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见孩子的宇宙:拿来就可用的家庭教育方法
- 陈钱林
- 2077字
- 2025-04-15 17:24:52
上小学
孩子俩在6岁时,入读我妻子任教的百年名校瑞安市实验小学。学校离家不过300米,上下学很方便。学校当时在拆建中,教室就设在一层楼的简易房里,下雨天地上常积水,但不影响孩子俩对学校的喜欢。
小学一年级少不了抄抄写写的作业,有时候数学也会有抄写作业。我认为没必要,但孩子喜欢,我也没反对。读了大约3个月,我发现儿子数学思维退步了!期末,我与儿子商量,作出了大胆的决定:跳级。儿子直接从六年制的第二册跳读到五年制的第四册,年龄上比一般同学小了两岁。刚跳级时,儿子成绩不好,过了半个学期,数学成绩上来了。跳级后,儿子不断受到老师、亲友的称赞,学习兴趣很浓。第四册读完后,很多亲朋好友建议让他再跳级,说年龄比一般学生小3岁的话可以考少年班,于是儿子又跳了一级直接读第七册。
两次跳级,我都没有另外为他补课,只是给他教科书让他自学,他不懂时,我们夫妻帮他解疑。等跟上同年级的功课后,我引导他将自学的习惯坚持下来,抽空自学课外书。
跳级后,儿子的做作业能力不如班上同学,我怕儿子接受班上同学检查作业,会有心理压力,就向老师要求,儿子的作业不用交到小组内接受检查。老师赞同我的意见,儿子的作业按自学进度,交由我们夫妻检查。
儿子读完四年级,我把他转学到我当时任校长的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就读,一年后五年制小学毕业,小学共读了3年。
女儿在瑞安市实验小学读了4年,也转到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就读,至12岁时六年制小学毕业。
女儿学习很认真,每次都考得不错,但我对分数并没有太在意,慢慢地,女儿也淡化了对分数的追求。到小学毕业时,女儿成绩一直很拔尖。
女儿应该具备跳级的能力。儿子跳级后,我问女儿怎么办,女儿说班级里有几个好朋友,不想跳级。加上我考虑她以后最好做个公办教师,不想让她冒险,所以就让她按部就班地读下来了。女儿整天乐呵呵的,与好朋友们打成一片。儿子跳级后,少做老师的作业。我问女儿作业是否也少做些,但女儿喜欢做作业,不同意少做。对此,我也表扬女儿勤奋好学。
三年级时,女儿的一些同学去学习作文、奥数,女儿也想学。我说,作文、奥数要等中学慢慢学,现在不如节省时间用来阅读好。我本打算让女儿学些钢琴、美术之类的特长,但女儿不感兴趣。女儿倒是对书法感兴趣,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字帖,抽空练练。不久,女儿的钢笔字写得有板有眼。
相比而言,我比较重视女儿的能力和习惯培养。6年里,我特别强调的习惯与能力有:
勤奋好学的习惯。女儿做作业特别认真,写完作业后,养成了预习新课的习惯,而她做得最多的,是自主设计的作业——看课外书与做小课题研究。
上课认真思考的习惯。为了能回答有分量的问题,女儿养成了事先看课外资料的习惯。五年级时的一次公开课上,特级老师借班上课,我也去听课了,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女儿回答得很精彩。回家后,我多次表扬女儿会思考。
自己解决学习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碰到问题,我总是鼓励她自己想办法。有时女儿碰到难题很急,希望我告诉她结果,我也总是泛泛鼓励而已,一来我不清楚情况,二来我认为告诉孩子难题的解决答案可能是给孩子帮倒忙。习惯了之后,女儿总是记着难题,第二天问老师。
耐挫折能力。儿子跳级,对女儿来说肯定会有挫折心理,但我觉得遇到挫折并不见得是坏事,女儿也能克服。我平时尽可能多地给予她鼓励,特别是强化女儿的作文特长。有次女儿参加学校数学竞赛,获得女生组第一名,信心大增。
与同学、老师交往的能力。女儿性格乐观、开朗,又特别单纯,一直以来都很受同学、老师的喜欢。女儿小学低段在妈妈任教的学校、高段在爸爸做校长的学校就读,“特殊身份”使她更加自信,有利于发展交往的能力。
回想孩子俩的小学生活,总体上我比较满意,但也有明显不足和遗憾的地方。
第一,儿子的两次跳级有点不当。儿子第一次跳级是有意义的,既避开了不需要的学业负担,也培养了自学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正好赶上学制改革的衔接点,看起来跳了一个年级,实际上儿子比他的同学们小两岁。儿子本来性格内向,缺乏主见,跳级后自主性明显增强。但第二次跳级有点草率。儿子这么小就准备考少年班,太功利。后来才发现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少年班,儿子比正常上大学的年龄小2岁就可以了。两次跳级下来,儿子上初中时个子太小,连参加课间活动跟着同学跑步都有安全隐患。
第二,没让女儿跳级,对女儿心理有伤害。女儿完全有能力跳级,因为我当时经验不足,对自学这种教育方法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想让儿子先做实验,万一不适应,可以让儿子以后做商人,而女儿不能冒险,我希望她以后考公办教师,所以担心她跳级后基础不扎实。孩子俩从小都一起玩,一起上小学,一个学期后弟弟跳级而姐姐不跳,从儿童心理来说,必定会产生挫折感。好在女儿整天乐呵呵的,很棒。但不管怎么说,对女儿的伤害是不可弥补的,这是我家庭教育中最后悔的地方。
第三,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够。孩子俩读小学这几年,我刚到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做校长。这是一所寄宿小学,上千名孩子住在学校,安全责任很重大。我工作特别负责,学校里的事忙不完,就起大早上班,到晚上八九点了才下班回家,双休日也总有各种任务,因此,陪伴孩子俩的时间不是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