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章 淞江还不适合建城

“说的也是,看来,我是被自己的想法给蒙蔽了。”

听到武媚娘的话,李想神色稍稍一怔,便明白了过来。

如果他现在就开始推广土豆和玉米,那么很多农民都不敢种。

因为这是一种崭新的农作物。

但水稻不同。

这一年,种子的好坏,大家都已经很清楚。

不管是南洋的水稻,还是江南常见的水稻,在所有人眼中,都是水稻。

为什么不种收成更高的南洋的水稻呢?

“就是,所以江王殿下这贪心,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有利于南洋水稻的推广。”

李想听了武媚娘的话,一阵无语。

好心办坏事见过,倒是没见过坏心办好事的。

这位王叔还真是——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福将?

天天作死,结果越过越好。

而且李元详在历史上过得还算不错,是少有的一个善终的皇子。

“我也没想到,杭州和明州,会有这样的效果。”

李想显然低估了这个年代信息的传播速度。

一直认为,没有高铁、飞机、电话,苏州人对南洋水稻的认识应该是相当贫乏的。

事实上,在江南,扬州,苏州,杭州,明州这些地方,都有水路相连,都在大运河之上,所以消息的传播速度,比想象中要快得多。

尤其是江南的一些豪门大族,他们不但土地多,同时又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商贾之家,各大州县皆有商号。

就拿顾家来说,虽然总部在扬州,但苏州,杭州,明州,都有不少产业。

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都会第一时间知道。

而且,这些地方豪族之间,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消息传递速度极快。

武媚娘:“是啊,所以江王想要南洋水稻的种子,我想王爷应该要帮忙。首先,苏州是南洋最大的水稻种植区,这样才能立竿见影,光是苏州的稻米产量,就足够长安城所有人吃饱了。”

苏州,这可是一座大州,未来长三角的精华之地,基本上都是苏州的地盘。

苏州虽然只有两万多户人家,但开元年间,人口已经接近七万户,到了天宝年间,更是达到了八万户,安史之乱后,人口暴增,突破了十万户,到了唐朝末年,人口达到了十四万户。

对于现代人来说,十四万户只是个小数目,任何一个地级市都有。

但是如果是在大唐,十四万户就相当于七十多万人口,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国际大都市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到了唐朝后期,苏州成为江南唯一一座雄州的原因了。

“好吧,那我就成全王叔。”

李想没指望所有的王公大臣都能做到廉洁奉公,那也太不现实了。

只要他们能为百姓做点实事,他也不会计较。

……

刺史府。

“你说,我那侄子答应了没有?”

李元详虽然只有12岁,却比一般的成年人还要重,是个大胖子。

“江王殿下英明,燕王已经答应帮助户部再向苏州要一百万斤水稻种子,开春之前便可送到。”

王承珏对此也很满意,虽然这些水稻在江王的手里,价格还会上涨,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

这就意味着,江王的能量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不管在哪个时代,跟着有权势的老板,都能混出名堂来。

当然,最重要的是,王承珏可以名正言顺的为自己的家人谋取利益。

身为苏州长史,他对南洋水稻的了解比一般人要多得多。

自从琅邪王氏进入江南后,便成为了苏州最大的地主。

说句不好听的,苏州那边,南洋稻越做得好,面积越大,对王家来说,好处也就越大。

“哼,我这个侄儿,虽然在长安城里嚣张跋扈,但在我面前,也得低头。”

想到这里,李元详不由得有些得意起来。

从小,他就听说过李想的故事,所以,他一直想找个机会,把李想踩在脚下。

没想到,机会来得如此之快。

“大唐以孝为尊,殿下又是燕王的长辈,殿下的话,他肯定是要听的。”

只要哄得李元详开心,那么,在苏州王承珏绝对是一手遮天的人物。

苏州府昆山县。

李想站在吴淞江口,看着一片潮滩,一片荒凉的河口,久久不语。

“王爷,这吴淞江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有鲈鱼。”

武媚娘并不知道,李想为什么要来吴淞江。

“我就来看一看。”

李想随口应了一声,却换来了武媚娘的白眼。

武媚娘跟着李想这么长时间,有时候,她比自己更了解李想。

这句话,显然是在敷衍她,并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

当然,真正的原因,李想是绝对不会说的。

所谓的吴淞江,实际上就是后来被称为苏州河的地方。

然而,其宏伟壮丽,却远非后世苏州河所能比拟。

李想前世来过很多次上海,这次来苏州府,自然要去看一看上海。

但现在的情况,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

原本,李想是打算像登州那样,在长三角的最东边,修建一座新的海港城市,作为大唐海上贸易的枢纽。

但现在看来,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这个资格。

扬州和杭州的地理位置都要比这里好。

吴淞江边到处都是滩涂和湿地,再过几百年,也不可能超过扬州。

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走吧,去杭州,不回苏州了。”

南洋种植水稻的过程,比李想预想的要顺利得多,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就已经完成了。

至少在江南一带,一切都很顺利。

照这个速度下去,说不定明年半年,自己就能回到长安城。

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他也有些想念小玉米了。

没了小棉袄,冬天可就没那么好玩了。

登州,扬州,杭州,明州,泉州,广州……

这些都是目前大唐对外贸易最大的城市。

其中,杭州城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李想的舰队,沿着钱塘江,从杭州湾进入杭州。

除了关中,登州,定襄,杭州就是燕王产业最多的一个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