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九幽的谋划

日暮时分,顾昭踏着最后一缕残阳赶回当阳城,径直奔向城北的管家小院。

他在木门上轻叩三声,开门的却是普净和尚。

这位年轻僧人见是顾昭,眼底倏然亮起星火,转瞬又化作灰烬。

“顾施主……”

普净喉头滚动,原本清秀的面容蒙上了一层阴翳,声音里带着几分自责。

“管小施主不见了。”

门口的地面上映着两人交错的影子,顾昭轻轻颔首,举手行礼。

“我已料到了。辛苦大师了,还请移步详说。”

两人走进院中,见管平正蜷缩在院墙下。

这个还不到四十岁的中年汉子,此刻鬓角霜白尽显,粗糙的手指正无意识地抠着墙缝里的青苔。

听到脚步声,他猛地抬头,慌忙起身。浑浊的眼中迸出一线希冀,手指在衣襟上无意识地摩挲着,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顾……顾公子。”

他的声音像是从干涸的井底挤出来的,每个字都带着颤抖。

顾昭双手按住管平抖动的肩膀,过了片刻,在他肩上轻轻地拍了拍。

“管大叔,你放心。羚儿的事情,我已知晓。上天入地,我也定将她带回来。”

屋内传来张婶断断续续的抽泣声,像是被撕碎的布帛。

听到顾昭的脚步声,那哭声骤然一滞,紧接着便是跌跌撞撞的响动。

门帘猛地被掀开,张婶踉跄着冲出来,发髻散乱,脸上泪痕交错。

“顾,顾公子!”

她嘶哑着嗓子喊道,脚下突然被门槛一绊,整个人登时向前扑去。

顾昭身形一闪,稳稳托住她即将倒地的身子。

掌心传来张婶身体剧烈的颤抖,那单薄的身躯仿佛随时会散架。

“张婶,莫慌。”

他声音沉静如古井,却带着山岳般的坚定。

“我既来了,羚儿定会平安归来。”

听到顾昭沉静的承诺,管平粗重的呼吸声渐渐平复,张婶紧攥的衣角也松开了几分。

就连普净那双布满焦躁与自责的眼睛,此刻也恢复了往日的清明。

暮色渐沉,屋内烛火摇曳,映照在众人脸上。

“那日顾施主离去后,贫僧便依约暗中守护。”

普净双手合十,声音低沉。

“起初三日风平浪静,并无异状。直到第四日夜间,小僧正在打坐,忽见……”

他话到唇边,却忽然停住。

顾昭会意,当即道:“张婶,我腹中有些饥饿,不知可否下两碗素面。”

管平见状,也站起身来道:“我去帮忙。”

见两人离开,普净续道:“小僧面前,突现异象,神识之中,只见万千魂魄从地底浮现,爬向一座血色祭坛。”

他略作停顿,续道:“我佛门本有定心神通,不受邪魔侵蚀。但那幻象着实真实,令人不寒而栗。”

他叹了口气:“等小僧回过神来,管小施主已然踪迹不见。”

说到这里,他声音中带上了几分低落。

顾昭点了点头,此刻他已将整个过程推断地七七八八。

最开始的时候,应该是只有那个游方郎中在此。

彼时的九幽道人,想必在谋划向朗的龙脉图。

另外,无论是茶寮中所闻,还是向朗所见,以及和尚眼中的幻象,很可能都是这九幽道人的谋划。

那郎中修为平平,所以才煞费苦心地想要诱使管羚儿上山,方便他下手。

不料自己横插一手,令其谋划尽付东流。

而后九幽道人亲临,认出了自己。便先以楚翔假讯调虎离山,让自己远离当阳。

之后他利用幻术困住普净,趁机下手掳走管羚儿。

之所以不对自己使用幻术,只怕是见过自己助楚翔恢复神智,生怕自己不受幻术干扰。

这九幽道人,倒真是谨慎得很,在得手之前,绝不与自己正面冲突。

他轻轻叹了口气,把过往几天的经历跟普净简单说了一遍。

“顾檀越可有良策救回管小施主?”

普净双手合十,眉间微蹙,素来澄澈的眼眸中泛起一丝涟漪。

他僧袍袖口微微颤动,显是心中自责难当。

顾昭凝视着眼前这位白衣僧人,心中十分纠结。

这几日相处,普净的一言一行皆如明镜止水,赤子之心确实令人动容。

无论是初见时在茶寮中的仗义相助,还是之后两次为关羽指点迷津,都显露出他慈悲为怀,侠义肝胆的本性。

可此刻,顾昭却不得不心生疑虑。

襄楷与普净皆言五阴之相乃佛门称谓,普净更是坦承唯有佛门秘法方能辨识。

然而那九幽道人,明显不可能是和尚。

若九阴星门阵背后真有佛门影子,普净的身份……

“大师,暂且在此稍候。要救羚儿,尚需做些准备。”

他没有正面回答普净的问题,而是决定再上一趟玉泉山。

事到如今,他只能硬着头皮,再去麻烦玉鼎真人了。

然而待他以秘法重返金霞洞前时,却见洞门紧闭。

顾昭在洞前徘徊良久,唤了几声,回答他的,却唯有空谷回音。

山间云雾聚散,再不见那两道仙风道骨的身影。

顾昭怅然半晌,坐在石凳之上,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老长,显得格外孤寂。

他凝望着空荡荡的茅庐,既然两位真人都不在山上,看来管羚儿只能自己去救了。

他努力回忆着当日襄楷透露的信息,记忆如同散落的铜钱般在识海中叮当作响。

其一,此阵需在夏至阳气最盛之时开启,历时整整半年。

掐指算来,留给他的时日已不足三天。

其二,需在九处龙脉节点布阵,而向朗的堪舆结果则表明,荆州那处节点正在玉泉山左近。

莫非……管羚儿就在此山之中?

他猛地起身,右手已本能地探入怀中,触到那方冰凉的地枢定脉盘。

然而就在他手指刚接触到玉盘纹路的刹那,他的呼吸忽然一滞。

想到玉鼎真人赐宝时那意味深长的目光,顾昭的手指不受控制地轻颤起来。

原来那位仙师,早将今日种种尽收眼底。

顾昭缓缓坐下,指间摩挲着地枢定脉盘温润的玉质。

银线勾勒的九州山河在月光下泛着幽光,中央那枚赤玉指针无风自动,似要挣脱某种无形的束缚。

倘若这位阐教仙人真能未卜先知,为何不直言相告?

想到当日在冀州解开天道枷锁的一环时,那自九霄之上,突如其来的注视,顾昭若有所悟。

天道如笼,只怕是当日封神一战之后,这些上古真仙就像被困在琉璃盏中的烛火,纵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只能借凡人之手拨动命弦。

故此玉鼎放任天师观建在他的道场,南华通过张角传下太平道,连那襄楷……也不过是于吉掌中的提线木偶。

他忽然想起那数次出现的符文,这样说起来,自己的穿越……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能穿越数千年的时空,将自己带到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