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初步进化的糜芳(求票求追读)

  • 枭汉
  • 枕金刀
  • 2431字
  • 2025-04-01 20:00:10

“子玄兄,此为何物?”

步骘抬起头来,看着这座几乎有他身高四倍的庞然大物,两侧架起,中间挖出一道窄且深的沟渠。水流过后,推动扇叶,整个巨轮便缓缓转动起来,发出连绵不绝的吱呀声。

“何物?自然是水车。”

高渊一脸自豪,复又有些疑惑,扭过脸去,“淮南也是水网密布之地,莫非子山未曾见过龙骨水车?这座水车,便是在龙骨之上,改造而来的。”

从一大早忙活到将近天暗,才将第一座水车顺利竖起,身体已是疲乏至极,但是心情却是无比亢奋。

不得不说,这年头的匠人实在是太厉害。他只需要粗略画出草图,再提出一些非专业性的建议,匠人就能给你把实物造出来。

最关键的是,这种靠着榫卯结构拼接起来的水车,每个链接点都切割的严丝合缝,纯手工做到如此地步,简直可怕。

整座水车是由木头制成,比如锯齿轮以及滑轮这种磨损磨损频率更高的部位,长期水浸风吹,实在支撑不了太长时间,运气差一点,赶上一阵连绵阴雨,可能一两年就会出问题。

对于高渊而言,第一次能做成这样,已经是十分成功的了。至于第二代升级,锯齿轮是否做成可以随时拆卸替换更便捷的零件,那就不需要他来费心了。

这般工匠远比他更具专业性,而且有着十足的悟性。

时间已经进入七月,朝堂中枢很快就要发生一连串的剧变,而距离关东拉起反动大旗,也不到半年时间。

半年时间做不了太多的事,最起码要把豫章发展雏形建立起来,所以时间上有些紧急。

好在高渊有着一位极为得力的助手——徐总工。

这位徐姓匠人也算是老人了。

之前优化窑炉,烧制黏土砖的时候,就是这位徐姓陶匠亲自操刀,近乎完美符合了高渊的要求。

后来打造水车,又是这位徐姓匠人作为主导,带领百十名匠人,不但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质量也是相当有保证。

直到他从糜竺那里了解之后,才知道此人乃是糜家工匠之首,每年俸禄超过四百石,直逼一县县丞。

于是高渊果断将其任命为总工程师,掌控柴桑附近全部建造事项。

如此一来,高渊的压力和担子都会大大减轻。

“原来是龙骨水车改造而来,怪不得我看着眼熟。”

步骘总算恍然大悟,小跑到水车近前,上上下下一阵打量,刚刚束起的发髻跟着一颤一颤,显得有些凌乱。

是的,不过一夜过后,刚刚年满十三岁的步骘便将此前的双发髻改成了单发髻,也就是说,正如先前的卫旌一样,他也提前行了束发礼,宣告自己成为了家族继任者。

按照步骘的话来说,此时他的家人只剩下幼妹步练师。身为长兄,自当继承家业,为幼妹谋求个安身立命。

高渊瞥了他一眼,有些纳闷,这小屁孩不去好好读书,整日跟着自己屁股后边乱跑是个怎么事?

只不过这会儿实在没时间搭理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办。

回过头去,正巧见到糜芳匆匆路过,赶忙开口呼唤,“子方且暂住,正有事要寻你。”

糜芳停下脚步,见到是高渊喊他,顿时一脸兴奋,匆匆赶了过来,“原来先生正在这里。”

“哦,莫非子方正在寻我?倒是巧了。”

“正是。”

糜芳一脸邀功的表情,“好叫先生得知,先生令我安排人手,伐木砍竹,都已经吩咐下去,此时正在妥善进行,特来向先生禀报。”

“善。”

高渊笑着称赞一声,拍了拍他的肩膀,“子方乃是东海良才,往来只是生于豪富。家族大事,尽付子仲之手。于下,又有一应仆从伺候衣食。这才使得子方只如一件未经雕琢的璞玉,难以显露。”

表扬虽然有些水分,但是糜芳这种豪富子弟,自小就接受了精英式的教育,理论水平肯定是不算差了。只不过头上有着糜竺这位兄长总揽全族大小事宜,糜芳只需要安心享乐就是,完全没有施展的机会。

幸好去年高渊出言提点,让糜竺起了心思,开始慢慢给糜芳分拨一些事情,总算让这位弟弟有了实践胸中所学的机会。

至于出错,完全不用担心。糜芳不是赵括,不需要带兵打仗,左右不过是人手调度,人事安排一类的小事,就算出了差错,最多不过是影响一些效率,算不得什么代价。

这大半年的历练,结果还是不错的。强壮了不少,整日风吹日晒,皮肤也变得黝黑,往日君子形象一去不返。

而且看糜芳的神态,俨然一副乐在其中的模样,想来也是对现下的自己很是满意。

得了一番夸赞,糜芳害羞一笑,“先生谬赞。”

“对了,先生方才呼唤,可是有事要交付于我?”

“正是”

高渊拦着糜芳肩膀,边走边说,“有两件事,第一,寻一些擅长种田的老农,支付俸禄。家中若有子女,也可以优先安排田产宅院。”

糜芳疑道:“先生寻老农有何用处?”

“自是为了培育良种。我会令人提前划出一片田产,待水稻成熟之际,这些老农分散于田野,将其中籽粒饱满的稻种挑选出来,尽数种在分划好的田地中,这便叫做‘试验田’。细心养育,待到再熟,便可二次选其籽粒饱满者。如此往复,便换做优选优育。只需三五年,最新一批稻种,便足以令水稻增产一成。”

“原来如此,芳记下了。”

糜芳点点头,他虽然不懂粮食,但是出于对高渊的了解,自然表示信服。

“这第二,便是寻一些人手,将十营每日的污秽之物都收集起来,堆作一处,掺杂杂草枯叶,以及草木灰料,最外以河泥覆盖。”

“污...污秽之物。”

一听到这个字眼,糜芳脸色一白,下意识抬起手来,就要捂住口鼻,好似慢了一秒,就有恶臭侵袭而入。

“先生要这等腌臜之物何用?”

糜芳尴尬的放下手臂,还是有些不解。

“自是用来肥田,若是处理得当,只需一年,就可大大增加粮食产量。”

“若是如此...芳姑且一试。”

糜芳有些犹豫,“只恐人手不足。”

在这个年代,负责处理主家粪便的一般是地位最低的仆从,属于贱役,糜芳才有此担忧。

“无妨。”

高渊早有准备,“两万余众,总会有无端生事之人,只需将其临时贬为贱役,以此作为惩罚。”

这年代为什么粮食产量低,根源就是土地肥力不足。营养供应不足,粮食得籽率自然偏低。就像是后世砖缝里生出来的西瓜藤一样,缺乏足够的营养,就算给足了水分,也只能长成拳头大小。

江南惯来刀耕火种,土地肥力流失不多。换到中原人口发源之地,耕种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土地贫瘠的厉害,得籽率能有三四成就相当不错了。一石粮食,麸糠就占了六七斗。这种产量,有几家敢磨成米面,大多人只能用麦饭果腹。

堆肥加选种,只需一年就能取得成效。

只要取得成效,就不怕推广不出去。单凭肥料这一点,就可以让整个豫章每年多出几百万石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