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惊心动魄的一幕》
- 文豪:跟着知青媳妇一起上北大
- 那那它是只女猫
- 2267字
- 2025-04-30 12:12:33
“主打作品?”
孟兆阳闻言,顿时将汪明杰没敲门就闯进来的鲁莽行为抛到了脑后。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林向东,他刚刚也抽时间看了下发表在《儿童文学》上面写的故事,用词简洁易懂,情节生动有趣,剧情出乎意料,反转不断。
关键是故事还都充满了正能量,能在这个框架下创作出这样质量上乘的作品,难能可贵。
就算是他亲自出手,也不敢说能写的比林向东更好。
可是,儿童作品和文学作品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听到手下汪明杰说有可能当杂志主打作品时,他说不吃惊是假的。
要知道,能过稿的有很多,但是能作为杂志主打作品的却是屈指可数。
并且,每一期都只有一个。
孟兆阳接过稿子的同时,才想起来写稿子的作家林向东还没走,就开口问道:
“小林呢?”
“这个我没注意,让他自由活动后我就闷头看稿子了。”
“嗯,现在也快到饭点了,等会你就带着他去食堂点些好吃的,花多少回来找我报销。”
“稿子等我看完再定。”
写出有可能当主打作品的作者,每一个对杂志社来说都是宝贝,即便是没有曹老推荐,孟兆阳也不敢怠慢。
......
再说林向东。
在被着急看稿子的汪明杰扔下自由活动后,就先在院子里逛了逛。
发现《当代》杂志社所在的这个院子不大,但是种的果树却不少,两颗石榴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红彤彤的大石榴,葡萄架子上也有几串红得发紫的葡萄,角落里还有一颗无花果。
自从重生以来的这半个多月,都没怎么吃过什么水果的林向东见此,喉咙顿时吞咽了下口水。
一边自己吃着,一边还想着给家里的漂亮媳妇带一些。
再加上老丈人、丈母娘、小姨子、大舅哥和大嫂这些家里人,还有师父曹家宝和师姐曹方,就不自觉的多摘了一些,以至于两只手都抱不过来。
等汪明杰在院子的凉亭下找到林向东时,就看到他面前堆着一堆的石榴、无花果和葡萄,嘴角不由得抽了抽。
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遭贼了呢!
如果换成别的小年轻,可能就会有被抓到后的羞愧难当,可是实际年龄已经六十多岁的林向东,却是脸不红气不喘。
“汪编辑,你有网兜吗?”
“我一不小心摘的多了些,拿不了了!”
“......有,我这就给你去拿。”
现在是杂志社有求于人家,别说是摘院子里的几个果子了,就算是把果树刨了他们也不能说什么。
等用网兜将林向东摘的果子装好,拿到编辑部时,其余的两三个编辑还都有些纷纷侧目的看了过来。
“小林,现在快到饭点了,我带你去食堂吃点饭。”
“好吧!正好我也有些饿了。”
林向东听到对方没有说稿子的事,就知道事情还没有尘埃落定,便也没有问。
当代杂志社没有自己的食堂,两人是来到人民文学杂志社的食堂,林向东看到档口里红彤彤的红烧肉,香喷喷的大鸡腿,顿时食欲大动。
刚刚吃的水果都没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到肚里都变成了水,没多长时间就消化的差不多了。
“汪编辑,这顿饭是你请还是可以报销啊?”
“回去找主编报销。”
“嘿嘿,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
“红烧肉、大鸡腿、鲅鱼和羊肉汤都给我来一份,另外再来俩大肉包子。”
“......”
还真的很是不客气,一顿饭就吃了两块多。
此时,汪明杰都有些替主编心疼,他可知道,这种请作家吃饭,都是主编自掏腰包。
但他话都已经说了出去,再加上林向东还是杂志社巴结的作家,汪明杰也仅仅是在心中吐槽了下,就乖乖的帮着林向东打饭去了。
等打饭回来,林向东看着汪明杰给他打了一大堆好吃的,却给自己打了普普通通的一荤一素,吃的也是掺杂了一半白面的窝头,便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将饭菜都摆到中间,然后又用一个大肉包子换了对方的一个二面窝头。
“汪编辑,咱们开吃吧!”
“......好吧!”
虽然汪明杰觉得他作为一个手下,花主编的钱胡吃海喝有些不对,但还是没有经受的住面前美食的诱惑。
两人一顿胡吃海喝,没多长时间便将一桌子好菜给造的干干净净。
吃饱喝足,在后院溜达了一圈后才又回到了小红楼中的编辑部,给林向东倒了一杯茶水,才开口说道:
“小林你先坐着休息会,估计主编还没有看完你的稿子。”
“嗯,汪编辑你忙你的就行了,不用管我。”
喝了两口茶水,去了去午饭的油腻后,林向东看着汪明杰桌子上摆满了全国各地邮寄来的稿子,无聊之下就拿了起来。
汪明杰见此,也没有说什么。
接下来。
林向东看到了驴头不对马嘴的,堆砌华丽词汇的、故事一塌糊涂的,叙述颠三倒四的,故事平平无奇等各种各样的稿子。
他仅仅只看了一部分都感觉有些受不了了,就更别提编辑每天都要从很多这样的稿子中筛选好的作品,这在林向东看来就是一种折磨。
正准备休息一番,打算将最后一本稿子放回原先位置时,当他无意中瞥见稿子上的名称后,顿时愣住了。
《惊心动魄的一幕》。
心道:这不会真是陆遥的那一本经历坎坷的小说吧?
结果拿到手中一看内容和笔名,还真是。
这本小说虽然不是陆遥最出名的一部,但对他的意义却非常重要,在埋没了两年发表后,更是一举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之所以被埋没,并不是因为这篇小说写的不好,而是因为和当下的环境相悖。
当下文学界伤痕文学大行其道的时候,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写起了反特殊时期的反思文学,这是何等的大胆。
就算是作为重生者的林向东都不敢这么干。
这也是这部小说在创作完成后,两年内连续被各大杂志拒稿的原因所在。
直到国家改革开放,彻底否定特殊时期,人们的思想逐渐转变,才在两年后的1980年被《当代》杂志发表出来。
在1978年的《当代》杂志社看到陆遥的这部小说,确实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在林向东想来,可能是当时急病乱投医的陆遥被拒稿后忘了自己投过当代杂志,也可能是被某个看到的编辑直接退稿,虽然拍板的是主编,但要是过不了底下的筛选编辑这一关,主编连看都看不到。
也可能是后来陆遥结识了《当代》的其他编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试试态度重新投稿。
但是不管如何,这个时候看到陆遥的这部小说,林向东觉得他得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