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对朝鲜的安排
- 明末:崇祯二年重建大明
- 念久长合
- 2861字
- 2025-03-24 20:04:20
明朝崇祯二年四月三十日,一份调令从北京传到了福建,是交到了熊文灿的手中。
熊文灿面容严肃,在毕恭毕敬的送走小太监后,匆忙命亲信唤来正在海岸商谈生意的海防游击将军郑芝龙。
作为名震海内的大海盗头子,郑芝龙的容貌竟然可以说是十分清秀,丝毫看不出在海上长期风吹日晒应有的粗糙。
“熊大人,不知何故突然急唤郑芝龙?”
郑芝龙对熊文灿事实上一直都是十分恭敬的,只是此刻的态度有些没太热情,原因就是刚刚谈的生意算是被搅黄了,一些葡萄牙人联系上他,要运送一批粮食去马尼拉城,希望郑芝龙手底下的海商能够帮忙运输,单子很大,每年价值五十多万两白银长期合约。
对于此时的郑芝龙而言,一个五十万两白银的单子还是相当有诱惑力的,毕竟此时的郑家靠着几万人规模的海上舰队,一年也就能够获得三五百万两银子的利润,抛去每年养军队以及舰船的花费,一年到手的也就五十到一百万两的区间而已。
此时被破坏了生意,郑芝龙是有些恼火的,但他这人还是擅长隐藏情绪,虽然不太热情的声音招呼着,脸上还是挂着笑容。
熊文灿没注意到这一点,他匆匆上前:“一官,朝廷差天使来了。”
天使!
当然也就是说皇帝指派下来的亲信太监。
郑芝龙表情微变,随后连忙问道:“大人,那可是有旨意?”
这段时日,朝中局势风云莫测,血淋淋的案子一个接一个,抄家的官吏从南边的广东、广西再到福建,一直到辽东地方,锦衣卫杀的朝野震荡,天下官吏人人自危。
郑芝龙这样的人,自然是极为关注的,此刻有皇帝的人来他这,他第一个问题就是有什么消息传递过来。
手一摆,让人拉出边上长椅,熊文灿示意郑芝龙坐下,二人对坐入定后熊文灿说道:“陛下宣一官你还有你在倭国的妻儿即刻去一趟京城,并且说是关乎山陕地区的事情,让你勿要惊疑。”
熊文灿说这话的时候,表情古怪,说实话,他这个时不时与郑芝龙来往的地方大吏都不清楚,郑芝龙竟然有家室在日本。
至于说郑芝龙,他此刻则是满脸的震惊表情,随后表情收敛起来,心中则是深深的忌惮之色。
地震,绝对是大地震!
他的心里顿时天翻地覆,他郑芝龙是万万没料到皇帝居然知道自己,并且知道自己在日本居然有家室。
要知道他的日本妻子田川松远在日本,与自己的儿子郑福松都是被严密保护,皇帝居然还能查清楚!
这可不是好事啊!
也许是锦衣卫在日本的势力……
“一官?”
熊文灿催了一句,这才将郑芝龙从震惊中回神,连忙苦笑着回答熊文灿道:“大人,妻儿可都在日本倭国,若要来回接人再赶往京师,那得至少半年往后了。”
熊文灿笑道:“此事无碍,你只管差人去载回妻儿,到时直接去往京师即可,你自己收拾收拾,随天使一道赶京便是。”
他还顺带提醒道:“可莫要耽误时日啊一官,朝廷现在动荡的很,若是陛下打算重用你,你可就是一步登天,兴许往后,成就庇荫子嗣的爵位都无不可。”
相对其他文人对武将的鄙夷,熊文灿还算是很客气的,毕竟郑芝龙的力量在整个大明东南都是不可小觑的,自己手里的福建水师,都是不如郑芝龙的水师舰队强大的,所以他还是要拖着郑芝龙玩政治。
几番交谈,郑芝龙最终还是决定,即刻回去整理收拾些行李,带些家臣、亲兵随往京师。
而此时此刻,大明的登莱水师正满载粮草以及水手,开始离港。
水师舰队除了几艘军船留在港内,这次是倾巢出动,共有十七艘千料大船以及巡船四十三艘,浩浩荡荡的朝一个方向驶去,那就是朝鲜。
每一艘战船都吃水很深,显然载了不少的粮草以及,人马。
皇命是四月十日就开始到的登莱,游击将军曹文诏带着自己的三千兵马,随一同派往朝鲜的还有担任朝鲜粮饷备兵诸司提督兼朝鲜对辽经略使,文官大臣梅之焕。
这主战派的能臣,梅之焕本身就是能文能武极其善战的主战派,手底下也有不少亲兵,也一同带来了,并身边还有几个太监、不少的锦衣卫,这些人都是皇帝命令,配合梅之焕,并保护梅之焕,其中一个太监还握有一口花纹刁钻,剑鞘上雕刻繁多的尚方剑,也有旗手扛着王命旗牌,加持他的权威。
可以这么说,强行加上的这么一个二品封疆,是完全由皇帝硬塞给朝鲜的,并且权利既包括了朝鲜粮饷的征收,又到了军事上控制朝鲜八道的一个权利。
为了便宜行事,在一定程度上使梅之焕有了压倒朝鲜王李倧的能力。
半个月的航行,直到五月中旬,一艘艘大明官船才算是终于赶到了朝鲜的仁川港口,这让此地的朝鲜人吃惊,被舰队的规模震惊到,更被那些舰队靠岸后,下船登陆的数千明军给震撼到。
这些明军来势汹汹,很快控制了仁川,并且为首的文官要求仁川的官员交出了当地朝鲜官兵的指挥权利。
朝鲜人虽然有各种阴谋,包括跟着后金阴一手大明的事是常做,但如果让他单独面对明朝,他就根本没有任何想要冒犯天朝的想法了,而至少在大明军队登陆后,那是彻底没了。
虽然只有区区三千多明军,但这些明军中的铁骑浑身披挂崭新的明军铁甲,手持刀枪,肩上还有张大弓以及箭矢。
好在这些明骑没有在仁川停留,只留下两个小旗的步卒替明军控制着仁川港口。
路上匆匆行军,梅之焕找来曹文诏的话就是:“子仪,时不我待,全军赶赴朝鲜王都!”
曹文诏哪有什么异议,只是抱拳听令:“大人不用派人先去朝鲜边境吗?”
梅之焕诧异,等着曹文诏继续说。
曹文诏倒没藏什么心思,也多解释了一番道:“若是陛下这么警惕朝鲜与建奴勾连,那咱们就得第一时间控制好朝鲜人与建奴在沟通上的通道,末将建议,即刻调遣一部分人马前往朝鲜边境,控制驻兵,巡防监视!如有查明有朝鲜商贾与建奴交易者,可立斩。”
“末将还建议,调遣一二位监军以及锦衣卫,带上王命旗牌,震慑朝鲜官兵。”
梅之焕细细琢磨,觉得很对,但又想到什么,警惕道:“可会惊动建奴?倘若建奴得知我大军登陆控制了朝鲜,必来攻打,届时如何抵御?”
建奴,也就是此时的后金在辽东至少有了十二三万满洲兵马,骑兵就有超过五万的数量,梅之焕是十分警惕,毕竟提前暴露自己在朝鲜的出现,很可能惊动奴酋,引个两三万兵马前来攻打,自己连同朝鲜人马是很难抵挡的。
梅之焕很担忧,作为主战派的他对于满清此时在辽东做大,还是提前了解了不少内情的,事实上他的一个亲信家丁就是叛出后金,逃难过来的蒙古人,对于后金此刻的状况,他算是很清楚的。
饿啊。
皇太极的十几万满洲军队以及几十万的治下包衣、旗丁,个个都饿的要吃人了。
这些年靠着挖山中人参,以八两一斤的价格贱价贩给朝鲜人,再有朝鲜人以翻倍的价格卖到明朝,朝鲜人是赚麻了,而皇太极则是只能靠着八两银子以高于朝鲜市价的银子购入米粮。
饿啊!
饿到整个满清都要彻底疯狂。
若是此刻梅之焕在朝鲜突然的出现,并控制朝鲜的市场,使得皇太极再也得不到与朝鲜人通商市米的话,恐怕皇太极能真的疯狂攻打过来。
只是曹文诏却并不在乎,他立刻回复道:“我们截断朝鲜的市米资敌,奴酋即便暴怒,欲发兵来打,又能如何?”
“大人,我们在朝鲜以逸待劳,尚有粮秣,敌来不过数万人马,而我大明已制朝鲜官兵,朝鲜民千万,举国五万兵马应该有吧?”
“咱们不与敌死战,而是坚壁清野,固守城池,再通报东江镇毛文龙所部,调东江镇数万大军袭扰其后方,再有朝廷尚有关宁锦大兵,一旦得信,岂会坐视不顾?”
他这一分析,顿时令这梅之焕眼中一亮,连忙安排下去,唤来厂卫,如此交代一番,顿时一部骑兵从众多骑兵中分出,朝北方小道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