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效用不应是闲置性范畴
效用是经济学的基础范畴,是经济学用来解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范畴。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以偏概全的认识,造成的事实是,这一范畴已经几乎被闲置化了。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学家对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以及对全球化的世界经济的分析中,现在已经见不到效用范畴的踪影。而且,在现代经济学的教科书中,有关效用范畴和效用理论的阐述,也都是很少的,甚至,在有的教科书中已经是只字不提。在20世纪中期,经济学家们还津津乐道的基数效用、序数效用,现在都没有人谈起了,更不要说应用了。只是,在各种版本的经济学辞典中,还保留着效用范畴的一席之地。无疑,在某些人看来,同国际贸易、反倾销、流动性、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等范畴相比,效用范畴似乎该进入经济学的历史了。造成这种局面,将效用范畴闲置起来,将这一基础范畴虚化或淘汰掉,固然与传统对于这一范畴的认识偏差有关,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效用范畴过时了,这一基础范畴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中没有用了。应该说,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中,凡属基础范畴,到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都是不可或缺的。看不到效用范畴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一基础范畴闲置,同近年来有些研究者有意回避价值范畴一样,不是经济学研究的进步表现,而是一种认识上的退步。
必须深化对于劳动的研究,才能改变将效用范畴虚化或闲置的状态。劳动创造效用,这是确定无疑的。没有劳动的创造,就没有任何的劳动成果,没有劳动成果,就无从谈起劳动成果的有用性,也就是没有任何的效用。所以,只要有劳动的延续,就会有效用的延续,经济学就需要研究效用而不能将这一范畴抛弃或闲置。对于劳动的研究将开辟效用研究的新天地。只要现代经济学的效用研究不再延续传统的效用研究之路走下去,回归将效用视为劳动成果的有用性,将效用范畴与劳动范畴紧密联系起来,那么,随着对于劳动范畴和劳动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经济学对于效用的研究就一定能够取得开创性的新成果,使这一范畴重新获得广泛的应用性,更加巩固其基础范畴的地位和发挥其基础范畴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必不可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