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与寡姐约会

“我很喜欢你的这部电影,只是电影后半段太让人悲伤了。”

这是一家法式餐厅,斯嘉丽穿着一件米白色的过膝长裙,一只脚翘起,脚尖挑着一只银色细长高跟,整个人慵懒中又透露着一丝调皮。

不远处有记者在拍照,但毕竟不是狗仔,倒没人过来打扰两人用餐。

两人从去年威尼斯认识,这样像普通朋友一般单独相处还是第一次。

“但最终的结局是温暖的不是吗,女儿健康的长大成人,并且成为了一名律师,成功的为自己的爸爸洗清了冤屈。”

斯嘉丽摇了摇头道:

“可是小芸希的内心是悲伤的,你在电影开头和结尾都以雪来衬托小芸希的情绪,龙久死了就是死了,迟到的清白除了给活着的人一丝安慰,还有什么意义,强权依然存在,普通人的冤屈依旧无处诉说。”

宁阳看着对方年轻的脸颊,这才想起年轻时候的寡姐是个拍文艺片的艺术咖。

“这么看来你看待事物是悲观的,我恰恰相反,我的镜头是克制冷静的,因为我没想着去思考故事以外的事情,电影结尾芸希幻想着跟爸爸一起乘坐热气球离开,这是因为爸爸一直活在她的心里,在她看来爸爸并没有缺席她的成长。”

“或许你说得对,我是悲观的,总之恭喜你了,又拍了一部好电影。”

“谢谢夸奖,看来我的电影戳中了很多人的内心,总算能卖个好价钱了。”

斯嘉丽闻言便诧异的看着宁阳。

“你都是威尼斯最佳导演了,还需要担心电影会不会亏本?”

“当然,因为我的片子都有我自己的投资,我总不能看着自己的钞票被亏掉吧”

顿了顿,又补充道:“并且,我太年轻了不是吗,电影不能回本我怕没人给我投资了。”

斯嘉丽点了点头,“你这样的思维方式很适合好莱坞,哎,你就没想着来好莱坞拍电影吗?”

“当然,只要是电影导演谁不想着去好莱坞证明自己啊,你别看好多电影大师总是一副瞧不起好莱坞爆米花电影的样子,其实又有哪个导演能拒绝执导一部上亿美元投资的电影,让自己的电影被全世界的观众看到呢。”

“哈哈,你这样说那些电影艺术家真的好吗,不过你放心,我不会说出去的。”

宁阳看着对方笑的花枝招展,低头的时候正好看见对方脚尖挑着的高跟鞋,寡姐注意到了宁阳的目光,还挑衅般的用鞋尖蹭了蹭宁阳的小腿。

“斯嘉丽小姐,在这种公共场合脱鞋是不对的,你没发现那边的服务员一直在盯着你吗?”

寡姐转头向宁阳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发现一个男服务生在盯着她的脚,见被人发现,那服务生吓得连忙转过头去。

“宁,你们男人是不是都喜欢女生的脚?”

宁阳撇了撇嘴,摇头道:“前提应该是漂亮姑娘的脚,当然,我可没有这种癖好啊,并不是所有导演都像昆汀塔伦蒂诺导演那么执着。”

“昆汀的癖好都传到大洋彼岸了吗?”

说着便放下腿,将鞋子穿好。

“好吧,我只是穿着高跟鞋脚疼而已,我可没有把脚露出来给龌龊男盯着幻想的习惯。”

“可以理解,以后出席活动我觉得你可以让你的助理帮忙带一双平底鞋”

寡姐点了点头“谢谢你的建议,我会考虑的。”

次日,宁阳和剧组几人坐在酒店大厅翻看着场刊报道.

“导演采用双线叙事的方式,对整个事件进行了叙述。一条是成年后的女儿芸希,与当年牢房中的众人,为龙九翻案。

另一条则是辩护中对当年事件的回忆,最终两条线在法庭上交汇。细腻的描绘了有智力障碍的父亲与可爱女儿之间动人的父女情,

与去年宁带去威尼斯的作品相比较,已经看不到新人导演的那种镜头滞涩感,宁在拍摄手法上有了明显的进步,感谢年轻的宁,为我们带来了一部优秀的作品。”——德媒

“这是一部有着悲剧色彩的喜剧。导演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极富感染力的象征意义和细腻的主题表现方式,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父女间真挚的情感的故事...”——影评人:罗伯特

“电影中“礼物”、“热气球”等实物符号所涉及的隐喻手法对于整个影片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将影片推向了全新的高度,这也正体现出隐喻的功能:存在于人类的思维方式里甚至有时不被人所察觉...”——银幕杂志

“电影放映结束,全场静默许久,观众沉迷于电影难以抽离,之后的掌声整整持续了四分钟,

有趣的是,导演为了观众着想,特意以观影礼物的借口为大家准备好了手帕,年轻的宁不仅是个极富才华和人文关怀的导演,还是个幽默的家伙,恭喜宁成为主竞赛大奖的强有力争夺者。”——ICS

“场刊评分是3.1,因为戛纳是有着大热必死的传统的,咱们这个分数...”

宁阳扔下手里的报纸,打断了老张的话。

“你的担心是多余的,所谓大热必死只是谣传当不得真,还是有很多高评分的电影拿下最终金棕榈,只不过被好事者忽略了而已,再说咱们的电影评分3.1,这分数本届算不上高,《影藏摄影机》3.3,《孩子》3.2,《破碎之花》3.2”

“别瞎担心了,走吧,叫上大家一起去看电影。”

今天是侯孝闲电影《最好时光》展映的日子。

电影开始三分钟,宁阳便意识到,这片子果然很侯孝闲,一起来的几个人除了他和富大龙,其他人都在睡觉。

电影的叙事结构,堪称是“最慢镜头的叙事诗”,只有简单的三段式。

三段故事除了两位主演相同之外,毫无关联。三段故事的来源均是真人真事,所以,影片天然地有纪录片的味道,即是说,没有那么浓烈的戏剧冲突。

这种片子要是做导演之前的宁阳,绝对坚持不了三分钟,对普通观众太不友好了。宁阳直接略去了故事,直接欣赏起了侯孝闲简洁而富有诗意的镜头语言。

电影放映结束,宁阳叫醒了几人,放映厅掌声响起,在宁阳看来,有一大部分的观众是被裹挟了,大家都在鼓掌叫好,你说你看不懂?这时候装也要装下去。

好在这里是戛纳,电影爱好者为数众多,这些人可不是什么普通观众,他们的观影量比很多导演都多,讲起镜头语言、叙事结构、拍摄手法等专业性的东西,电影学院的老学究来了都招架不住。

“都睡醒了吧,睡醒了咱们去吃饭,这两天你们在戛纳好好玩两天,我跟老张需要接待片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