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永全

今年是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这部文集,精选了我所五十年来几代学人研究苏联以及后来俄罗斯和东欧中亚地区的学术成果。虽然就研究范围、规模和数量来说,这部论文集远远不能涵盖我所的研究成果,但它基本反映了我所对该地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反映了国内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就。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国际问题研究所,我所是国内最大的研究俄罗斯和东欧中亚地区的综合性学术机构。它始建于1965年6月,最初名为苏联东欧研究所。随着时代的变迁、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研究对象的变动,它先后采用过苏联研究所、苏联东欧研究所、东欧中亚研究所的名称,最后在2002年10月改为现名——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我所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它的建立是为了适应当时国际形势,特别是中苏关系变化的需要。1964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国应加强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并指示成立包括苏联东欧研究所在内的十四个研究所。我所就是根据这个指示精神开始筹建的。当时研究所在行政关系上隶属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在业务上则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简称中联部)领导。成立后不久,我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

1968年,研究所行政隶属关系转至中联部,1969年,全所研究人员被下放到“五七干校”。1973年,中央决定加强对苏联和美国的研究,指示中联部负责对苏联的研究,中联部随即将研究所下放的人员调回中联部苏联组工作,同时又从其他单位陆续调进了一批科研人员。1976年年初,中联部为加强对苏联的研究,决定恢复苏联研究所的建制。

为了加强对国际问题研究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便于对外进行学术交流,从1981年1月起,苏联研究所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所的学术生命力焕发出来,面貌为之一新。它从一个中央机关附设的封闭性的研究单位逐步演变为开放性的学术研究机构,不仅服务中央,也面向社会;在加强对策性研究的同时,注重学科建设,开始强化基础研究、系统研究和理论研究。研究所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五年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了自己的五年科研计划。第一个五年科研计划规定学术研究的指导方针是:“在研究工作中,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实际情况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现状研究与系统历史研究相结合,国别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分科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我所研究方向的调整和学科建设规划提出了新的任务。在20世纪90年代,对苏东剧变的原因,国际格局和地区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的制度转型、对外战略的确立和调整以及与我国关系的开展等诸多问题的研究,成为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科研工作的重心。

进入21世纪,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总体发展战略,我所规划了跨世纪发展目标:经过五年至十年的努力,把我所办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俄罗斯东欧中亚问题研究机构。根据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三个定位,即将社会科学院打造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我所也在着力实现四个“国内一流”的具体目标:将俄罗斯东欧中亚学科建设成为一流学科,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一流学术专家乃至大家,推出一批对学科建设和国家决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一流科研成果,办好一流期刊。

经过几代学人的持续努力,我所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我所已经发展成为学科体系比较完整、主要学科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科研队伍整体素质较强的国内一流研究机构。我们欣喜地看到,研究所的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学者们潜心研究,成果迭出。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茁壮成长起来,逐渐成为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前辈学者仍笔耕不辍,老而弥坚,继续在学术事业和提携后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部文集共收录54篇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文章,作者包括了我所的几代学人,研究的对象涉及苏联以及俄罗斯东欧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等各个领域,研究的时期主要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这些文章,大部分是当时发表于学术期刊的论文,一部分是研究报告,还有一小部分是从学术专著中抽取的章节独立成篇的。在编选的过程中,我们为了避免因为学科细分和研究对象划分而引起的琐碎,将所有的文章归入四个大类:政治篇、经济篇、外交篇和综合篇。“政治篇”收录20篇文章,包括对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反思,以及有关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社会转型、政治制度、政治发展和民族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这一部分,历史与现实并举,不仅有纵向的梳理分析,也有横向的比较研究。“经济篇”收录15篇文章,不仅有诸如市场经济、市场模式、经济转轨、区域经济合作等理论问题的研究,也有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一体化等现实问题的探讨,还有关于水资源、公司治理、城市发展等具体问题和微观问题的研究。“外交篇”收录11篇文章,研究内容包括俄罗斯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中俄关系、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欧亚联盟一体化等。“综合篇”收录8篇文章,涉及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内容,既有对重要理论、观念和实践的历史分析,也有对历史事件的梳理,还有对现实问题的研究等。

瓜瓞绵绵,于斯为盛。回顾我所半个世纪所走过的风雨之路,我们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更应该放眼研究所的未来发展。学术永无止境,需要一代又一代学人发挥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的敬业精神,持续不懈地努力。“长江后浪推前浪”,相信后辈学者会在前辈学者五十年来奠定的基石上不断超越,开拓进取,为研究所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和成长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