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奥朗则布的窘境

这些多出来的北方田地,虽然不至于变成无主之地,但田地势必在短期内就大量变卖。

而北方一些要开办工厂的商人则在此时,把握机会,是几千亩、上百顷的购买土地。

尤其是那些,依旧在为皇帝提供源源不断马匹饲料、粮食、肉食的上百家庄户,抄底搞到手了数百万亩的土地。

在贫瘠寒冷的地区种植园,庄户会选择种植大量豆子,这些豆子中优异的品类,在山陕、河南地区有机会在如此艰难的日子里生存下来。

这些豆子除了做豆腐发卖外,主要是为了饲养牛马猪的,在麦糠、粮草中混入豆碎渣,不仅能养的牲口更壮更肥,还能节约成本。

毕竟土地便宜了,皇帝在这些作物上征税也有优惠政策,庄户能赚的更多。

而皇帝朱由检也趁此,扩大了自己的皇庄。他瞅准了那些个整块的隐秘田地,命心腹太监前往河南、北直隶地区,大肆的收购田地,买下河南大概二十万亩的土地,随后又在北直隶,京畿地区大肆购买了田地约三十来万亩。

这些土地是将来用于播种未来的土豆,所以暂时是以耕耘土地,雇佣佃户为皇帝开垦种植梨树,并种植小米、小麦、黄豆等作物。

这些佃户与民间佃户不同的是,他们为皇帝耕种,可以在收成中得到四成,种的越多,收成越好,他们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其次他们还能吃的到皇粮,大概五口之家,每月能拿到一石米,三口之家能拿到八斗米。

大量土地被集中使用,而失去的土地的北人则拿着卖地的银钱到南方生活。

要么根据朝廷前些年的仁政,去自己申领南方州县土地开荒,要么就在南方蓬勃发展的工坊、大厂子里工作,获得厂房的薪水生存。

数以千万的农民逐步的失去土地,按理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动荡,但因为南方需要劳动力来参与纺织、采矿、海员、轴承、盐铁、机械制造等行业,这些行业在蒸汽机的出现后,正在扩张,正好吸收了这些无地可耕且南下求活的人口。

一些在外工作几个月的农民回到故乡,述说着县城、州府的那些大厂子,往往下次离开故土,就会带走四、五个同乡,一起去南方的县里、州府参与劳动。

大商人根据皇帝,在银监司上的管理结构,学习并推广到诸多行业。

各行各业都在使用,皇帝在银监司用的标准化单位,譬如长度单位的毫米、厘米、米、千米,质量单位的公斤、吨。

皇帝作为大明朝现在公认的全能奇才,尤其是银行业的贸易行为,在契书上的标准化推行,才真正令人折服。

在契书上加上姓名、信人、起始日期至契书规定的时效期等等概念。

在县一级单位上,县令不再做主司法一项,只起到督法的作用,有权利对法案判决的不公进行搁置,呈送直辖州府或直隶州再判。

若不明晰再上呈至司法总署的大理寺和都察院。

刑部则主管触及死刑、流放、悖逆、乱伦等案件的总结监督核对工作。

管理上,商人们是得到皇帝启发最大的人群,

当然,眼下最吸引商人的,还是来自于南洋的消息!

关于大明朝与莫卧儿帝国的一场无厘头的战争,此刻,正打得是愈演愈烈。

莫卧儿王子奥朗则布带着十几万兵马,是一连三场大败,不仅是没救成达卡,还有四万土邦兵马在当地的平原田地地形,被贺人龙在侧翼击溃,俘虏上万人!

达卡也已经是随即陷落,陈奇瑜在进攻达卡城三个月后,进入城区,并大肆掠夺民财,这其中有不少西洋的海贸商人,也被明朝天兵抓起来拷问钱财、宝物,也有不少人惨遭杀害。

奥朗则布伤亡惨重的同时,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也被迫开始亲自处理国事了。

他对于孟加拉地区,规模越来越大的“明国征服孟加拉”战争很是关注。

作为莫卧儿很有扩张野心的好战统治者,对于奥朗则布将自己屡战屡败的事实,总结为了大明国在装备的弓箭和火枪上,比起他率领的土邦兵马有所优势。

对于东方的老大帝国明朝,沙·贾汗还不大愿意就此和谈。明朝是强大帝国的故事,从郑和下西洋之前,在东亚就不是什么秘密,但他莫卧儿帝国也不是小个子!

孟加拉是经济相当活跃的地区,他绝不可能轻易放弃,哪怕是面对明朝这样强大的对手。

很快,有更多的军队被莫卧儿的皇帝沙•贾汗在各邦地得到征召,这些人带上了更多的铜炮和火绳枪,并且他们的长矛兵也更多。

而骑兵则由六千名锡克雇佣骑兵为主,其他尚有三万人左右的土邦火枪、长矛骑兵。

这支帝国军队总数很快达到十一万人,由“帝国支柱”马哈巴特汗统帅,这些军队比先前奥朗则布带的十五万人要精锐很多,全部是帝国常年在各邦地作战的职业兵,而奥朗则布这样的士兵只有五万人。

莫卧儿帝国的援军其实有些类似于大明的战兵,都是从各个边沿作战兵力中,调拨出来的精锐力量。

莫卧儿此刻正对比贾布尔苏丹国的势力,进行军事威慑和征服,同时与其西侧的波斯萨法维,有地域边缘控制权上的军事摩擦,也有大量兵力无法征调。

有大量兵力是不能动的莫卧儿,这累计出动的二十六万人马,就是沙贾汗手里的主要作战力量了。

在南亚地区,两个庞然大物进行的战争,参战兵力规模已经达到四十万人,这样的规模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但或许在明朝百姓眼里,这就是一场规模比较大的战争。

毕竟像万历平定杨应龙叛乱,双方加一块也有四十来万了。

这场战争涉及的土地,是在莫卧儿帝国的孟加拉地区,对明朝影响较小。

战争期间,西洋商人被迫停止了这块土地上的贸易活动,因为明朝士兵蛮横的拉走许多种植园佃农。

就连达卡这座繁荣的大城市,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屠戮,混乱的局面维持了大约四个月,征孟总督陈奇瑜,才遏制了士兵们的血腥杀戮和奸淫掳掠等情况。

这是因为陈奇瑜需要在当地拉男丁,给大军运输当辅兵用。他总共拉了两万多人强行召进军队,只给口饱饭,关键时候,明军还会将这些人拉出来发动进攻。

陈奇瑜是没办法,皇帝已经不想再扩大战事了,说是让他全权负责战事,达成一个土地划分的协议,拿到孟加拉省这块土地就可以了。

但是他屡次派去的使者都一个个被赶了过来,最近一次的使者,甚至被威胁要把人杀掉。

那反正朝廷也由着他操作,既然谈不拢,那就继续打,他的牌至少是有的。

崇祯六年的九月底,明军首次尝试站住西岸。陈奇瑜命贺人龙为先锋大将,率本部四千八百人,土邦俘虏兵八千,在火炮掩护下跨江登陆。

凌晨前不久,贺人龙是腰挎宝剑,手中撑着长杆大刀,亲自领兵冲上岸边。

贺人龙兵马的行动,很快引起了奥朗则布的注意,奥朗则布对明军动向一直都非常关注,以至于贺人龙突然出现在岸边,他是立刻发兵来堵截。

奥朗则布亲自统帅共十万人马进攻了贺人龙,一直打了五天时间,十万莫卧儿军队被贺人龙部明军往里推了十五里之多。

贺人龙命俘虏兵在前,四千八百名明军则在后方,拿着燧发枪和刀矛,逼着人数众多的俘虏兵在前方死战。

这些俘虏兵在第五天的时候,仅仅活下来两千人,而随后而来的明朝大将牟文绶,终于登岸杀来支援,将奥朗则布的十万疲兵杀退。

王子奥朗则布的军队一败再败,并失去了达卡,本就引起当地土邦人的恐慌,此刻明军登岸的消息随军队逃兵传播,当地百姓纷纷向更西侧的加尔各答迁移。

战争期间,陈奇瑜发现自己的明朝大军里头,有不少士兵患上疫病,有大约两千人患病,得病的士兵全部都丧失行动能力,腹泻不止,多有口齿两侧生满红色斑烂疮口,逐步发黑,向身体其他部位扩散,变成一片片溃烂的黑肉。

得病的士兵如何治疗都无益,军中带的军医大夫们束手无策,只能建造大帐来将这些军士留在其中,不让其病态蔓延军中。

这场瘟疫导致吴三桂和俞咨皋两部,无法第一时间进入西岸,险些酿成贺人龙部被歼灭。

明军跨越河流,来到西侧,直接进入西孟加拉邦,这让败退的奥朗则布惊怒不已,至此可以说半个孟加拉省地区都已经沦陷了,而且自己的十五万大军近半都已经报销了。

战报一则则传回阿格拉,不少他的属官都在回复,声称沙贾汗对自己的表现很失望。

奥朗则布只能是不断的强调理由。

明军如何如何的强大,称明军手持的火枪,射击更加迅速,不需要火绳就能射击,并且明朝的小火炮更多,他们的骑兵弓射非常厉害等等。

对于失败的原因,奥朗则布是尽可能的解释,避免自己在国内尴尬处境。

而对于陈奇瑜部向巴里萨尔挺进的战局,奥朗则布也只能是暂时撤离,先整合兵马,暂时避开明军一路杀来的锋芒。

而明军也在十一月中,历经十日攻势,荡平了巴里萨尔附近的土邦兵,彻底控制该地,并继续前进,在当地抢夺百姓手里的粮食和金银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