历史的重要研究取向之一。其核心问题,是历史上人们的互动如何形成在某个视角下有意义的“区域”。本刊即希望给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展现区域史研究的当前动向、思考认识与最新成果。历史18.8万字
- 会员中国历史书写深受海洋史观影响,导致中国历史叙述“权重”发生偏移,以19世纪中叶以来通商开埠为基础的东西关系“冲击—回应”理论大行其道,直到拉铁摩尔中国“亚洲内陆边疆”研究恢复以南北关系为中心的“大陆史观”之后,“过渡地带”作为中国历史的中心才受到重视。本书以中国西北为例,以地缘与空间视角下的农耕、游牧与绿洲互动为切入点,在“长时段”的眼光下,“西北”不仅没有“停滞”,而且在“区域”空间尺度上发生了历史12.3万字
- 会员《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本卷是总第21卷,设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中外史学交流”“历史文献学”“当代史学评论”等栏目,刊发论文22篇,后有附录2篇,反映了当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学术关注及前沿成果。历史32.8万字
- 会员本书研究利用了大量的日文原始档案资料,探讨1936年日德缔结防共协定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段历史时期,日本对德同盟政策的发展和演变轨迹,揭示了在对华侵略战争和太平洋地区扩张战略中,日本谋求对德结盟的目的性和策略性,力求还原日德同盟内部存在的利益算计、戏中有戏的事实,从而揭露了日德军事同盟关系的实态。历史25.1万字
- 会员本书将人类历史分为十个时代,彰显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观,即历史是人类理性觉醒的产物,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历史进步的阶段基本上就相应于人类理性发展的阶段,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自由的增长本身也是自然的,因此人们有理由对于未来寄予无穷的信心和希望。历史13.1万字
- 会员本书收录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论著十余篇,论题集中于门阀政治的缘起、发展、特征以及魏晋南北朝时代在政治制度上的独特现象,外编收录书评两篇及祝先生的学术自述。历史26.1万字
- 会员《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论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学术史为目的的专题述评和书评。文章类别包括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历史17.6万字
- 会员本书以史料派、史观派的分野作为内在线索,将百年中国史学分为1900-1929年、1929-1989年、1989-2000年三个时期,从“问题”出发,以“新史学”与“新汉学”的百年轮回为主线,主要立足于这一时段各派史家对史学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念、方法、门径上的分歧,进而就这种差异对史学建设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加以分析,勾勒出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历史23.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