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明的外交情况和军商一体化
- 明末:崇祯二年重建大明
- 念久长合
- 3504字
- 2025-04-05 12:23:47
大明崇祯三年,六月。
皇帝犹豫后,还是对朝鲜王李倧以及朝鲜的一些官员进行了问责。
派了三百名锦衣卫缇骑以及番子,大太监曹化淳带着人到了朝鲜,先是问罪了朝鲜王历年与后金人参、粮秣的交易,甚至有买卖汉民的情况,皇帝很不爽,要予以惩戒。
很莫名其妙,李倧压根没想到这回旋镖转那么久,才砸自个儿脑门上了。他真以为大明来的那大官梅之焕,并未打他朝鲜的小报告,前段时间朝贡后回来的使者也告诉他了,上国大明对朝鲜很好,很在意朝鲜的安全等等,还拿到了一份藩属条约。
但今天太监曹化淳到了,还带了不少锦衣卫和番子,粗暴的把朝鲜王李倧最亲近的文官大臣拉开,并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狠狠地把朝鲜的悖逆之举骂了一顿,并拿出万历朝鲜之役来显示明朝对朝鲜的爱护有加,有再造之恩等等旧事。再拿出了朝鲜与后金暗中勾连,有不臣的事实资料。
拿着老生常谈的万历朝鲜之役中,朝鲜有饿死明朝军马两万的大罪,有欺瞒明朝大军在战争中的判断,导致祖承训先锋大军初战失败,损失数百明辽军的罪责,又罗列数罪如柳成龙欺瞒明廷,捏造事实的罪过。
数罪并罚,处以罚金白银一百五十万两,当然考虑到朝鲜目前的财政,以十年时间的分期粮食来支付罚金,并将亲金朝鲜的罪臣们,拉到王京城头上斩首示众。
这一系列的罪过,砸的朝鲜王一愣愣的。
尤其是罚金上,他是面色苍白,震惊至极,听说夜里是多次梦中惊醒,美丽的妃嫔是不香了,足足一个月没有好女色,与朝鲜臣子一个个苦着脸,君臣开始计算讨论,每年从哪些地方节省粮食来支付罚金,是不是该让宗室给朝鲜王廷缴纳田赋的事。
皇帝朱由检对此事了解不多,反正骂是好好骂了朝鲜一顿,至于是不是想起来了万历旧事,那倒不是,主要是想个借口搞点银子回来。
内帑花了大笔银子在自己的各种投资上头,又在铸币上头安放着大笔的金银储备,手里自然而然就穷了点。
在赚钱的方面,找理由,朱由检是极其拿手的。
他不仅仅向朝鲜派了人,还派了一支一百三十人左右规模的使团,在明朝登莱水师的十二艘官船舰队保护下,向日本倭国去找德川家光。
一是对德川家光前些年的书信中表示愿意朝贡,朱由检决定给予热切回应。
西班牙、葡萄牙此时因为欧洲三十年战争,白银减少向明朝进行贸易结算,用来支付欧洲战场上的高额军费。
朱由检当然要及时稳住日本的白银贸易了,甚至朱由检在诏书措辞中,夸耀了日本的识趣,并表示在对日本倭国的藩属条约进行一定的优待。
诏书中的话里话外,也提及了明朝北方的战争,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但是建州的叛乱尚未平息,自己对日本倭国的倭刀技术很感兴趣,希望从德川家光手中获得大量双手太刀,对在明日贸易中漆器、倭刀等贸易关税也减少部分。
现在朱由检又想搞钱了,搞定那帮商人绝对不是简单的事,一个个都想占点便宜,想要皇帝为自己兜个底,那谈判就极其累。
比方二十三户养猪商家,朱由检与他们的谈判是最费力的,今年这笔价值在二百三十万银两的军用大单,简直是对这些商人进行一轮暴击。随即又挑了二十八户贩羊的商人,给的是年三百一十万量单子,由八户竞争。
同样的买卖放在粮商上,四十几家粮商共同竞价,由于考虑到粮食不同于养殖猪、羊,朱由检对明朝的佃农群体还是较为关照的,讨论了这些商人家里的佃农,并谈妥一些条件后,抛了份二百六十万两的订单,要求提供的粮食不多,也就是二百三十万石的军粮需求。
毕竟朝廷现在还在纳税的项目里本就有大量的田纳,也是有大量粮食供给到军中的,加上地方给边军的经边银和朝廷直接发的粮饷,粮食差距并不大。
这些关于军队在吃方面的花费,皇帝内帑是花钱如流水,朝廷的户部心疼的要命,这总价七百七十万两银子可是内帑与国库五五分成,虽然说朝廷现在有了不少盈余,也不是这么用的啊。
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明朝在崇祯年这个时候,明朝军队的总体粮饷是多少银子?
如果不算现在已经裁撤的卫所,那每年至少也得是八百万石的粮,也就是说大明军队在吃上面,朝廷今年的花费就只需要八百万两,但是因为皇帝裁撤了卫所兵,所谓的百万大明军队目前真正的兵力也就是约七十七万人,抛除水师的七万人,再除去京营的十万,刚刚好六十万人。
减少了人数,但是吃用上的花费额度可没有降多少,从原本的一千一百万两,减少到了如今的九百三十万两,但实际上,给这些将士每天吃上两斤重的米饭,将原本两餐制改为三餐制,三餐又都满足些肉荤,九百三十万两银子才花干净。
现在可好,皇帝显然是对目前的大明军队依旧不满意,似乎还是不够壮,于是又开始给军队士兵们上压力了,两斤的标准太低了,改成不限量,如果是需要外出作业,允许带上每人每天两斤半的口粮,且在猪肉、羊肉上,每天都需要摄取满半斤的肉食,只需多吃不许少,当然军营中吃饭,是吃饱走人的大锅饭时才有这待遇。
总之朱由检是相当舍得花钱,至少对于明军士兵来说,皇帝的意思就算是吃到你撑为止。
于是说朝廷实际上要维持着眼下六十七万兵马,粮饷实际上需要一千二百万两银子,这下算是真正的不减反增,从规定的额度拔升绝对够撑的量。
朱由检对军队的吃穿还是蛮关注的,他是真前不久带着大队人马突击式的跑了五趟京营。
查出来一连串的克扣军饷、甲胄破损严重的情况,一个士兵每日只能吃到一斤米粮,军饷更是在皇帝改革军制后,到手仅仅每月二两二钱!
皇帝震怒!要锦衣卫严查此事,仅仅用时不过三日,锦衣卫的探子从兵部一直抓到勋贵那儿去,关牵扯到了成国公身上!
国公在朱由检这自然是能放就放,但为了正军纪,抢点钱,朱由检还是将成国公朱纯臣严厉批评,革职并废掉其成国公的国公之位,并处以罚金五十万两白银。
这可是国公啊!最高勋爵!
但这还没完,吃兵饷怎么可能就只有一个勋贵?
当然还有,连着削掉三个伯爷,一个侯爷,这五个人侵占兵饷和粮秣最重,朱由检自然手段狠辣,又总计罚没七十万两。
随着京营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朱由检也是亲自动手,严抓伙食上,在每人每天的供应上,要求是粮食管够,日日三餐加肉,将这些东西官邸上发出来,每天你应该吃多少,应该得到多少银子发到这个官邸邸报上。
若是有误,则报告监军和三司,亦可举军中校旗,上登闻台,击鼓奏到皇帝这,若是核查详实,皇帝这赐检举者白银五百两。
其次是武备,核实燧发枪的数量,京营十一万六千人,其中辅兵、营官是两万三千人,宫迎兵卫三千,其他都是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的正规兵马。
这些士兵里头,五军营兵马人数最多,武器主要是弓箭和刀剑长矛,神机营则是火器营,全部兵马都使用了新式燧发枪,三千营现在尚有骑兵两千人,但由于先前的战事,以及最近的补充大多数被分配给了边军和辽东骑兵,两千骑兵也是不足人数的。
朱由检首先是针对规模人数最多的五军营进行改革,首先是将主要武器,全部使用双手剑、斩马刀或者大太刀,并且配备一杆短管燧发枪,短管是多短呢?
整个燧发枪不到一米,铳管也就是不过两尺,加上自己粗略的改动,整体重量只有六斤半,加厚的枪膛增加了重量,否则截断了这么长的枪管,本该极其的轻便。
整体上看,这样的燧发枪在威力上从步距一百二十步,锐减至五十余步远。当然,如果想要打得准,至少也得在二十步的极近距离才行得通。
当然燧发枪给了,依旧允许是你士兵多拿一副弓箭,以及箭矢,你只要拿的动就行,你甚至可以在札甲外头套一身棉甲,要的就是装备给足。
除了这些外,还要增加暗甲的配备率,札甲也得大批的按军制配备。
砸钱,大量银子朱由检是砸在了军队里。
必须提升京营的战斗力,尤其是五军营的步战能力,火枪、弓箭,以及一柄大开大合,斩杀对手的双手刀,性能选择大太刀是既便宜也性能上佳,很符合朱由检的要求。
并且还会每人准备一把刺刀,由朱由检亲自设计,带有放血槽的短刀,可以装备在新式燧发枪的下端刺刀座上,用底座的十字线凹面正对上方的刺刀底的凸面,中间有一段的固定撑,最后用铜丝穿过两个凹槽中心孔绑到枪管扭转几圈,或者用军中发给的卡槽螺丝固定,可以说是相当牢固。
当然这个螺丝,朝廷需要用到水力车床,搞的是极其复杂难度大,朱由检是费心费力,也只能靠民间来制作,一名熟练工人按标准能够给朱由检制作,一天下来最多给他造出五到八枚,而螺帽一样困难,一天每人只有三、五枚的产量,这东西自然是引起了民间商人的注意,在得知是皇帝自己设计的玩意儿,有几位商人接连拜访,想要制作,在得知是靠人用水力车床制作,每天一个工匠只能做出个位数的产量后,不少人告辞,但也有人对此颇有兴趣,询问十分他们也可以制作。
朱由检并没有反对,斟酌后便允许了这几位留下来的民间商人制作这个螺丝、螺帽,朝廷对此收取八分的利润做税收。
事实上此时民间有大量东西没有在税收上面注明多少,毕竟朱由检也不可能一一列出,而是对没有注明的东西税收用了统一税这种概念,大概是一成三分,八分的税确实不多,意思就是你多少交点银子,朕也没上心,全看你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