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梳理提炼:筛选有价值、有帮助的信息

不同的信息介质的变化,都会产生新的知识升级,同时带来更多的学习形式。例如,过去我们往往都是通过读书看报、上课听讲以及咨询老师和专家等方式来获得所需的信息,而如今却是通过上网搜索图文、看直播、看视频或者听音频等形式来获得信息(如图3-9所示),学习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也越来越深,同时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多。

图3-9 通过直播和音频来进行学习并获得相关信息

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信息专家之后,还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梳理和提炼,确定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有帮助的。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你也不太了解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因为你也不确定哪些是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你必须有大量的信息输入,有了足够多的信息的时候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标准,这是成为专家的第一步。

3.3.1 梳理信息

由于信息生产的门槛越来越低,信息开始出现圈层化的趋势,同时也产生了更加严重的信息爆炸问题。尤其是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如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以及喜马拉雅FM等平台,这些信息生产者不一定是专业的机构,也有很多是个人,他们在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增加了无数信息噪音,这也给我们梳理信息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选择平台

在众多的内容平台中选择高质量的平台,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信息源。

2.选择对象

我们获取的大部分信息来自各种社交媒体中关注的人或好友,信息的传递被固定在某些特定圈层,而且这种关系会不断强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尽量选择更加优秀的人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吸收他们的信息,选择的基本要素包括权威性、多样性、高效性和互动性4点。

3.碎片时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人们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碎片化,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很多事情,从而将自己的整块时间不断分解。因此,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碎片化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更加高质量的信息。注意,在此过程中,切不可随意堆积信息,而是要梳理成思考体系,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让学习更加有效。

3.3.2 提炼信息

用户可以根据所在行业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利用收集到的信息梳理出一些方案。例如,笔者的课程大纲其实就是在笔者成立一个社群之后,通过不断调研、研究总结得出来的结果和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比如说,知识付费的平台如何选择?用户没有知识怎么办?如何找到自己的知识变现模式?输出的产品不是刚需怎么办?这些是笔者针对大家的问题梳理出的一个课程大纲。下面笔者总结了一些提炼信息的基本技巧,如图3-10所示。

图3-10 提炼信息的基本技巧

专家提醒

此外,出书也是一种不错的提炼信息的方式。可以通过撰写书籍梳理、总结自己的思想和技巧,还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案例放在书中分享给读者。

案例 印象笔记:整合碎片信息,永久保存

印象笔记是一个帮助我们管理工作和生活等各类信息的好工具,它会自动在所有设备上完成同步,然后可以在计算机上编辑笔记,并随时通过手机进行查看。用户可以使用任何一台设备打开印象笔记,以便非常便捷地捕捉点滴灵感、轻松收集资料。当用户创建印象笔记账户后,该工具会自动创建一个默认笔记本。笔记本中集合了所有笔记,可以用来保存用户所创建的每条笔记,如图3-11所示。

图3-11 印象笔记的笔记本

另外,用户也可以通过印象笔记的“标签”功能为笔记添加关键词,方便日后查找,还可以通过标签将笔记与类别、记忆或地点相关联,如图3-12所示。

图3-12 利用“标签”整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