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道德经》
- 镇邪天师:开局觉醒天师血脉
- 青骓燎原
- 2191字
- 2025-04-20 20:00:18
宁云装作没看见宁夜一般,和那些富商说话去了。
宁夜也转过头去。
许太徽走前,拍了拍宁夜肩膀,眼里的意思不言而喻。
刚才那些商号各自出米,实际上许家出的米并不会太多,一天就算要吃一万斤米,许家也只是小意思。
再说,前方的水贼基本已经快被收拾干净了,这些流民没多久就能回去了。
……
誊写好的道典被放在了三十位大德面前。
许太徽、范镇、彭符自然也是三十位大德。
誊抄灵兽的字迹一模一样,根本无从分辨谁是谁的。
原稿都在誊抄灵兽那里保存,得等投票结束后,才能对照得出来谁得了多少票。
“狗屁不通!”
“道为何物都不懂,就在这里凝道典了。”
“这次论道大会整体水准比上次低啊。”
“这篇还可一观,奈何有些不足。”
……
这些大德边看边点评,一时之间,翻阅纸张的声音,评价的声音,交头接耳的声音,交织成一片。
宁夜回到了许家的坐席。
许太冥与许太素已经去安排设置粥棚的事情了。
刘昌靠了过来,带着歉意道:“昨天本想给你送这篇道典的,但你没在……”
宁夜笑道:“刘兄客气了,我也准备了的。”
“那就好,那就好。”刘昌舒了一口气,没告诉宁夜可以提前准备道典这事,让他还挺难受的。
许灵平凑上来问:“赵师弟,你这左右手是怎么练就的?”
“你把自己想象成两个人,一个人管左手,一个人管右手,这样就行了。”宁夜认真答道。
许灵珠喊叫地叫了宁夜一声赵师弟:“赵师弟,你提的那个设置粥棚赈济流民的意见极好,为了赈济流民,我们刚才商议了一下,都要为流民捐款,你这边准备捐多少呢?”
宁夜悠然道:“这次得了辩尊,师父若有赏赐的话,我便全捐了,这样可好?师姐?”
许灵月对宁夜翻了一个白眼:“说的话未免太满了,你就这么自信你能得到辩尊?”
“还请师姐拭目以待。”
许灵月:“到时我就等着看你笑话好了。”
……
“山长,你学问高,你看看这篇!”
郭松年笑道:“老程,有什么道典是你看不准的?”
“不是,这篇,似乎……唉,你看了再说,我说不上来。”
程礼生感觉胸闷,喘不上来气。刚才那篇叫《《道德经》》的文章像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汪洋,将他彻底吞没。
他终于知道什么叫道,什么叫大道。
以前学了那么多道,读了那么多圣人经典,论了那么多次道。
现在才发现,都是歧途,都是小道,都是闭门造车。
见到了这篇文章,才知自己是井中蛙观青天,小溪流见大海。
“老程,你不要紧吧?”郭松年关心道。
“你先看。”程礼生有气无力地说道。
郭松年只好接过看了起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尚属常见之语,玄妙有余,内实不足,概是此文之总纲。
郭松年继续看了下去。
读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时,郭松年一拍桌案,站起来道:“圣人之言,立意之高,代天道语也,非圣人者,安有此见?”
旁人诧异,笑道:“郭山长,读到什么妙文了,竟然这么激动?”
郭松年立即大声道:“诸位,放下手中浊物,听我这大道之言,天道之语。”
“什么?”
“大道之言,天道之语?”
众人惊奇之余,连忙放下手中稿件。
郭松年又从头念了起来。
听到什么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等等之句。
一片击节赞赏之声此起彼伏。
有人赞道:“必是千年圣人生,才能有此语。”
“千年圣人能写出此语?此章,此天道之言否?”
“必是道祖再世!”
“我夏国何幸,竟降生道祖,此必是圣上恩德感动天道所致。”
许太徽道:“莫不是我许家天师现圣?”
彭符道:“必是葛家天师下凡渡化世人。”
在众人乱糟糟一片语言时,郭松年的声音逐渐加大,众人不敢再争辩,垂首恭听。
郭松年念罢,急道:“快将原稿拿来对比,看看是哪位圣人所写?”
有人道:“我们自己去看不是更快?”
于是三十位大德起身,蜂拥至誊抄饭,把那些小小的誊抄灵兽吓得钻进了桌子下面。
“这篇《道德经》原告在何处?”
一个誊抄灵兽颤颤巍巍举起来。
众人围拢过去,只见上面写字两个字。
赵安!
霍!
是赵安,他就是那个圣人,是那个道祖再世?
众人一愣,不知道该说什么。
虽然赵安颇有天资,但写出如此道典,绝无可能。
“别瞎猜了,去问他。”
“对,去问他。”
众人又赶紧跑到论道台。
“赵安,赵安何在?”
宁夜看到那三十位大德竟然兴冲冲跑上论道台大声嚷嚷,不由得皱了皱眉。
就这么兴奋吗?
许灵均等人疑惑道:“发生何事了?”
“估计抄袭被发现了吧?”
宁夜没理他们,款款向问道台走去。
论道大会都沸腾了,什么事情能让三十位大德着急成这个样子。
紫薇令桓楚皱眉道:“何事如此失态?”
……
“赵安,这《道德经》是你所写?”
“是!”
“啊?”众人失声惊叹。
“竟真是赵安所写?”
“此人真是圣人转世?”
宁夜幽幽道:“是我之手所书,但却非我写,乃是圣人所授!”
“啊?那是何人所写?那位圣人在何处?”
“乃是圣人梦授!昨夜我在梦中,突然一阵金光笼罩,祥云缭绕,一位白发白须圣人出现,他道,这太平盛世,君主仁德,臣工贤明,百姓安居,特赐《道德经》一卷,教尔借此论道大会,广而告之,以期教化世人。”
面对这些食利阶层,宁夜自然不能说皇帝大臣贪暴如猪,百姓水生火热,如此一来,这《道德经》就算好到天际,都会被他们斥为邪典。
宁夜此话,似乎荒谬绝伦,但是在相信是宁夜写出的《道德经》和圣人所授之间,他们想都没想就现在相信了后者。
毕竟此卷《道德经》,确实非是凡人可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