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继续说着。
“我虽不知您说的釜山县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但就凭这些日子的所见所闻不难想到釜山县根本就是一片荒芜之地。
而我们大明来了之后需要帮助高丽修建工厂,码头,道路等等。哦对了哪里应该还会时不时的遇到倭寇吧,这样有需要多出一笔军队的开支。王世子,你口口声声的说我们大明与高丽是兄弟之国,既然是兄弟之国,有您这样坑兄长的吗?”
姚远每说一句,王昌的头都会低下一份,而当姚远说完最后一句话之后,姚远的脸更是发烫的抬不起来了。
“阿弥陀佛,姚远大人,事实虽是如此,但我们也需要看实际情况定夺不是吗?”道衍说着将砚台又拿了起来说道:“就像这方砚台一样,放在我手中就是一块好一点的砚台,而要是放在王羲之手中,说不定能让他写出超越兰亭序集的字来。”
“对对,大明绝对能将釜山给打造成如栖霞一样。”
“这还不是给高丽做了嫁衣。”姚远说罢又要开口拒绝,而道衍却先说道:“王世子,不若将租期放长一点如何?”
“放长一点……可以完全可以,您们觉着放长到多少年合适。”
“两百年”姚远随便报的数字就像是让王昌知难而退一样,根本就没想过王昌会答应。然而王昌却在听完这个数字后深思了很久,最后试探性的说道:“一次两百年时间可能有点长,不若一次九十九年,等到租期接近的时候我们再叹续租的事情。
几位不要误会,我们高丽一定会遵守诺言的,而为了诚意,我们愿意再拿出来二十万两白银,或者是一座铁矿与大明分享。”
听到王昌这么说,道衍他们其实是很想当场将协议签订下来的。
“王世子,这个我等需要告知晋王殿下,由晋王殿下定夺。不过您放心,我等会对晋王殿下禀明厉害的。”
送走了王昌,姚远阴塌塌的脸瞬间换成了一个喜悦的笑容。“成了,还是道衍大师对时局把握的清楚,多坚持一下得到的好处只会更多。”
“呵呵,姚大人过谦了,要不是有平大人搭好了戏台,我等怎么能唱的了这出戏。就是不知道大明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这一下几千上万人的规模,组织起来会很费事定的吧。”
至于大明有没有准备人,如果平安在的话肯定会说‘没有。’
虽说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在平安看来高丽只是下了个定金,没道理大明先做准备。
马车听到门口,平安刚绕过照壁就看到朱棣左手拿了个鸭腿,右手拿了个猪肘子,背着手在院子中不快不慢的一边走还一边喊着号子,而在他身后则是看着朱棣手中食物奋力的做着蛙跳的朱标。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自从平安与朱元璋握手合作后,锻炼朱标的工作就被马秀英强行塞给了平安。用马秀英的话说是“教给平安我放心”,但平安心中明白这是朱元璋有意为之的。
平安心中清楚朱元璋不可能因为之前他说的那些对自己完全放下心中的猜测,而他将朱标交给自己,就是想要看看平安到底是否真如他所说的那样是希望朱标健康长寿的。
对此,平安在刚听到马秀英的提议的时候还觉着这样也成,平安觉着他虽然没什么让人长寿的秘诀,但是以他后世看到的,他还是可以做到让朱标在年轻的时候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的。
然而让平安没想到的是,朱元璋根本就不是想着试探平安,而是明着从平安这儿拿东西。不管是锻炼身体的方法,或者是经营商家的点子,又或者是平安做事时候的一些新奇但又非常有创意的思路,无论是哪一种朱元璋都没打算放过。全都被他派来的娃儿们以学习的名义给抄录下来了。
对于朱元璋这种不拿自己当外人的做派,平安这一个多月来或暗示,或明示的给朱标,马秀英,朱元璋都提过,可是得到的回答是。‘你说的,你会把你知道的,会毫无保留的拿出来的。’
“行了,别练了。我说朱标,你就不能回你的东宫练去吗?非要到我家来练,这要传出去……”
“平哥,你放心吧,这没人回说出去的。要是大哥在东宫练,那才不妥呢。”朱棣抢着说完啃了口猪肘子边嚼边说道:“还是平哥家弄的豕肉好吃,大哥给这鸭腿给你吃。”
“朱老四,你一天到晚不去上学,跑我府上监督你大哥,你就不怕你大哥将来报复你。”
“他哪儿是来监督我啊,他是来看徐家妹子的。”朱标说着指了指平果的院子方向说道:“这段时间只要是徐家妹子在,我家老四必来。”
“啊,他这么小就想着……”
“平哥,你别听大哥胡说,我来这儿是想着求徐家妹子帮我在魏国公面前说好话的。”
听到自己大哥的调侃,朱棣一激动干脆连猪肘子也不吃了急忙解释了起来。“大哥现在与平哥你一同管理发展部,二哥也因为高丽的事情被父皇派到魏国公麾下去了,三哥更是出使高丽,我虽然小但也想纵马驰疆为我大明效力。”
“有志向,行了你先去玩吧,我找你个有些事。”把朱棣打发走,平安将朱标带到书房说道:“事情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下月你大婚过后就可以直接拿出来用了。”
平安说完从怀中取出几张精美的纸交给了朱标。“这就是钱亨调制出来的变色油墨,弄得纸币。面值从小到大分别是一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和一百文。至于这张最大的就是我说的国债券,就是另外一种可用来做大额交易的纸币。
有了这些东西在配合改制后的银行,再加上水泥路与新修好的运河,就能做到我说的货物快速流通,交易方便快捷。”
“这种交子确实是比宋朝时候弄出来的要精美的多。平哥这种纸币仿造起来难吗?”
“这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这是根本没办法仿造。这种油墨每月的产量就那么多,用来印多少纸币都是有计划的。其次,这上面我还加了防伪标识,就是你看到的这种拼音与数字的结合标识,其三,就是制作纸币的纸张只有被你爹抢走的纸张厂能生产。”
“那这种国债券呢?”
“国债券就更难仿造了,你看这上面的钢印,这可不是一般匠人能弄出来的。”
…………
八月十八日
应天府全城的百姓都停下了当日的事情,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报纸上说的地方等待起朱标接亲的队伍。
八月十五那天的报纸已经说明了,在八月十八日当天,朱标会按照指定的路线绕着应天府转一圈的同时接走自己的常婉,平果。再接到人后朱标偕常婉,平果完成一些列的拜堂仪式。
只不过与以往帝王家的婚宴略有不同的是,这次朱标的婚礼会在皇宫门口前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名为接受万民祝福,实则是为了提升朱标的声望,因为在这天朱标会向朱元璋提出新货币方案。
然而谁都没想到,这天朱标并没有机会说出新的货币方案,而他的声望也被朱元璋和朱棡的声望给压下去了。
就在朱标骑着高头大马领着新娘走进宫门口登上城门准备接受万民祝福的空挡间,一个尖利且急躁的声音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耳朵。
“六百里加急,登州急报……高丽拍大军意图进犯我大明……”
一份急报让原本喜庆的场面瞬间变得严肃了起来,而当众人还没有从这份急报带来的惊讶中反应过来的时候,又是一个声音传了出来。“登州八百里加急,急报,晋王协大明一众使团返回,并带回两百七十万两白银,七万待嫁女子,另,高丽画出五十万亩土地供大明使用。”
同一个地方,发出两份不同的急报,而且是一前一后很明显前面那份是弄错了的,而后面那份才是正确的。
“这个狗日的登州知府,要是因为他毁了咱标儿的婚事,咱……”
“行了,你就别在这儿骂人了,赶紧看看,老三都弄了些啥事,不然登州也不会这么急的派人传了两份急报。”
“嗯,吴吉祥去登州发来的急报给咱呈上来。”
两份急报,一份是登州知府写的,朱元璋只是看了几眼骂了句狗屎就直接给扯了。至于第二份确实高丽国王王祺递交给朱元璋的正式国书,而这份国书中记录的则是朱棡与高丽所谈好的所有内容。
第一,高丽花一百万两白银派一千名学子来大明学习三年;
第二,高丽花一百万两白银请一千名教书先生到高丽教授三年大明文字;
第三,高丽花八十五万两白银购买大明火器并请人指导训练军队;
第四,高丽拿出一座铁矿,一座铜矿与大明分享百年;
第五,高丽每年额外拿出五万两白银作为大明使团在高丽的所有花销费用;
第六,高丽用七万名待嫁女子换大名一千名工匠到高丽做工三年;
第七,高丽请大明官员入住高丽朝廷,帮助高丽完成科举改制;
第八,高丽请大明新闻司入住高丽,帮助高丽组建新闻司;
第九,高丽请大明在高丽修建厂房,大明获得其中五成利润;
第十,高丽拿出釜山及其周边岛屿共计五十万亩土地供大明使用;
第十一,高丽自洪武四年起废除高丽语,全面学习大明话;
第十二,高丽自国书签订之日起请中原王朝自商超起至宋末所有帝王灵位入高丽太庙,接受高丽国人供奉,另认箕子为祖,族群改为高丽商族。
这十二条内容虽然没有一条带有剥削,压榨的,但是这十二条内容却在后世大明的史学家眼中被看成了大明开启称霸世界之路的钥匙,当然这是后世的高丽省史学家说的,而其他地方的大明史学家从来不承认。不过不管是高丽史学家,还是大明其他地方的史学家,都把制造出开始大明称霸之路钥匙的人就是平安,这个用斩草除根之计将‘高丽’灭了的人。
同时这十二条内容也被后世史学家统一给了个新的名字‘鸭绿江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