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经济合作:原理、模式与政策
- 王赞信 魏巍
- 5630字
- 2025-04-07 16:42:52
第二章 中国西南边境与邻国的边境经济及产业发展概况
一 边境经济区
经济特区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济特区的基本目的是通过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对各种行业进行投资(Ota,2003)。随着1980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包括强劲的经济增长、特区总体就业率的快速增长、生产力的进步以及国家外贸方面的快速扩张(Ge,1999)。总而言之,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面,经济特区已经成为主要的驱动力。
然而,尽管中国2.2万多公里的边界线接壤14个国家,但边境贸易只占中国总贸易额的5%。特别是中国大多数的对外贸易发生在沿海地区。为应对这种形势,中国政府已与其亚洲伙伴签订合约,其中之一是区域经济合作。在这种情况下,跨境经济区被公认为特殊的经济功能特区。中方认为新的跨境特区会带来潜在的收益。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增长会带来这种收益,中方所追求的就是收益在国内的相关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更好的地理与社会经济方面的分布。为促进跨境经济区发展而制定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对边境的关注和投资。因此,这些政策能够刺激中国和邻国之间的投资和通商关系,也有利于刺激国内相关地区如云南和广西的发展,并促进邻国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跨境经济区在促进中国和其他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间投资、贸易、生产和旅游以及这一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向更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的潜在优势(Wang & Nandy,2007)。
为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中国于1992年在边疆地区建立了国家边境经济区。到目前为止,中国在东北、西北以及西南已经建立了14个边境经济区。边境经济区实行的是一揽子的特殊政策,其一线开放城市的发展重点是边境贸易以及出口加工业。正因此,边境经济区在促进睦邻贸易、友好关系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发展等方面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在近20年中,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这14个边境经济区一共投资了140亿元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一些主要的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20%~30%的增长率。按平均每平方公里的投入产出计算,每1.5亿元人民币投到基础设施上,其在税收、GDP、工业以及总出口方面的产出分别是投入的2倍、15倍、10倍和32倍。相比199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言,它已增长了5~8倍。因此边境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主要的增长点,并且有利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为促进中国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及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边境地区建立了5个边境经济区。为促进中越间经济发展建立了河口边境经济区,2015年越南边贸总额为275.6亿美元,其中,中越边贸额占比85%,位居第一。为促进中国和缅甸之间贸易的往来建立了瑞丽边境贸易区,2015年,缅甸与邻国的边境贸易额为63.69亿美元。其中,与中国的边贸额最多,达到了52.94亿美元,其次是泰国10.04亿美元,印度6050万美元,孟加拉国1049万美元。在老挝边境建立了磨憨经济开发区。这一区域的公司属于外贸和商业领域,2013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25亿美元。为促进与越南间的经贸合作,已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了凭祥和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众所周知,凭祥是中国的南大门。一条国际公路及铁路通过这7.2平方公里的地区,这里有海关、杰出的出口专家和转运公司。最新数据显示,凭祥每年都见证了其与邻国间40多亿元人民币的贸易额,占到中越贸易总额的1/10。1992年9月,另一座城市东兴由国务院批准也与越南发展了边境贸易。从那时起,政府便一贯地鼓励这一领域的投资,并最终看到了这一动力的结果。
尽管有以上的业绩,边境经济区却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成功地成为边境地区刺激经济发展的引擎。2008年,14个边境经济区的GDP总量仅达到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3%和西部开发区的15%。边境经济区的国际直接投资量少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累计的基础设施投资量少于东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0%。因此,加速边境地区发展,加强同邻国经济合作变得至关重要。将边境经济区提升为跨境经济区是一条公认的好路子。
(一)中越边境经济区概况
中越跨境经济区将以红河(中国)-老街(越南)一线为中心。此经济区将覆盖65平方公里的面积,其中心位于红河州府蒙自及越南的老街。
2005年,云南省红河州和越南老街省政府签订了合作文件“建立红河(中国)-老街(越南)跨境经济区计划”,沿着昆明-河内经济走廊建立经济区。城市经济,特别是中国昆明、红河、玉溪、文山和越南河内、海防、广宁、海阳、富寿、老街的工业园区,将作为经济区的支撑框架。
1.中国红河边境经济区概况
云南省红河州拥有相对发达的工业。两个重要的边境经济区是:红河工业园区和河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工业园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境内,跨越个旧、开原和蒙自,预计占地面积为65平方公里,昆河路和云越铁路也穿行其间。其总体目标是将此园区发展成为大规模工业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成为云南南部经济发展支柱,并作为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前哨。此园区包含众多功能区,包括冶金材料加工园区、化学工业加工园区、生物资源加工区、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园区等。
河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置在河口县。它是边境大门,一条云越铁路由此穿过。1992年中国国务院将河口设计为边境大门之一。1993年河口到老街的边境大门开通,紧接着1996年昆明到河内铁路线开通,它成为中越陆路运输的桥梁。
1992年,国务院批准了河口边境经济区的建设,用地面积为4.02平方公里。之后,园区的规划面积又扩大到24.1平方公里。云南省各级政府(省政府、红河州政府和河口县政府)一直致力于河口边境经济区的建设。如图2-1所示,河口县固定资产投资呈逐渐上升趋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除2006年以外,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大幅度提升)。

图2-1 2000~2014年河口县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依据河口县人民政府网站的最新信息统计,2016年已招标或正招标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计5项,包括河口槟榔北路至山腰火车站公路、中越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自来水厂和供水管网等项目,预计总投资11.5亿元;已招标或正招标工业生产项目共计11项,包括天然橡胶深加工、10万吨/年燃料乙醇生产和年产10万台摩托车组装等项目,预计总投资17.35亿元。总体而言,中国红河边境区的工业发展平台正逐渐完善,一些支柱产业的发展得到积极的推进。
2.越南老街边境经济区概况
越南老街市是老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老街被设定为越南北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正如针对老街边境经济区操作规程的总理No.44/2008/Qd-TTg号决议(颁布于2008年3月26日),根据到2020年越南-中国边境地区建设方案,老街边境经济区的主要目标是充当主要经济区域,促进海防-河内-老街经济走廊内城镇、工业、贸易和服务的发展。老街边境经济区由如下功能型特区组成:商业-工业区、工业园区、城市居民区和边境管理控制区。
老街边境经济区由许多的工业集群组成,包括金清商业-工业园区、沿海(Duyen Hai,越南地名)产业集群(80公顷)、东河粉莫伊产业集群(100公顷),以及汤龙产业集群(2000公顷),进驻这里的国内外公司约100家,注册投资金额2万亿越南盾。汤龙工业区是国家级工业区,其建设延伸至2015年。2001~2015年,老街的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到2007年底,老街一共有38个国际直接投资项目,其中18个项目来自中国云南省。2009年共创收4500亿美元,创造了3000多个工作机会。2016年“越南老街省投资和旅游促进会议”指出老街省将投资建设一系列潜力项目,包括老街航空港、老街—河内标准轨高速铁路线、红河内航线、打造Sapa为国家重点旅游区、内排—老街高速公路线二期项目、老街市中心口岸经济区等。
(二)中老边境经济区概况
1.中国磨憨边境经济区概况
1992年,磨憨经核准成为中国政府的第一批边境门户。自那时起,共投入1.2亿元用于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磨憨的出口加工园区,共吸引投资5.3亿元人民币。2001年,磨憨边境贸易区建立。2006年,政府批准了磨憨经济区,现已开始运行。
2004~2008年,磨憨经济区的固定资本投资分别为:3690万元、7730万元、8000万元、8660万元和14410万元。2013年磨憨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5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50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速。2016年西双版纳州已招标或正招标项目共计4项,包括生物药材加工及生物制药工程、中老国际会展及文化交流中心等项目,预计总投资为16亿元。
2.老挝磨丁边境经济区概况
磨丁边境通道(位于老挝琅南塔省)位于琅南塔市东北部,距琅南塔市中心57公里。而磨丁边境贸易区也已开始设计。在老挝,来自中国的投资持续增长,进入琅南塔省、Thon Pheung以及博胶省的怀赛。琅南塔省位于中泰之间,预计成为陆路交通的中心。
虽然在磨丁有特区名为“金磨丁特区”,但磨丁至今仍没有官方经济特区建立。另外,除一些宾馆和娱乐业以外,这里缺乏成熟的制造业和加工装配工业,农业是主要部门。总理的第89号法令(2010年4月2日)为磨丁经济特区的发展设定了重要的法律框架,讨论其原则、制定组织规则及磨丁经济特区管理和投资支持政策。
老挝有一些经济和工业园区。比较有名的是Savan-Seno经济区,这个经济特区鼓励发展的商业活动包括出口加工、自由贸易区和物流服务。此外,万象工业园区沿国道到首都万象有18公里的路程,距湄公河国际大桥仅15公里。
据老挝官方统计,2014财年老挝吸引国内外投资项目2073个,金额97.23亿美元,同比增长216.7%。其中特许经营项目29个,金额9.4亿美元;一般投资项目2011个,金额84.3亿美元;经济特区和经济专区类项目33个,金额3.49亿美元。全年政府投资项目5169个,金额7.8亿美元。
(三)中缅边境经济区概况
中缅跨境经济区将以瑞丽(中国)-木姐(缅甸)为中心。随着中缅边境贸易的稳步发展,1988年两国达成边境贸易协议。从缅甸商务部贸易与消费司获悉,2014~2015财年(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中缅边境贸易额突破50亿美元,达56.69亿美元,同比上财年(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的37.55亿美元,增加19.14亿美元,增幅达51%。
1.中国德宏边境经济区概况
在云南德宏州,有两个关键的工业园区:潞西工业园区和瑞丽工业园区,以及一个贸易区:姐告边境贸易区。
(1)潞西工业园区
此园区的主要产业为农产品深加工业、生物资源加工业和加工产品外销业;辅助产业有新型建材行业和纸浆造纸工业。另外,采掘和物流业也开始发展。园区由4个区组成:帕底区,专营生物资源加工、绿色农产品处理和创新工业;遮放区,专营机械、出口加工和物流;坝托区,专营硅加工;龙江区,专营纸浆、造纸、食品加工和生产旅游产品。
工业园区的总计划用地为26.7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为0.87平方公里。2015年,潞西工业园区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11.3%;工业增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19%;主营业务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11.12%,实现利税3.81亿元,同比增长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园区各项经济指标较上年明显回升。
(2)瑞丽工业园区
瑞丽市有两个国家级边境口岸,分别为1987年开放的瑞丽和1952年开放的畹町。1992年,畹町边境经济区和瑞丽边境经济区建立。按照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总体发展要求,瑞丽工业园区正在进行总体规划调整,调整后的园区按“一园三区”布局,分别为畹町新型工业片区、勐卯片区(分东、西区)、弄岛片区。调整后园区面积由原来的20.53平方公里增加到60平方公里。据瑞丽市工业园区管委会统计:2016年第一季度园区入驻企业达到4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0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1.7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68亿元。
(3)姐告边境贸易区
姐告边境贸易区建立于2000年。到2007年年底,该区域已进驻了109家公司,其中79家私企、10家外商独资、20家国有或集体企业。到目前为止,姐告成为中国和缅甸之间最大的边境门户。
贸易区与缅甸木姐接壤,占地1.92平方公里。按计划,它将执行贸易、加工、仓储及旅游的功能。根据总体计划,它包括4个功能区:①商务区,面积1065亩;②加工区域,面积990亩;③存储区,以姐告边境展览会为中心,占地885亩;④观光园区,集中于瑞丽江的月亮岛,面积660亩。
姐告边境贸易区的基础设施相对健全。公共道路的陆地区域、市政设施和行政机关的占地面积大约1106.21亩,可转让土地共计1810.06亩(包括187.3亩的月亮岛和23亩的南巴河),其中127.41亩到目前为止仍可使用。到2007年年底,无论规模大小,该贸易区共注册1400家公司,其总资产达298.23亿元。
2000~2007年的年均进出口总额为27.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2%。通过姐告关口的贸易总额分别占云南-缅甸和中缅间贸易额的64%和26%。年均通关人员达到524万人次,车辆达到85万辆次。
以上3个边境经济区,除姐告边境贸易区外,其他两个工业园区投资的规模还很小,土地远远未得到充分利用。今后应加强投资,合适的和更优惠的投资激励政策将有望促进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除上述之外,中国-缅甸合作也将覆盖附近的经济区和工业园区,包括潞西和盈江工业园区等。2009年1~6月,约17.8亿元的产业资本投资在这个地区,高于上年同期的32.13%。
2.缅甸木姐边境经济区概况
木姐是第一个边境贸易关口,是随着木姐工业园区和白象街的商贸园区的建立而于1988年开放的。与仰光关口一样重要,木姐边境关口成为缅甸在2004年批准的第一批边境关口之一,为300平方公里的经济贸易特区。自1997年以来,中国和缅甸的货币,以及一些国际货币都能用于进出口结算。自2000年起,“中缅边境经贸洽谈会”在云南瑞丽和木姐定期举行。仿效中国的姐告模式,2004年缅甸政府开设了150公顷“木姐经济贸易区”,自2005年初同中国的边境贸易向一般贸易的转型已开启。这也称为木姐边境贸易区。木姐现在是缅甸拥有最好的基础设施、最大型的建筑物、最优惠的政策和增长速度最快的陆地边境大门。
木姐边境贸易区的主要出口商品是农产品、海洋产品、林业产品、矿产品、工业制成品和其他产品。主要进口商品是资本货物、原材料、日用产品。仅中缅(木姐与瑞丽)之间的主要边境贸易就占云南与缅甸总贸易成交量的70%。2001年以来,每年都举行中国-缅甸边境贸易展览会,交替在各自的边界城镇举行,最近的一次是2015年12月15日至21日在缅甸木姐举办的。
2000~2005年,中国在缅甸的投资以174.1%的速度迅速发展,尽管某些年份存在较大波动,2006~2015年逐渐衰弱,2000~2015年年均增长率为10%。自缅甸1988年开放外资以来,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在缅甸共投资项目115个,投资额为154.18亿美元,占缅甸外资总额的26.07%,继续保持缅甸最大投资来源国地位。据悉,新加坡和泰国分居二、三位,投资额分别为11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