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讲 荒唐正德

正德帝是明朝继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成化、弘治之后,第十任皇帝。他十五岁继位,在位16年,活了三十一岁。他天性聪颖,但厌恶读书,好骑射,喜巡游,是明朝最荒唐的皇帝。典型事例,就是“豹房”。正德二年(1507)“作豹房”(《明史·武宗本纪》)。什么叫“豹房”呢?开始是以养豹而得名。豹房占地大,建筑多,有数百间房屋,又别建禁苑,筑宫殿,造密室,勾连栉列,暗室联通,后来成为正德帝的宫外之宫,园外之园,他自称为“新宅”“家里”。皇帝的寝宫是皇宫里的乾清宫,但是正德帝在位16年,至少一半时间住在豹房,甚至有专家研究说,从建豹房起,他就一直住在豹房。豹房在哪里呢?不在皇宫,而在宫外,约在今北海公园西南一带的地方。正德帝在豹房做些什么呢?

一、迷恋乐舞

正德帝每天召来教坊(音乐团、舞蹈团、歌唱团、戏剧团、杂技团)的乐人,到豹房演戏。敕礼部发文,取河间(今在河北省沧州市)等府乐户,到教坊承应。于是官员押送伶人,日以百计,会聚京城。到京后,选拔其技艺精湛者,给口粮,给建房。正德帝夜间微行到教坊司,观看诸乐人乐舞及演奏。正德帝还在豹房游玩,“日率小黄门为角觝(dǐ)蹋踘之戏,随所驻辄饮宿不归,其入中宫及东西两宫,月不过四五日”(《武宗外纪》)。宫词云:

花帽监丞一两行,西华门外冷秋霜。

绛纱车仗吹香过,去伴銮舆宿豹房。(《冬青馆古宫词》卷三)

豹房有个用花言巧语谄媚正德帝的奸佞之臣,叫钱宁,他诱导皇帝荒淫无度,深讨皇帝的喜欢和恩宠。正德帝在豹房,恣声伎为喜,纵淫欲为乐。后钱宁事发,被裸体绑缚,籍没家产,得玉带2500条、黄金十余万两、白金3000箱等。后寸磔钱宁于刑场。他的养子11人全斩首,子永安六岁为都督,因年幼免死,妻妾发功臣家为奴。(《明史·钱宁传》)

明朝皇帝喜欢养鸟兽,有虎房、豹房、鸟房、鹰房、狗房、猫房等,算是皇家动物园。兽房里面有虎、豹、犬、象、犀牛、白水牛、海豹、番狗(藏獒)、貂鼠、猞猁狲、长颈鹿等,百鸟房里则专门畜养珍禽异鸟,如孔雀、白鹤、文雉、金钱鸡、五色鹦鹉等。畜养动物的数量,史书记载:“至天顺年间,二万三百余个只;弘治年间,二万九千四百余个只;正德年间,二万九百三十余个只。”(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十一)明朝对这些动物的管理,虎、豹、犀牛、大象等,各有职秩、品级,如虎食将军俸禄、象食指挥使俸禄等。畜养动物,耗费巨大。嘉靖时,豹房养土豹一只,“至役勇士二百四十名,岁廪二千八百石,占地十顷,岁租七百金”(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内府畜豹》)。正德帝玩虎、赏豹,有一次“狎虎被伤,不视朝”(《明史·武宗本纪》),玩虎受伤,不能临朝。

明正德 “随驾养豹官军勇士”铜牌

二、荒淫酒色

先说酗酒。正德帝酗酒,经常随行带着酒杯、酒勺、酒瓮,走到哪儿,喝到哪儿,醉到哪儿,睡到哪儿。有书记载:“所至辄醉,醒即复进以为常。”(《武宗外纪》)一次,正德帝到宣府,“命群臣具彩帐、羊酒郊迎,御帐殿受贺”(《明史·武宗本纪》)。这座帐殿为“铺花毡幄,百六十二间,制与离宫等,帝出行幸皆御之”。大明皇帝,醉卧帐里。佞臣江彬,导引皇帝,多次夜入人家,强索妇女,纵酒淫乐,忘记回宫,夜宿民宅,而称作“家里”。正德帝与江彬,联骑铠甲,君臣难辨,入豹房,同卧起。(《明史·江彬传》)正德帝在豹房,常醉枕钱宁,酣睡不醒。百官早朝,等到傍晚,皇帝还未起床,只好退朝回家。

再说迷色。正德帝十五岁登极,在豹房设浣衣局,豢养女宠,蓄集乐工、美女、太监等,朝夕处此,不居内廷。(《武宗外纪》)佞臣进献能歌善舞的回女12人入豹房,歌舞演出,通宵达旦。后来正德帝经常微服出宫,甚至到外地巡幸。巡幸所过,阅选美女,充浣衣局,数字不清,浣衣局仅每年用柴炭就高达16万斤。车驾所至,近侍先掠民女,以充幸御,至数十车。各地处女寡妇,闻听皇帝来游幸,纷纷择配,有的抢光棍强作婚配,一夕殆尽。下举三例。

马美女,为将官马昂的妹妹,长得美艳,已婚怀孕。江彬谄媚贡献,将其送到豹房。马氏善骑射,长乐舞,尤会西域乐舞,还会民族语言,受到宠幸。马氏一门,鸡犬升天。无论大小,皆赐蟒衣。并在内城太平仓赐府第,熏灼动京师。正德帝尝从数骑过其第宴饮。言官吕经等言:“今马姬专宠于内,昂等擅权于外,欲祸机不发,得耶?”俱不报。有的御史以妹喜伐夏、妲己伐商、褒姒伐周为例,冒死进谏说:“积夏、商、周、汉、晋、唐之患于一时也。”仍不报。(《胜朝彤史拾遗记》卷四)

明武宗朱厚照像

刘美人,为晋王府乐户杨腾之妻。正德十二年(1517),正德帝幸大同,遍索女乐于太原。刘美人偕众妓杂进,正德帝遥见美人,悦其色,载以归,命为美人,大见宠幸。初居豹房,受到专寝。饮食起居,必与相偕,言事辄听。左右或触上怒,阴求刘美人,辄一笑而解。大太监骄横贵倨,但见刘美人,触地叩头,事若生母,呼为“刘娘娘”。正德帝要南征,秘密移送刘美人到潞河(今北京市通州区),约定大驾先发,而后他船迎美人。刘美人脱一簪赠帝行,并说:“见簪而后赴。”正德帝将簪藏在衣服里,过卢沟桥,驰马失簪。及到临清(距京近千里),派太监召刘美人,美人辞道:“无信物,不敢行!”正德帝于是单独乘船,昼夜疾航,回到通州亲迎刘美人,偕行而南。正德帝欲南行,廷臣舒芬等极力上疏谏止,但未被采纳,反被下令杖刑。(《胜朝彤史拾遗记》卷四)

王浣衣,名满堂,霸州王智的女儿,因为貌美,参选淑女,落选回家,不肯嫁人。她一天做梦,梦中神人说:若有赵万兴的来聘,就可以成婚。乡里一位和尚出入王家,知道此梦,话传出去。一位道士听说后,便改名易姓,贿赂那位和尚,让他前一天到女家说:“你家明日会有大贵人到。”第二天,果然来一人,问其姓名,答:“我赵万兴也。”阖家罗拜,遂以成婚。这人后来在牛栏山一带举事,被捕,斩于西市。正德帝特降旨,勿杀王满堂,没入浣衣局,入侍豹房,大获宠幸。嘉靖帝嗣位,她被放出浣衣局。因曾入浣衣局,故人称“王浣衣。”(《胜朝彤史拾遗记》卷四)

三、痴迷游玩

正德帝好玩武。后江彬等以边将幸入豹房。又立内教场,选佞幸之人,赐国姓(朱),为义子,其中正德七年(1512)九月,一次就“赐义子一百二十七人国姓”(《明史·武宗本纪》)。设什么“四镇兵”“外四家兵”,以佞臣江彬兼职统领,为总管。正德帝自领太监善骑射者为一营,称中军。晨夕操练,呼噪鸣炮,火炮之声,达于九门。时诸军都衣黄罩甲,就是金绯锦绮,必加罩于甲上。正德帝亲自检阅,称为“过锦”,就是眼观如锦。内军在遮阳帽上披戴靛染天鹅翎,以示尊贵—大者拖三英,次者拖二英。尚书王琼得赐一英,戴着下教场,以此为殊荣。后巡狩所经之地,侍郎、巡抚、御史等也如此穿戴,叩见正德帝。(《武宗外纪》)这真是一场滑稽闹剧!

武宗身在豹房,却也不时临朝,发出的谕旨,批示的奏章,让太监刘瑾等代笔。

正德帝的皇父弘治帝一生没有册立嫔妃,专宠张皇后。弘治帝弥留之际,对这位顽童太子很不放心,拉着大学士刘健的手,嘱托他把厚照辅佐成为正德有为之君,所以年号“正德”。但是,弘治帝根本想不到他的独子即位后,既不正德,也不作为,荒唐顽劣,无以复加。这时,明朝的太平盛世已然过去,大明的基业开始动摇,内有太监刘瑾专权,外有两次藩王之乱,流民起义更是此起彼伏,再加上蒙古鞑靼兴起,不断南下骚扰。正德皇帝的荒唐,既毁了自己,也毁了大明—加剧了朝政的腐败和社会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