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羹赋(并序)

【原文】

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具而可常享,乃为之赋,辞曰:

嗟余生之褊迫,如脱兔其何因。殷诗肠之转雷,聊御饿而食陈。无刍豢以适口,荷邻蔬之见分。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与琼根,爨铏锜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适汤蒙蒙如松风,投糁豆而谐匀,覆陶瓯之穹崇,罢搅触之烦勤。屏醯酱之厚味,却椒桂之芳辛。水耗初而釜治,火培壮而力均。滃嘈杂而廉清,信净美而甘芬。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箸而晨餐。助生肥于玉池,与五鼎其齐珍。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说[1]而策勋。沮彭尸之爽惑,调灶鬼之嫌嗔。嗟丘嫂其自隘,陋乐羊而匪人。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忘口腹之为累,以不杀而成仁。窃比予于谁欤?葛天氏之遗民。

【注释】

[1]傅说:殷商时的隐士,传说他因乏粮,不得不和受刑的犯人一起筑路,以换取粮食来吃饱肚子。后来成为武丁的宰相,使国家大治。

【白话解】

东坡先生在南山脚下择地居住,穿着饮食用具随家里的有无而添置。而各种水产陆生的菜肴,由于家境贫穷无法购买,就煮蔓菁、芦菔和苦荠来吃。煮的方法是不用醋和酱油,使其有自然的滋味。这些菜蔬容易得到因而能经常享用。于是我为此而作赋:

唉,我生活窘迫,像逃亡的兔子一样,究竟是什么原因?诗人饥肠辘辘腹中雷鸣,姑且食陈年的谷子以抵御饥饿。没有喂养家畜来改善口味,多蒙邻居分享这些菜蔬。汲来山泉洗濯干净,摘取其叶与根,点火上灶放入膏油,热水翻滚蒸汽流动。等到汤水沸腾发出如同松风呼啸的声音时,加入豆米搅匀,盖上圆鼓鼓的盖子,不要再频繁开盖搅动。不需要醋和酱油的重味,也不用胡椒、桂皮的辛香。水刚大开就加盖焖住,加大火然后均匀地煮。热气腾腾而汤水清澈,确实好看又味美。盛入盘碗上桌,准备好勺子筷子来吃早餐。吃来有助于口生津液,不逊于富贵人家的五鼎珍馔。不需要像易牙那样靠烹饪手艺博取齐王好感,又胜过后来立下大功的傅说靠劳役来换取饱腹。不让体内彭尸神灵为美味所惑作乱,又可调和灶鬼的不满和怒气。叹息当年刘邦大嫂不给他吃,待客过于狭隘;也唾弃乐羊那样连儿子的肉汤也喝,缺乏人伦。我心平气和,所以年纪大了身体发福,不以口腹之欲为负担,不杀生以成就仁道。我跟什么人类似呢?跟古代贤君葛天氏时代的老百姓一样自在。

【按语】

苏轼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不得已以蔓菁、芦菔、苦荠为食,但仍充满乐观精神,描写这些野菜的做法,并赞美其味淡有益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