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如归可以说是轻骑营第一悍将叶玄空手下第一谋将,而且自打叶玄空卸任咸阳道经略一职以后,就推荐他接任,后来承运大帝念其劳苦功高,还曾晋升他为兵部尚书,只是他虽然是一个谋将良臣,却都是在外为官,不太适应那如履薄冰一般的朝堂,在兵部任上,只不过短短一年,他就因病致仕,要说他是官场一股清流的确名符其实。今晚看到殷福平故意考校自己,虽然心中很不情愿,但还是开口说道:“既然大帅看得起叶某列座众位无一不是贤达,那叶某就只好班门弄斧的。龙在举他们现在在我朝羽翼尽除,这只老虎确切说应该是一只无牙无抓的老虎,刚才所言倒也不假,这放虎归山关键在一个放字,大帅此举实在英明,龙在举他们固然在我朝现在已算不得一只能够给我朝构成威胁的老虎,但一旦到了云城,以他的性格,肯定会第一时间就去找彭玉意论证,在那里,虽然以秦王为尊,不过龙在举兄弟以及彭玉意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龙在举一时义愤之举,必将会为哪里掀起狂澜,咱们静观其变,岂不妙哉?”
对于叶如归的款款而谈,殷福平不置可否,他却又把目光转移到大侠寒照雨那里,他温声问道:“寒大哥,你本是北方数一数二的豪侠,对于这个侠字,你究竟是何看法?何妨现在一吐胸臆。”
大侠寒照雨毋庸置疑,是天下知名的豪侠之一,更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由他执掌的天山莲花寨,更是在龙朝居功至伟,书剑盟是朝廷布置在民间的江湖组织,但即使这个庞大的组织,在国家危难关头,也不如天山莲花寨为国家效力更大,想当年,承运大帝刚刚稳固帝位,就曾亲自为莲花寨提了一道:“侠义千秋”的大匾,现在就高高挂在莲花寨聚义厅门楼之上。大侠寒照雨虽然侠肝义胆、名著天下,却并不是一个十分健谈的人,见到殷福平问自己,又不好回绝,于是沉吟半晌,却森然说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八个大字,虽然声音并不算大,却是铿锵有力。
他这几个字一说出口,第一个出声附和的不是别人,正是魔神宫教主付一笑,他击掌笑道:“好一个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放眼天下,这几个字,你寒老弟绝对当得。”
付一笑虽然只是一个杀手在组织的首脑,但他们这个杀手组织,却是以杀恶人为业,勉强也算是正道组织。
叶如归看到付一笑豪情顿起,也轻笑一声,道:“大帅,一经您这番提醒,末将倒还真有所领悟,就斗胆在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大帅今晚之所以放虎归山,综合起来应该不外下面两个原因,其一,我大龙而今正值改制中兴的关键时候,这时候如若诛杀龙在举等人,势必会引来外患,云城虽然只是弹丸之地,但却兵精粮足,更有胡国跟其同气连枝,不免徒增杀伐,生灵涂炭本就非英雄所为,所谓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我等为官,更应该利国利民。其二,其实还是刚才的老生常谈,这一次龙在举他们回归外域,即使尚挑不起内乱,那也一定会有内耗发生,他们内部的斗争恰恰就是我朝的机会,如若我朝能够不日中兴,强乐悍胡,何足道哉?”
殷福平缓缓点点头,轻笑一声,道:“如归说的不错,古人诚不欺我,要想攘外,就必须先安内,而今我朝正值改制初期,新老贵族之间,虽然都在逐渐适应新法,但他们之间的矛盾还是很尖锐的社会问题,要彻底消化它们,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那更需要循序渐进才是,否则一旦矛盾激化,就一定会是有一场血雨腥风。新制既然是利国利民的,而今时机业已成熟,就应该推广全国,试行天下。”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官之尊者,利国利民。
这也许只是大侠的本分跟当官的责任,可是这些思想,如若能过渗透到全国各地,又何愁不国富民强,天下太平,历朝历代,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那才是理想的天堂之国,恐怕是诸多圣主仁君力所不能。
因为这个执着的理想,因为而今大好形势,因为杯中酒又是千金难寻的美酒,大家自然喝了个痛快,那一晚,殷福平等人就留宿在这破旧的秦王府。
这一次,殷福平出行,虽然是轻车简从,便宜行事,但第二天辞别众位好汉,打马而归之时,还是带领陈世英、南宫鲲、柴宫跟齐峰四人直接去了京城。柴宫跟齐峰也都是大侠寒照雨的得意弟子,虽然此去一路上,殷福平一行都在天山莲花寨暗桩的保护当中,为了殷福平万金之躯的安全着想,但寒照雨却还是执意把自己这两位弟子安排在殷福平身边伺候。
殷福平尽管在龙朝是一呼百应、声名赫赫的存在,这一次改装而归,居然也没有惊动地方,一路无话,因为并不急于赶路,一行到得京城以后,已是三天以后的清晨,一路上殷福平走走停停,对于民间疾苦,更是不惜微服察查,来到龙城,他却忽然又行色匆匆去皇宫拜见了皇太后唐明珠,在这个母仪天下,卓有权谋的皇太后这里,他也坦言自己私自放走龙在攀、龙平战之罪,因为三十余年前,龙在野有玉成自己与祥云公主之德,也有并未留难自己之义,所以,这一次,他才会私自做主,放他们离开中原,而他这一次进京,就是特意前来找顺德帝请罪的。话里话外,他并未提及龙在举其人,对于他的话,唐明珠不知听进去没有,不过脸色颇为不悦,直言告知殷福平,有关这一切,先他一步回京的杜芳已经禀报过了,此时的唐明珠,其实最为忌讳的恰恰正是龙在举,跟龙在举对她仇深似海一样,她也早就想诛杀龙在举而后快了。不过,因为殷福平毕竟有大功于社稷,她到没有丝毫刁难殷福平的意思,只是话里话外透漏出的讯息却是对祥云公主不识大体的情绪。
既然皇太后不想深究,殷福平自然不敢在这里久留,告退之后就径直去了顺德帝的养心殿,因为顺德帝已经从侍卫那里知道殷福平回来了,便屏退文武群臣,只留左右丞相在养心殿等候殷福平前来,殷福平走进大殿,立时撩衣跪倒,直言自己是戴罪之身,并且把私放龙在攀、龙平战的事情坦然说出。
而对待殷福平的态度,顺德帝却跟自己的母亲大相径庭,他不但亲自离开龙椅,走下高台,把殷福平从地上搀扶起来,还苦口婆心的说道:“殷卿,您老原是再造大龙的股肱之臣,更是先皇最大的臂助,而今先皇虽然早已辞世,但也知道兄弟情深,兄妹也一样情深似海,别说秦王曾经有德义与你,即使只是龙平战是朕皇姑亲侄子这一项,朕也是理解的,所谓法理不外乎人情,朕之所以屏退左右,就是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此事,毕竟,人情是皇家的人情,法理却是整个国家的要器。”
对于顺德帝的大度宽宏,殷福平自然颇为感动,不过,他知道自己现在绝对不能在纠结于此时当中了,于是就依顺德帝之言坐在下手相陪,跟顺德帝清谈了一些有关新制的利弊。这些时日,殷福平行走于江湖,运筹于四野,对于民间疾苦,颇为关注,民生所需,其实不就是最大的政治目的吗?
看到殷福平真正在关心着自己一意推行之事,顺德帝颇为满意,两个人相谈甚欢,到得午时,顺德帝依然意犹未尽,居然留下殷福平陪自己进膳,一边吃着饭,顺德帝才开始跟殷福平聊起家常,对自己的表妹殷诗雨始终关注的顺德帝在恭喜她终于觅得如意郎君之际,更是让手下太监把自己最喜欢那把藏云宝剑呈了上来,并请求殷福平代为转交给他的佳婿上官小意。因为这也算是皇家私情,毕竟,殷福平知道,因为承运大帝生前爱屋及乌,对殷诗雨特别喜爱,当时作为太子的顺德帝更是对自己这位小表妹颇为爱护,而今,由他亲自送给上官小意礼物,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殷福平坦然收下,然后才辞别出宫,顺德帝为了体现自己体恤功臣之意,居然一直把他送出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