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杂志上市
- 1979:从香江文豪开始
- 河西村人
- 2110字
- 2025-03-22 12:10:06
整个八十年代,香江最绚烂的电影公司非新一城莫属。
从一家小作坊,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就突然窜起,然后逼得嘉禾和邵氏这对冤家联手。
单论成绩,新一城可能比嘉禾还要出色。
巅峰时期,香江电台有他们的专属频道,新一城的粉丝还有专属称号。
不过就是这么一家很快兴起的电影公司,在刚成立时却显得小心翼翼。
为了保险起见,公司开业作专门找的吴雨声。
《滑稽时代》的剧本也还都是吴雨声润色的。
之所以找他,则是因为吴雨声当时的名气不小,连续两年有他执导的电影进入年度票房前十。
现在新一城筹备他们的开业作没有找上吴雨声,却先找上了他陈家华。
如此看来,他在编剧行业已经声名远播了。
“麦生,剧本没有问题,不过我这边有个请求想请你帮忙。”
“陈生但说无妨,如果我能帮得上忙一定义不容辞。”
麦迦不敢将话说太满,陈家华这样人物的忙他可不一定能够帮得上。
“对你来说不是难事,我有一家电影杂志,想对雷觉坤雷生做个专访,想请你引荐一下。”
麦迦听闻心里顿时松了口气。
他还真担心陈家华的要求比较难搞,搞不定的话请他写剧本这件事应该也是别想了。
如果是请雷觉坤接受一次专访,倒不是难事。
他和雷觉坤接触比较多,知晓他对新一城的重视,这点小事他应该不会拒绝。
“没问题,这个忙我帮了,不过我无法确定雷生一定会接受采访。”
“这点我明白,只需要麦生你引荐即可。”
洪金保见两人事情谈完,开口说道:
“来我们一起喝一杯,祝贺你们达成合作。”
陈家华和麦迦都放下了一件心事,席间的氛围也变得轻松起来。
一顿饭下来,陈家华对麦迦也有了个初步的印象。
电影里很搞笑,但是现实中的他却有些严肃,而且很精明。
可能是在好莱坞呆过一段时间的原因,他对电影有自己的想法,比较偏向于技术流。
席散之后,麦迦先一步离开。
“阿华,这次谢谢了,这么给我面子。”
“三毛,我们是朋友嘛,你的面子当然得给。”
洪金保对这句话明显非常受用,拍着胸脯道:
“今后你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
“不会对你客气的。”
洪金保和程龙性格差不多,两人或许都是从武行摸爬滚打上来的,都比较讲义气。
这也是陈家华愿意和他们打交道的原因。
而像麦迦这种,他只会保持面上的客气。
“对了,寰亚和邵氏合作的《新难兄难弟》将会推后到六月半个月上映,不会和《鬼打鬼》撞档,这件事你和邹生说下。”
嘉禾与邵氏电影一旦撞档,可不仅是电影的比拼这么简单,经常各种招数齐上。
之前因为陈家华的原因,让彼此都有些顾忌。
现在没了他的影响,两家该怎么来就会怎么来。
这可不是陈家华挑拨离间故作坏人,而是两家公司十年来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算得上是他们的保留节目。
“那可太好了,如果《鬼打鬼》和《新难兄难弟》撞上,对你的利益损失才是最大的。”
两人也没有下一场,聊了一会就各自离开了。
随后两天,《新报》和《新城晚报》都在为改版后的《电影双周刊》预热。
两份报纸加起来有近十万份的销量,虽说用户或许有重叠,但也足够让杂志小有热度。
这就是背靠大报社的好处,不仅有更完善的发行渠道,宣传也方便许多。
六月一日清晨,一万份《电影双周刊》杂志被送到全港各处报亭和书店。
一万份的印刷数量是陈家华定的。
陈柏生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还担心卖不掉,毕竟杂志销量最多的时候都没达到一万份。
不过随后就被陈家华给说服了。
陈柏生这是苦逼日子过久了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新报》可是香江排名前三的大报社,光是通过它的渠道杂志就能够卖出去一两千份。
再加上《电影双周刊》原本的受众,又能消化掉两三千份。
当然陈家华最大的倚仗,还是杂志的内容。
《电影双周刊》改版后采用全彩色印刷,而且选择的纸张质量也好了许多。
相比起目前香江的一众黑白配色的周刊杂志,《电影双周刊》立马显得鹤立鸡群。
与此同时,杂志里面的内容也丰富了许多。
有对取消院线包底制度这个比较热门话题的细致专业分析,也有其他一些保真的娱乐新闻资讯。
还有对当前宣传地沸沸扬扬即将上映的《鬼打鬼》以及《邪斗邪》的票房预测。
两部都是喜剧,都带有点恐怖色彩,名字还非常相似,又都是邵氏和嘉禾的电影,可谓针尖对麦芒。
但陈家华觉得最吸引人的还得是对邵大亨的专访。
这次专访的内容可不仅仅是问他对取消包底制度的看法这么简单。
同时也包含邵大亨的创业史。
从他在魔都艰难创业再到香江逐渐成为一代电影大亨,采访都有涉及。
这不仅是创业史,同样也是发家史。
在香江待了二十一年了,陈家华非常清楚,香江市民除了喜欢看明星八卦,也喜欢看那些大佬的发家史。
甚至对一些大佬的相关新闻还更感兴趣。
后世香江豪门争产事件,每一次都闹得满城皆知,比明星八卦热度还更高。
因此邵大亨一路走来的发家史,香江市民肯定会喜欢。
这次《电影双周刊》的封面就是邵大亨。
封面上邵大亨坐在一张古董官椅,双手拄着拐杖,身材消瘦,眼神却很犀利,炯炯有神地目视前方。
同时配上标题,从放映员到电影大亨!
整本杂志共八十页,配图精美,内容丰富,定价也才十港元。
半个月的时间,陈家华就不相信一万份杂志会卖不掉。
《电影双周刊》顾名思义是双周刊,不过为了方便发行,陈家华将其改成半月刊。
以后每个月的一号和十六号发行一期杂志。
目前香江的杂志价格普遍在5港元到15港元之间。
相比较之前5港元的售价,《电影双周刊》现在的价格翻了一倍。
但内容和质量提升了一大截,10港元可一点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