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航必须要好好谋划一番。
既然要把郑佳佳顶在前面,就得让她明白,这件事怎么操作。
“佳佳,有一种细菌叫做幽门螺旋杆菌,呈典型的螺旋形或弯曲杆状,尾部有鞭毛,能在强酸的胃环境中存活,依赖其高活性尿素酶分解尿素生成氨,形成碱性“氨云”中和胃酸,同时氨对胃黏膜具有直接损伤作用。这种细菌为微需氧菌,生长需5%-8%的氧气浓度,对营养需求较高,需复杂培养基,比如添加血液或血清……”
是的,他准备把他的幽门螺旋杆菌四联疗法拿出来,让郑佳佳写出论文,发表在世界顶级医学期刊上,享誉国内外医疗界。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他不敢确信幽门螺旋杆菌是不是已经被澳大利亚的那两个医生发现了(他只记得是1980年代初,但1983年也是1980年代初),甚至不确定这两人是不是已经证明了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都有直接关系,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四联疗法”肯定没有应用到临床上,因为质子泵抑制剂还没搞出来……
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写论文不是瞎写,你要有实验数据支撑,所以,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必须要有实验室。
就凭陈远航这条件,他上哪儿去搞实验室去?
所以,他开始写信,给他前世密歇根大学医院的老师卢克·斯坦普写信,向他求助。
这是一个品德非常高尚的老头,乐于助人,善良豁达,没有任何种族歧视,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
特别是对年轻的后辈,都是大力提携,陈远航到现在都认为,这个老头是他两辈子认识的最好的人,没有之一。
甚至他在地区卫校的老师韩素芳,无论是在学术水平、医疗技术,还是在私德方面,都与老头相差甚远。
当时,陈远航去美国读书的时候,他已经60多岁了,现在也就50岁出头。
而他的夫人劳拉·史密斯也在密歇根大学生物实验室工作。
好人与好人一般都互相吸引,前世,这老两口在听陈远航讲了中国的“希望工程”之后,毅然把自己最后的全部积蓄6万多美元都捐给了中国的“希望工程”。
当然,此前,他们也多次捐款,要不然也不会只有6万多美元。
他们没有子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和慈善。
陈远航在信中深情地写道:尊敬的斯坦普先生,我们是来自中国最基层的乡村医生,之所以给你写信,是在报纸上看到了你对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善举(其实报纸上根本没有报道,但陈远航对自己恩师的情况了若指掌,大概就是去年,这老头所在的密歇根大学医院决定对100名亚洲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进行免费救治,这个行动就是由他发起的。其中大概有40多名中国儿童)。
中国因为人多,罹患心脏病的人也多,但更多的则是身患严重胃病的人群,这个比例大概在70%。我的女朋友对胃病的发病、治疗很感兴趣,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成年人的胃部幽门处发现了一种螺旋形或弯曲杆状的细菌,于是给它起名幽门螺旋杆菌。
我的女朋友深信,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唾液、粪便和呕吐物传染,也是造成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的最大元凶。
为了证明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等疾病的“凶手”,我的女朋友毅然决然地将自己培育的细菌液一饮而下,“以身试菌”。
当然,她如愿以偿地感染了这些细菌,得了严重的胃炎。
然而,她并不担心自己的身体,反而异常激动,因为她终于用自己的身体证明了这种细菌才是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罪魁祸首。
后来,我的女朋友经过多次临床实验,发现有一种“四联疗法”对根治幽门螺旋杆菌非常有效,但我们中国还非常落后,没有先进的实验室来验证她的疗法,所以,能不能让我的女朋友在贵国借用一个实验室,并邀请一名技术人员帮助指导,我们将非常乐于和他分享我们的成果……
同时,他还请求斯坦普帮他们提供两个人的往返机票,要是让他们自己出机票,单程数千块钱一张的机票,打死他们也买不起。
这就是这封信的全部内容。
虽然陈远航很想跟他在信中叙叙旧,聊聊他们养的那条叫做“道奇”的法国斗牛犬,聊聊他最喜欢的“小李”柳叶刀(那是陈远航给它取的名字),但现在却只能装作不认识。
当然,为了让斯坦普老师相信他们不是胡说八道,他还在信中提到了一些关键的证据。
比如,幽门螺旋杆菌能分泌大量尿素酶,将人体内的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而氨能中和胃酸,在菌体周围形成局部碱性微环境,保护细菌免受胃酸腐蚀,这是细菌的定植与生存。
同时,幽门螺旋杆菌能产生一种毒素,导致胃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细胞凋亡,破坏胃黏膜。
如果幽门螺旋杆菌已经被发现,这两个证据会很容易被验证,也就证明了他们所言非虚。
相信有了这两个关键证据,对方一定真正重视起来这封信。
不过,他也只是提供了两个关键证据,哪怕斯坦普老师两口子都是品德高尚的人,他也不敢把所有的细节都一股脑和盘托出,万一这个时候幽门螺旋杆菌没被那两个澳大利亚医生发现,这可是一个诺贝尔奖的课题。
他不敢赌。
陈远航的主要目的还是吸引斯坦普老师的夫人参与这件事,毕竟斯坦普老师只是搞心血管研究和手术的。
这就是抄答案的好处,前世,这两个澳大利亚人搞了很多年,才把发现细菌——细菌致病机制——根治细菌这套流程全部走完,现在,如果不要实验数据的话,他两天就能把论文写完。
要是生物学能和数学那样搞猜想就好了,一个猜想就能搞无数篇论文,可惜,没有如果。
生物学论文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可重复性,否则,没人会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