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与其他宇宙观相比,《盘古开天辟地》中的宇宙观有何独特之处?

与其他宇宙观相比,《盘古开天辟地》中的宇宙观具有诸多独特之处。

一、从起源方式看

1. 内生性创造与神创的区别

○ 在许多西方宗教的宇宙观中,宇宙是由一个全能的上帝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例如,在基督教的宇宙观里,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天地万物,上帝是一个超越宇宙之外的存在,以其绝对的意志和力量创造了世界。而《盘古开天辟地》中的宇宙观呈现出一种内生性的创造。盘古孕育于混沌之中,他本身是宇宙初始状态的一部分,然后通过自身的力量将混沌分开,创造出天地。这种创造不是来自于一个外部超验的存在,而是宇宙内部的一种自我分化和生成过程,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东方哲学思维,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和自我发展。

○ 对比古希腊神话中的宇宙观,古希腊神话认为宇宙最初是一片混沌,然后由神逐步创造出世界的各个部分。例如,盖亚(大地女神)从混沌中诞生,随后神们不断繁衍并塑造世界。但与盘古开天辟地不同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更多地是通过各种神话事件和生育关系来构建世界,而盘古开天辟地更侧重于一个主体(盘古)的自我牺牲式的创造,他以自己的身体化为万物,这一过程更加直接和彻底地构建了整个宇宙的基本框架。

2. 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差异

○ 《盘古开天辟地》中的宇宙观具有一定的自然性。盘古开天辟地虽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但其中的创造过程并没有过多依赖于超自然的魔法或者奇异的法术。盘古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如不断生长,将天地撑开。这种力量的运用相对比较质朴,更接近自然的力量,如生物的生长力。而在一些其他文化的宇宙观中,如印度教的宇宙观,宇宙的创造和维持涉及到众多复杂的超自然力量和神秘的宗教仪式。印度教中的梵天创造世界,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宗教教义和超自然的象征意义,与《盘古开天辟地》相比,显得更加神秘和难以理解。

二、从宇宙结构看

1. 天地人一体的整体观念

○ 《盘古开天辟地》的宇宙观蕴含着天地人一体的整体观念。盘古开天辟地后,他的身体化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万物,这种宇宙观将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人类也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观念影响深远,认为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例如,中医理论就体现了这种天地人一体的观念,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等密切相关。而在西方的宇宙观中,尤其是在近代科学发展之前,往往将天(上帝所在的神圣领域)和地(人类居住的世俗领域)分开看待,人类与上帝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观念下的宇宙结构是一种分层的、相对割裂的结构。

○ 与玛雅文化的宇宙观相比,玛雅文化认为宇宙有多层结构,不同的神灵掌管着不同的层次。虽然玛雅文化也强调宇宙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更多地是通过神灵的作用来维系。而《盘古开天辟地》中的天地人一体观念更侧重于从自然和人类的内在关系出发,强调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是基于自然的联系,而不是通过神灵的中介。

2. 空间观念的独特性

○ 在《盘古开天辟地》的宇宙观中,天地开辟后的空间是一种相对简单而又充满象征意义的结构。天在上,地在下,这种空间观念简洁明了,并且通过盘古身体的各个部分化为具体的事物,如他的四肢化为四极,进一步明确了空间的边界和结构。而在佛教的宇宙观中,空间是无限复杂和多层次的。佛教认为有三千大千世界,每个世界又有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包含着众多的佛国净土和六道轮回的空间。这种空间观念与《盘古开天辟地》中的空间观念相比,显得极为复杂和抽象,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宇宙空间理解的巨大差异。

三、从宇宙发展看

1. 以牺牲和转化为发展动力

○ 《盘古开天辟地》中的宇宙观以盘古的牺牲和转化为宇宙发展的动力。盘古开天辟地后,他的身体化为万物,这种转化是一种彻底的、全面的奉献,为宇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万物的产生不是基于某种外在的指令或者神秘的力量,而是基于盘古的自我牺牲。而在一些现代科学的宇宙观中,如大爆炸理论,宇宙的发展是基于物理规律,如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换、引力的作用等。虽然大爆炸理论也解释了宇宙从一个奇点开始的膨胀和演化过程,但与《盘古开天辟地》相比,其发展的动力来源有着本质的区别,一个是基于神话中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一个是基于科学的物理机制。

○ 与北欧神话中的宇宙观相比,北欧神话中的宇宙发展是伴随着众神的战争和命运的安排。例如,诸神的黄昏预示着宇宙的毁灭和重生,宇宙的发展过程充满了神话中的战斗、阴谋和命运的纠葛。而《盘古开天辟地》中的宇宙发展更多地是通过盘古的一次性牺牲和转化,没有那种复杂的神话战争情节,呈现出一种更为单纯而又震撼人心的发展模式。

2. 循环与线性发展观念的不同

○ 《盘古开天辟地》中的宇宙观蕴含着一定的循环观念。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之间形成了日月交替、四季循环等自然现象,这种循环现象暗示着宇宙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线性过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循环观念还体现在历史观、生命观等多个方面。而在犹太-基督教的宇宙观中,宇宙的发展是线性的,从上帝创造世界开始,到最后的审判,有着明确的起点和终点,并且是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的。这种线性发展观念与《盘古开天辟地》中的循环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于宇宙发展模式的不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