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斯!”
在肯德基靠窗边的位置上,甘梦宁握紧了自己的小拳拳,把旁边舍友的大腿捶的生疼。
“你到底在看什么啊这么激动?难得趁着放假一起出来玩一趟,光看手机去了。”
“赛车呀!”
“赛车?你还喜欢这种东西?”
何萱懿探过头去跟着看了一会儿,但说实在的完全get不到这玩意儿究竟有意思在哪,他们都不漂移的吗?
“快点吃吧,下午我们还要去淘‘谷子’呢。”
说是舍友,但其实并不是甘梦宁在大学里的舍友,而是她在学校旁边合租的好朋友。
两人在高中也不是同班同学,是通过一次漫展互相认识的,一个穿着cos到处转一个举着相机到处拍。
这个叫何萱懿的女生也是一个在阿B营业的UP主,跟甘梦宁算是半个同行,主要发的也是翻唱类的视频,两人在现实认识之后也有不少联动合作的曲目。
何萱懿也不露脸,虽然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虚拟形象,但她还不像甘梦宁这样会定期直播,属于评判界限相当奇葩的高度社恐,偏偏又喜欢搞一些露出度不小的COS服一个人偷偷溜去漫展放飞自我。
同样是个学霸,同样也考进了厦大,同样深度爱好二次元,同样家境不错,也同样怕被同学发现自己平时在搞的副业。
两人一拍即合,干脆在学校不远处租了个房子住,暂且当做她们的宿舍兼工作室。
谷子当然还是要去淘的,但是现在甘梦宁只想给何萱懿好好地安利一下她最近新发掘出来的爱好。
“你是说......这家伙很可能是中国的第一个F1车手,然后他现在的表现很不错?”
“嗯嗯!”
“可他现在也没拿第一啊,前面不还有三个名字的吗?”
“哎呀不是这么个概念!”
这就是现在大部分人对于成就高低判断的标准——唯冠军论。
本质上也没有错,但很多时候太过于势利了反而容易暴露出这背后不够自信还有些自卑的本质,坦坦荡荡地承认别人的优秀和自己的不足这有什么呢?
这种道理甘梦宁懂,但也只能懂一半,现在她更多就只想看见束龙身上的优点,别的也是选择性忽视。
自己在平时说一点束龙的坏话就算了,什么都不懂的外人要是还来质疑两下她能当场跟那人急!
本来只是打算稍微给何萱懿科普一下赛车的常识........这下好了,监督着对方打开阿B搜索束龙两个字,她今天这口安利不塞进何萱懿的嘴里她是不会轻易罢休的!
其实她先前也不算看得太懂,傍边的这些数据啊、榜单啊什么也是最近跟着看了几场比赛才临时恶补出来的,每一次主要也是想看看能不能在红牛的P房找到某个贱人的身影。
在束龙出现之前她觉得这比赛看着说实在还挺无聊的,但自从束龙出现在赛场上之后,光是一直盯着那绿黄紫的数据板期待圈速的刷新就已经是足够让人激动的一件事了。
其实要上一练的事情束龙都没跟甘梦宁说,还是人小姑娘看见新闻之后主动发信息过去确认的。
在不相关的外人面前束龙还可以放放“我会用实力说话”之类的狠话,但面对现在关系微妙的甘梦宁,他生怕在这个女孩的面前出洋相。
可惜这些消息在甘梦宁这里已经藏不住了,自从开始关心这方面内容,平台的大数据早就将甘梦宁的用户习惯给记录了下来,相关的东西就算不主动去搜也会自动在主页上跳出来。
要不是红牛的决定确实做的非常仓促,甘梦宁本来是准备趁着国庆的假期直接飞去日本现场支持的。但想了想人家都没主动和自己说,自己还要硬凑过去会不会有点太舔了一点?
不行不行,得矜持!
让何萱懿自己在那里补课,甘梦宁的注意力又投回了比赛的画面上来。
此时的束龙又尝试做了几圈推进,不过并没有能继续刷新自己最快单圈。
轮胎本来就已经处于悬崖点的边缘,再加上他肆无忌惮地压榨轮胎的潜力,甚至光是看着航拍的俯视角都能明显看出赛车似漂非漂的滑移状态来。
这在近几年的F1驾驶中是非常罕有的情况,再往前一点的舒马赫时代反而会更常见一点。
一个方面是赛车下压力性能上的区别,另一方面也是以前带竖纹的石头胎在抓地力表现上也不及现在的倍不耐力。
像是阿隆索最著名的推头跑法,本质上也是通过对滑移角的运用强行压榨轮胎潜力。
现在的赛车本身下压力和抓地力上限就高,F1保持在中性转向状态的理想滑移角通常只有不到5度,可以说在动态的情况下用肉眼几乎看不出来,除非用高速摄像机高倍慢放才能在少数几个弯看出一点点端倪。
因为考虑到气动平衡和轮胎保护的问题,绝大部分的车手在驾驶F1赛车的时候,轮胎的滑移角通常都会控制在2-3度左右的水平。
排位赛的时候会更激进一点,但也得有一点谱气,否则很有可能一个推进圈都没跑完就要面临轮胎过热的问题。
再者赛车的操控也会随着滑移角的提高越发的不稳定,但凡分了几毫秒的心让赛车有一点点偏差,很有可能就连救车的机会都不会有......
可能运气好的时候通过极限的驾驶可以提高某几个弯的弯速,但全场每一个弯道都能保证精准地游移在极限的边缘那就不是赛车手了,那是超人!
束龙现在给人的感觉就很像一个超人,赛车经过每一个弯角都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渗出满手的冷汗,偏偏这其中物理现象极限的边界又像是完全都在他的计算之中一样,整个赛车线的选择流畅而写意。
“我嘞个去!这小伙子真的可以的,控车的车感绝对顶级!”
听见兵哥的评价,飞哥也是有感而发:“我感觉在他身上好像看见了上一个时代车手们身上的影子,那会儿真的是完全用自己的技术去压榨出不属于赛车的速度,现在的赛车还是太先进了。”
同传的然哥年纪更小一些,没有前辈们那么深的感触,但他还是在束龙的俯拍镜头里隐隐看出了一点既视感。
“唉,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总觉得束龙现在好像是在把F1给当卡丁车开了。”
“嘶~唉?你别说好像还真有点!”
别看其他人在外面吹得高兴,束龙现在也是没有办法才无所不用其极了。
先前硬推的那几圈本来就已经导致了轮胎的颗粒化现象加重,马尔科那里又没喊停,束龙还以为自己圈速没有达到标准,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推。
那是马尔科不想喊停吗?
好吧他现在确实是有点不想,就想看看这个小孩到底还能做到什么程度。
但是作为赛车工程师的雷尼灵魂几度濒临离家出走,光是追着束龙的车载看了这么一圈,连带着身后一大票的红牛技师后背的衣服早就已经湿透了。
“注意一下你的胎温,还有尽量把赛车保持在赛道上。”
说的很委婉,大意就是你小子给我悠着点,一会儿要是把车给撞了苦的可就是他们了。
现在束龙的这个开法就是不撞则已,一撞就能直接给你来个大的。
一练和二练之间就隔了两个半小时,束龙要真是把车给撞坏了,为了不耽误接下来里卡多的二练他们哥几个修车都能给自己修哭。
同样的这句话也是说给马尔科听的,那小子不要命自己疯也就算了,你个老颠东也不知道轻重?
还好霍纳身为领队这时候终于在旁边发挥了那么一点作用。
“一练的时间不多了,把他叫回来换上红胎,给他留足五圈左右的推进时间,后面让他多跑几圈顺便看看红胎今年的胎耗怎么样。”
“要调设置吗?还是顺便做一次换胎练习?”
“你问他自己。”
束龙的答案是用不着调,现在的赛车开起来挺顺手的。
而且他确实也很想完整地体验一把F1级别的换胎速度,以前在P房只能站一边看着,可着实是让他眼馋了好久了。
“OK,BOXBOX!别忘了维修区的限速按钮。”
“Copy!”
说实在的束龙还有点紧张,比在赛道上的时候还要紧张得多。
赛道上不管跑的是慢还是快,至少结果的主导权是被捏在自己手上的,心里至少有底。
但这个换胎是车手与整个赛车团队之间高精度的合作,命运不但是被掌握在其他人手上的,要是车手自己失误了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之前在F2的时候其实也有换胎策略,只不过那时就只有六个人负责换胎,除了前后的千斤顶,四个轮胎一个都只由一个技师负责,全程自己拆自己装。
所有车队整体的速度都上不去,快肯定是要尽快,但差那么一点其实也无伤大雅。
哪像现在F1换个胎都至少有20个人共同协调,决定胜负的关键很有可能就是那零点几秒的差距,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除了去年季中测试的时候,束龙几乎还没有和这支团队进行过磨合,而那时候换轮胎都是推进P房调设置时顺手换的,现在解锁进度只有区区23%的【协同之核】带给他的安全感少得可怜。
红牛的P房在距离出口处第三个的位置,对于进站的束龙来说是倒数第三个,前面有很长一段的维修区可以给他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从时速80KM/h到完全静止,束龙一脚精准的制动,分毫不差地将四个轮胎精确地对准了四个风炮手。
前方的千斤顶甚至都没有感觉到来自车头的冲击。
每一次赛车进站可以说心里最没底的就是负责前千斤顶的这个兄弟,尤其是他们对于束龙的能力还不算熟悉,看着一台车直愣愣地向你冲过来你能不慌?
要知道赛车进站时连人带千斤顶一起撞飞这种事以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谁知道这种倒霉的事情会不会在某一天落到自己头上......
然而现实是一切发生的都那么顺其自然,抬起然后放下。
多管闲事的赛会在大屏幕上给出了这一次换胎的时间——1.93秒,距离上一次同样也是由红牛团队创造的1.923秒就差了那么一点。
直到轮胎上好束龙都出站了,技师们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刚才那种丝滑的配合是自己做出来的。
太顺手了,感觉像是才张开嘴饭就自己喂上来了一样。
车手的进站当然不可能每一次尽善尽美,像是风炮手就经常需要去现找轮胎的位置,而身边负责卸胎和装胎的两个队友在站位上也需要随时根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变。
可以说除了换胎工的熟练度之外,车手停的这个位置准不准也至关重要。
蒙的吧?新手保护期的运气这么好?!
当然惊讶归惊讶,虽然不是正赛的换胎,但朝夕相处的众人完成了这么出色的一次协同工作,同样也是值得小小庆祝一番的喜事。
互相拍了拍对方的头盔贴一贴脑门,霍纳在P房里也是带头一起鼓了鼓掌。
与此同时,TR里也传出束龙有些兴奋的声音:“酷!漂亮的配合,刚才运气真不错,我们换了多少?”
别说是换胎工们了,就连他自己都觉得幸运在刚才占了很大的成分。
为了这一次进站不出岔子,他几乎是集中了全部的注意力将词条们的特效给发挥到了极致。
先是用【过目不忘】快速确定了所有技师的确切站位,配合上自己出色的空间感规划出了一条最高效合理的进站线路,同时通过【火眼金睛】的动态视力和高速整合信息的能力不断校准自己的线路和刹车点位,最后【摩擦掌控】确保不会因为这套已经快完全没有抓地力的老旧软胎出现浪费制动力的抱死。
【协同之核】或许也多多少少发挥了一些作用,还没有完全停稳之前,周围这些换胎工的细微的动作好似已经告诉了束龙这一次步调完全一致的结果。
“1.93,非常出色的一次换胎,我们刚才差点打破了纪录。”
“牛逼!”
“Newbee?这是什么意思?”
“额,字面意思是牛的*,在我们那里是很厉害的意思。”
“......我不理解!为什么你们会用牛的‘that’来形容这该死的意思。”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因为它比较大?”
“......”
“好了好了,停!停!把注意力放回赛道上,注意电量,引擎功率(STRAT)可以调到2,电池策略(SOC)调到3,引擎制动上到7,这一套胎你应该只有两到三圈的推进余量,不要浪费了。”
突然蹦出来的一句中文没有在车队中引发太大反响,但在国内正在直播或是收看的人们心中确实激起了很大的共鸣。
本身日本站的亚洲观众就多,再加上这一次顶着里卡多离队风口上站出来的束龙又是个难得的黄色人种,赛会方愣是将全场关注的焦点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
刚刚这么出色一次进站,之后对话的TR即便充斥着大量的消音词,被赛会给处理的面目全非之后也还是坚持放到了公屏上,给五星同传的然哥整得哭笑不得。
这一次都不用他来费脑筋“信达雅”了,只要懂点中文都不妨碍大家去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啥?你说有伤风化?!
这特么的叫做文化输出!别天天就学着老外说“法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