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蔡增基与《蔡增基回忆录》

目前国内关于蔡增基生平的记录,可谓凤毛麟角,仅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网及中山市档案信息网等少数平台,提供关于蔡增基的简要介绍。[4]此类不过百余字的简介,自然无法呈现蔡增基风云际会的人生历程,亦难以突出其在中国近代史中扮演的角色及重要性。

韦慕庭(Martin Wilbur)及何廉(Franklin L.Ho)在《蔡增基回忆录》的前言中,概述了蔡氏生平。蔡增基祖籍广东中山,1892年出生于夏威夷。中山网络在中国近代史和商业史上十分重要。我们可以用香山及后来的中山县商人的文集及回忆录[5]和近人研究香山和中山县的成果,[6]来探讨蔡增基和这一地区商人的商业网络、经营手法及商贸经验是如何促进中国工商业发展的,这有助我们加深对中国近代企业史,特别是华商、商业组织的认识和了解。此外,中山网络也可加深我们对近代中国一些中山地区人物,包括孙中山、孙科、王云五和吴铁城等的认识,他们的地位在近代中国都是举足轻重的。

蔡增基17岁时结识了彼时正在夏威夷从事革命活动的孙中山,由此成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的追随者”[7]。1911年回国,次年进入广东省议会工作。不久,蔡增基在好友卢信的安排下获得赴美留学的助学金,由此重返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进修。[8]1915年,蔡氏学成归国,历任香港工商银行副董事长、广州市政厅财政局局长、上海商标局局长、广州国民政府土地局局长等职。1920年代末,蔡氏还负责过汉口、广州、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铁路运输建设、管理工作。蔡增基为中国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蔡增基回忆录》二十章中有几乎一半的篇幅与蔡从事的铁路工作有关。1930年,蔡增基被任命为杭州市市长,次年又转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9]1935年,蔡增基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轮船招商局总经理的职业生涯,在此期间他成功解决了招商局的贷款危机,并铁腕推行一系列改革,扭转了招商局的局面。[10]1941年,蔡氏在轮船招商局的工作因战事被打断,他本人亦几经周折奔赴重庆避难,直至1944年返回美国。[11]

“实用主义”与“理想主义”并存,是蔡增基的儿女对蔡氏之为人的描述。蔡氏亦自称其本人为“一个受理想驱动的实用主义者”[12]。因此,蔡氏一生有着顽强的信念与务实精神,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实干家、企业家的必备品质。此外,据蔡增基之子蔡守仁回忆,蔡增基精力旺盛,自学能力极强。及至年过半百回到美国后,还通过三年“马拉松式的阅读”,自学了凯恩斯、拉斯基、弗洛伊德等人的经济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分析学等思想。[13]

1969年,蔡增基在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引介下,将其于1950年代中期撰写的回忆录初稿交给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中国口述历史项目组。[14]该项目组通过访谈及书信询问的方式,帮助蔡氏对其回忆进行深入挖掘,并以此对回忆录初稿进行补订及重新编辑。1973年,《蔡增基回忆录》正式出版,其英文书名为My China Years:1911-1945[15]2016年首次出版的中文版《蔡增基回忆录》,正是由此转译而来。

《蔡增基回忆录》全书共二十章。其中,前十八章讲述了自1892年蔡氏出生至1944年返美前后的种种经历;第十九、二十章则是蔡增基在1970年代增补的关于对新中国及蒋介石政权的看法,以及1944年返回美国后的生活与工作概述。[16]事实上,蔡增基一生在中国的时间,前后不过30年。然而就在这30年间,蔡氏的工作涉及航运、经济、金融、政治等诸多领域,其人生经历更是丰富非常。蔡增基个人传记对民国史诸多课题的研究皆有帮助,学人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