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过年

“恭喜皇爷,贺喜皇爷!”

王振老脸上堆满了笑,朱祁镇挑眉看了王振一眼:“有什么可贺喜的?

年年都有这一天,只是这年过得也太没意思了些!”

而王振此时则笑的更加夸张,眼睛几乎都眯成了一条缝:

“老奴可不是贺喜陛下又长了一岁,毕竟在老奴这个年纪来说,过年可没什么喜庆的,就是过一年就又老了一岁,也不知道还能为陛下效力几年!”

朱祁镇似乎并不在意王振这番颇为晦气的话,只是微微摇了摇头:“你虽老了,但就算是硬挺,也得给朕挺上几年。

如今朕可离不开你!

对了,你刚刚说恭喜朕什么来着?又有什么喜事了?”

王振脸上满是讨好的笑容:

“陛下难道没看见吗?

这外边好大的雪,宫人们刚刚扫完了一层,便又落了一层!

俗话说得好,瑞雪兆丰年,今年下了这么大的雪,肯定是个丰收年,咱大明肯定也能好好过上一年!

这都是陛下的功劳啊!

一定是陛下之勤奋感动了上天,所以上天才让咱们大明有个丰收年!”

听了王振这话,朱祁镇也笑了起来:“你这老东西,就是会说好话!”

王振倒也不在意朱祁镇如何说,他理解朱祁镇这个人的性子,最是好大喜功,不管是谁的功劳,死命往他身上揽就是了。

王振脸上笑容便像一朵绽放的菊花一样愈发灿烂:“老奴冤枉啊,这一年以来,陛下勤政爱民,咱大明百姓的日子是一日超过一日!

这是整个大明都看在眼里的事儿,可不光是老奴看见了!

如今一看,更是老天爷都看见了,这是赏赐陛下呢!”

“哈哈,还是你会说话,今日高兴,你说,想让朕赏你些什么?”

王振此时装作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随后过了一会儿才说道:

“老奴得陛下重用,且屡屡赏赐,说起来倒是不缺什么了。

只是老奴我今日斗胆想请个恩荣!”

“哦?什么恩荣,你且说来!”

“今日不是除夕吗,老奴家中也没了其他人,每年都是孤苦伶仃的,老奴想向陛下求个恩荣,今日守岁时能留下老奴在身边伺候,老奴便喜不自胜了!”

王振能坐到今日这个位置上,你可以说他蠢,说他坏,但唯独有一点,他绝对善于讨朱祁镇的欢心。

其实王振就算是不说,朱祁镇也会留下王振在守岁时伺候,但是王振这么一说,却更加显得他足够忠诚,知进退,懂分寸。

果然,听了王振这话,朱祁镇更是开心不已:“好,朕今日便给你这个恩荣!”

“老奴谢恩......”

除夕夜,整个京城都陷入到了节日的愉快气氛当中,不管是皇帝,官员,还是普通百姓。

京城的百姓大多不靠天求活,其中有小部分做些小买卖,大部分都依附于京城的权贵之家。

对老人来说,如此大的雪他们一辈子也没见过几次,也就看个稀奇。

对于孩子来说,这么大的雪更是没见过,纵使一个个冻得脸蛋发红,也丝毫不知疲惫的在外面疯跑。

各种颜色的烟火在京城上空炸开,整个京城都笼罩在节日的欢腾之中...........

离京城不过上千里地的山陕之地,此时的气氛则显得有些凝滞。

漫天的鹅毛大雪随着如同刀子般的西北风落下,相比于家人的开心,已经在地里刨了一辈子食的王老汉此时却是格外沉默。

他依稀记得,他小时候也同样是这么一场大雪,地里的麦苗都被冻死了,那一年,他们家里颗粒无收。

他那时还小,只记得他依稀是有个姐姐的,但是自从那场灾荒之后,就没有了。

不是家里没有粮食,而是他的父亲舍不得将宝贵的粮食给他姐姐。

到现在他都记得,姐姐临死的时候还惦记着想吃一口饭。

那只如同地狱恶鬼般的手,抓住了他的手,哀求着给她一口饭吃。

但是他没有说话,就像是被什么将嘴给糊上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步也动不了。

他一直不想承认,别人多吃一口,自己就少吃一口,谁都想活命,谁也不想死。

王老汉对于那年大灾的记忆,到了今天已经有些记不清楚了,但是他能清清楚楚的记得,最后姐姐的尸骨被隔壁的邻居要走了,至于干了什么,他不清楚,只知道那天他闻见了一股肉香味儿,很香很香的一股肉香味儿,他这辈子都忘不了。

从他姐姐开始,他的奶奶,他的娘亲一个个都在那场大灾当中离开了。

王老汉却并不怨恨他的父亲,因为到了最后,他爹也活活饿死了,将最后的一点粮食留给了他。

那个灾年之后,整个村子的人几乎换了一茬,如今村子当中的人大多都是灾年过后又迁过来的。

不过说起来他也算是因祸得福,因为当年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地也大多都成了无主的。

他当年缓过来之后,便种了不少地,收留了一个逃难过来的女人,有了自己的家。

“爹!你干啥呢?快来吃饭,都等着你呢!”

王老汉正沉沉的想着,他的儿子过来打断了王老汉的沉思。

王老汉勉强应答了几声:“吃饭....吃饭好...吃饭....”

只是王老汉刚刚坐在桌子上准备吃饭,便看见外面一个老妇人领着一个小姑娘冒着鹅毛大雪在外面站着。

王老汉透过窗花看了半天,那人影也只是在窗子外面来回徘徊,迟迟也不进来。

儿子看见这一幕皱了皱眉头:“她们怎么又来了?把咱们家当成善堂了?”

儿子媳妇也皱了皱眉头:“我去把这老东西赶走,大过年的非得来找不痛快!”

王老汉此时却叹了口气:“算了,大过年的。

二儿媳妇,去给她装上半斤粮食,让她们回家吧!”

二儿媳妇此时却一副不太服气的模样:“爹,人家都说了,救急不救穷!

她们家又没了顶梁柱,只剩个老不死的和个赔钱货!

咱们何必给她们粮食呢,咱家也不是多富裕,给了她们咱们够吃吗!

就算是住咱家隔壁,咱们也没必要养着她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