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帝皇亲笔招贤榜,神器:短波无线电

朱文奎提笔急书。

他要写招贤榜和给张三丰的信。

招贤榜考虑到自己主要的方向是朝堂之外的江湖,行文和语调不能太过艰涩难懂,最好以白话为主。

并且,他还用了比较亲民的自称开头。

【大明建文皇帝嗣君朱文奎诏]

【朕,朱文奎,大明建文皇帝之嫡长子也。

先皇西去,吾接皇位,为保大明正统,传千秋百代,特书此招贤榜。

忆昔太祖高皇帝,手提三尺剑,驱除胡虏,定鼎中原,肇基大明。

其立嗣之制,谨遵古训,以嫡以长,故传位于建文皇帝。

此乃天经地义之规,祖宗成法昭昭,天下咸服。

建文皇帝以仁御宇,爱民如子,轻徭薄赋,施政有方,四海之内,翕然向化,本当永享宗庙之祀,延续万世之祚。

然朱棣逆贼,狼子野心,包藏祸心已久。

其假“靖难”之虚名,行篡弑之大恶。

全然不念先帝手足之亲,罔顾太祖遗训之重。

驱虎狼之众,犯我京师,致使宫阙蒙尘,生灵涂炭。

父皇建文,携忠臣义士逃至南洋,却无一日不思回国夺回大统之念。

奈何此贼逆天悖理,残杀忠良,满朝忠义之士,或惨遭屠戮,或被迫害流亡。

其僭居大宝,实乃窃国之巨蠹,天下之公敌,神人共愤,天地不容!

朕身为正统嫡嗣,承继大统,乃天命所归,岂容此等奸佞篡夺神器?

朕虽遭奸人迫害,远遁异域,漂泊于阿拉伯半岛之苏伊士地峡南端。

所幸天不绝我大明,朕今控扼两港。

此二港也,地处要冲,襟带多地,控引海陆,为东西商路之枢纽。

每日里,商贾辐辏,舟楫云集,财货如山,实乃成就王霸之资。

朕于此秣马厉兵,积草屯粮,日夜筹谋,未尝一日忘恢复祖宗之业,洗雪家国之耻!

今广发檄文,昭告天下:凡我大明赤子,忠义豪杰之士,若心怀匡扶社稷之宏志,身抱拯救黎民之热忱,无论出身贵贱,不分士农工商,皆可前来投奔。

或通经史子集,熟知治国安邦之良策;或娴于韬略兵机,深谙决胜千里之谋略;或精于奇巧技艺,能造克敌制胜之器械;或身怀江湖异能绝技,有超凡出众之本领,朕皆以国士之礼相待,倒屣相迎。

若有能进献奇谋妙策者,朕必虚心采纳,委以中枢机要之职;若有能统领雄兵猛将者,朕必授以斧钺,拜为大将,任其征战四方;若有能操办粮饷军需者,朕必委以重任,掌管财赋大计。

待他日朕挥师回伐,克复中原,必论功行赏,裂土封侯,与诸君共享荣华富贵!】

这一篇招贤榜写完,朱文奎停笔看向牛旺德。

“你看看朕写的可行?”

牛旺德仔细看了遍:“陛下的招贤榜,金口玉言,雅俗共赏,如我看到,必定心中澎湃,恨不得马上就来此地,即可留史后世,还能建功立业。”

朱文奎对这笔墨也很满意,他用上了二十载皇子海外寒窗苦读的学识,也有着未来人的视野,更放下了皇帝的架子,这对国内不得志的那批人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试想下,华夏国内不得志者,有野心者,想发财立业者多不胜数,见此招贤榜后,会怎样呢?

应该和牛旺德说的差不多吧。

等待墨迹干却,他让牛旺德取走封裱。

自己又开始写下一封。

这封是私信,给传说中的陆地神仙张三丰的。

先不管真假,就假设其真的从宋朝末年活到明初,其已经140岁了。

此人在元朝做过官,后来退隐成立了武当派。

应该是见过大世面,厌倦尘世潜心修道的。

想要打动他,并不容易。

只能用自己的未来见识,托做异人仙梦,看看能不能打动他。

他提笔写道。

【久闻仙师道贯天人,德侔造化,隐于名山大川之间,扶危济困,救民水火,私心向往,恨未得亲炙真颜。

去岁孟冬,孤夜寐忽得异梦,见一玄衣道人踏云而至,谓孤曰:“汝乃太祖嫡脉,当承天命复社稷。吾赐汝先天之镜,观后世兴衰,以明大道。“

言讫,镜中现万里江河、千艘宝船,有西洋诸国奉赆来朝,舟楫蔽日,舳舻相连,皆书“大明永乐“之旗——然孤知此乃逆贼僭号,非天命所归也!

镜中更现百年之后,有倭奴犯朝鲜,明军跨鸭绿江,炮声震天,红夷大炮裂石穿云;

又有流寇肆虐,京师陷没,煤山槐枝悬素练,此皆孤大明后世之劫。

仙师明鉴,镜中异象,非独治乱循环,实含天道玄机。

道人临去长叹:“玄武垂泣,真人当出;太极既判,正统必兴。“

孤醒而惊觉,此必仙师点化之兆也!

夫后世虽有兴衰,然正统所在,天命未改。

今孤据两港之险,通西洋之利,屯粮秣马,待时而动。

仙师若肯驾临,孤当扫榻以迎,愿闻“无极而太极“之道,更欲与仙师共商复大统,安黎民万姓之策。

昔子房遇黄石公,得授《太公兵法》;孔明逢水镜先生,遂明天下大势。

孤虽不才,愿效前贤,以镜中所见后世得失为鉴,借仙师之道统为纲,兴吊民伐罪之师。

今中原豪杰,皆望云霓;四海生民,咸思正统。

仙师若肯以片羽之轻,系泰山之重,则大明幸甚,苍生幸甚!肃此奉书,恭迎道安。】

这封信,假借了仙人托梦,内容却是真实的未来,再以张良孔明为例,希望能吸引张三丰的兴趣。

至此,朱文奎的笔墨时间也就结束了。

可这番文字酝酿,却让他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自己的底牌有三:正统皇室传承,未来科技知识的优势,还有他心通异能。

而三个里面,他觉得最有价值的事未来科技知识,只有科技才能改变生产力,让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

蒸汽机的研发,将会带来动力大变革,让运输,战略征伐,贸易的时间大幅缩短。

这将是自己的硬实力基础。

但还有一个科技物品,也是可以现在实现的,那就是电报机。

电报机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是经历了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的发展过程。

朱文奎可不想重新走一遍,耗费巨大建立有线电报线路,却只能传递几百公里的范围。

他要的是可以与8000公里外的国内可以直接联系的短波无线电报机。

有了这种技术,作为皇帝就可以居中指挥,及时了解外派各处的情报人员传递的信息。

而且这套技术,其实主要是难在理论发现上,短期内实现它并不是不可能的。

是以,他让钱泽安先别走,等待他将短波无线电设备弄出来再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