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全球经济增长未能延续过去几年温和复苏态势,经济下滑压力较为显著,同时出现了显著的结构性分化趋势。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约3.7%,美国经济持续向好,欧元区、日本经济面临显著压力,新兴经济体亦呈现结构性分化态势。更重要的是,全球经济面临美国主导的单边主义的冲击,逆多边合作、逆全球化的政策思维严重冲击现有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对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面临内外的诸多不确定性,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较好完成预期发展目标,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大关,实际经济增速为6.6%。2018年中国经济物价水平整体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金融风险防控主动有效,结构性矛盾有所缓释。当然,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仍较为凸显,不平衡不充分矛盾较为突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仍是重要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经济高质量转型仍在路上。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尤其是中美贸易战的冲击,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服务国内200多家大中型企业集团及其20多个重要产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坚决贯彻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产融结合、降本增效和实体经济发展都提供了有益的支撑。

2018年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整体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继续深化业务结构转型,继续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整体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业绩。一是行业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截至2018年末,全行业法人机构数量253家,较2017年末增加6家。2018年末,全行业表内外资产总额9.50万亿元,同比增长9.3%。二是财务公司行业经营状况良好。2018年,全行业实现营业净收入1413亿元,同比增速为15.79%;2018年,全行业实现净利润790.34亿元,同比增加4.92%。三是财务公司行业风险控制得当,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虽有个别财务公司出现了风险事件,但财务公司整体经营稳健,风险指标整体优良。2018年末,财务公司行业不良资产余额为316亿元。行业平均不良资产率为0.46%,不良贷款率为0.96%。无不良资产的财务公司达214家,占全行业的比例达到85.6%。行业平均资本充足率20.4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9.49%,拨备覆盖率292.85%。四是财务公司行业资金集中度继续提高。财务公司进一步加强资金归集能力,充分发挥集团资金管控功能。截至2018年末,全行业平均资金集中度达到49.48%,较2017年上升1.57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财务公司继续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定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水平。2018年,财务公司行业紧扣集团和所在行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加大对集团和成员单位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实体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年累计发放贷款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03%,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在服务好所在企业集团的同时,财务公司行业积极探索服务产业链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机制,尤其是重点拓展产业链金融服务。2018年,有37家财务公司向产业链下游开展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和集团产品融资租赁业务,涉及中小微企业4756家;有54家财务公司向产业链上游开展延伸产业链业务,全年累计发生额1318亿元,涉及中小微企业5287家。财务公司通过产业链金融更好地服务集团主业,改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促进了产业链整体健康发展。

2018年财务公司资产负债良性互动,资产规模从高速增长转为稳健增长,负债规模保持合理扩张态势,动态有效地支持企业集团、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2018年末,全行业表内外资产总额9.50万亿元,增速9.30%。其中,表内资产总额6.3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8%。资产增速比上年收窄了近10个百分点,但仍然高于银行业平均增速4.41个百分点。2018年末,财务公司全行业负债规模跟随资产规模增速呈下降趋势,全行业负债为5.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8%,增速下降10.13个百分点。存款仍是财务公司最主要的负债业务类型,2018年末各项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为94.26%。

2018年财务公司同业业务和中间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国际化业务创新发展趋势较为显著,业务结构不断完善,各项业务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积极适应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和同业市场变化,统筹存放同业、同业拆借、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等业务,同业业务增长良好,同业金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业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18年末,财务公司行业存放同业余额24578.55亿元,同比增长8.98%;同业拆入余额1208.57亿元,同比增长10.15%;拆放同业余额561.01亿元,同比增长31.58%。二是顺应企业集团综合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大势,不断深化完善中间业务,在2017年中间业务大发展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8年度财务公司行业结算业务发生额433.17万亿元,同比增长23.22%;票据承兑业务发生额8460.34亿元,同比增长22%。三是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业务国际化的趋势,着力于国际业务开展创新,外汇交易、外汇资金池、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自贸区业务等国际金融服务均取得良好的进展。2018年财务公司行业的外汇交易金额是14137.43亿元。截至2018年末,持有人民币外汇即期、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外币对和外币拆借交易会员资格的财务公司,分别为83家、16家、13家和65家,分别较上年末增加8家、2家、1家和12家。85家财务公司作为主办企业获得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的资质,较上年末增加2家。

风险管理是财务公司稳健经营的核心保障。2018年,在美联储加息缩表、英国脱欧等外部冲击和国内金融监管延续严格监管态势的背景下,财务公司不断完善风险治理架构,不断强化风险管理职能,优化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各项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监管指标总体良好,行业总体风险水平保持稳定。尽管有个别风险事件发生,但财务公司行业整体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截至2018年末,全行业共214家财务公司无不良资产,占全行业财务公司的85.6%;受个别财务公司风险事件影响,本年末不良贷款率为0.96%,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0.93个百分点。全行业平均资本充足率20.48%,资本充足情况良好;资产负债结构趋于合理。2018年各季末财务公司行业流动性比例均值为62.34%,流动性相对宽裕。同时,财务公司行业在个别风险事件的启发下,进一步完善风险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增强风险管理文化,重点加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管控,尤其是着力于新兴业务的风险管理,并通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夯实风险管控的技术基础。

2018年财务公司服务功能不断深化,对于企业集团、成员单位和产业链等的服务功能不断深化完善。首先,在服务企业集团践行国家战略、服务企业集团平台功能发挥、服务企业集团风险管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服务国家战略上,财务公司积极配合企业集团,重点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重点服务“三大攻坚战”,重点服务高质量转型发展。其次,在服务成员单位上,财务公司坚定不移地协助所在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动成员单位新旧动能转换,妥善处置深化改革、“处僵治困”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在企业集团和成员单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上发挥了积极的服务功能。在服务产业链上,财务公司借助贯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发展优势不放,通过持续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金融服务,使供应链各环节紧密联结,帮助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稳定贸易合作关系,有效润滑了整个供应链的管理,逐步解决产业链失衡问题,引导并推动所在集团重点领域与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支持产业链践行国家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和国家建设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高质量发展转型将进一步深化,财务公司行业发展前景光明。在2019年2月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强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政策部门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最大不确定性来自美国,美国政府的单边主义政策以及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级,将可能对中国贸易稳定、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等带来显著的外部冲击,中国内外统筹的任务更加艰巨。2019年,财务公司、企业集团和相关产业面临的外部金融经济环境将更加复杂,发展转型、结构优化和风险防控的任务将更为艰巨。

财务公司转型发展需要统筹行业发展新特征、新挑战和新趋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过去一段时间,财务公司发展呈现出五个新的特点:一是传统业务迸发持续发展活力;二是产业链金融创新深化;三是严监管成为常态;四是信息化成为基础支撑;五是生态链建设上新台阶。同时,财务公司面临四个显著的挑战:首先,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将传导至与实体紧密关联的财务公司;其次,金融市场波动将对财务公司稳健经营带来直接的风险;再次,金融监管强化将对业务拓展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财务公司提出更高的服务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转型发展,财务公司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布局:一是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二是回归行业本源,规范发展方向;三是发挥独特优势,赋能集团发展;四是提升服务能力,优化金融供给;五是狠抓风险管控,守住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