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院评价报告2020:医院评价学——从隐学到显学
- 庄一强 王兴琳主编
- 7字
- 2025-04-08 20:54:07
Ⅰ 总报告
Ⅰ General Report
医院评价学:从隐学到显学
庄一强 阮小明 刘继兰[1]
摘要:医院评价学是研究医院评价实践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对医院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工具、流程、实操进行提炼从而形成有关理论、方法和规律的应用型学科。本文主要概述医院评价学的理论和实操,并探究医院评价的未来趋势。从医院评价的使命与内涵、原则和目标、评价的社会价值等角度阐述医院评价学的理论,并从医院评价的分类、方法与程序和认证官角色的层面解释医院评价学的实操方式。医院评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医院大数据评价、非现场评价和印迹追踪评价的结合,而非现场印迹追踪的信息化评价将是医院评价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医院评价学 医院评价 评价体系
一 医院评价学概述
(一)医院评价学的定义
在探究医院评价学(Hospital Accreditology)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医院评价。从宏观上看,医院评价属于卫生保健认证服务(Healthcare Accreditation Service,HAS)的范畴。医院评价,是在现代科技和医疗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院外评估组织(External Evaluation Organization)出于评判被评医院与评价标准吻合度的目的,对医院进行的全面考核行为。医院评价学是研究医院评价实践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是医院评价的理论、方法、规律。具体而言,医院评价学是对医院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工具、流程、实操进行提炼从而形成有关理论、方法和规律的应用型学科。从评价学的分类来看,评价学根据不同维度可分为宏观评价学、微观评价学、广义评价学、狭义评价学、理论评价学、技术评价学、应用评价学等。其中,医院评价学属于微观应用评价学的范畴。
(二)医院评价学的研究内容
医院评价学的研究内容体系可分为理论与方法两个部分。在理论方面,医院评价学主要探究医院评价的本质和体系,研究医院评价的发展、分类、使命和内涵、原则和目标以及社会价值;在方法方面,医院评价学主要研究医院评价的方法和程序,这方面主要涵盖医院评价方法体系、指标、技术、工具、实操应用。
(三)从隐学到显学
医院评价自产生以来,历经数十载的发展和持续改进,截至目前,医院评价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在发展初期,医院评价只被个别医院应用,其范围及影响力很有限,而如今,很多医院主动通过医院评价来提升医院水平,医院评价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扩大。在发展初期,医院评价技术较为单一,不同技术之间较为独立、缺乏关联应用,而如今,依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医院评价技术也更为系统化、标准化。目前医院评价的目的更具战略性。以往,医院评价被大部分医院视作一个改善自身管理的工具,而如今,随着医院评价的自我完善,除了改善医院管理功能之外,医院评价还能给医院提供战略性指导,例如,中国医院竞争力智慧医院HIC评价,除了评估医院信息化的水平之外,还通过对医院信息化的评价为医院未来的智慧医院建设提出指导性建议。
随着医院评价活动的标准化、系统化发展,医院评价的理论体系与实操方法也有了研究的基础,在此背景下,医院评价学应运而生。
二 医院评价的理论与实操
(一)医院评价的使命与内涵
医院评价的使命是指医院评价在社会发展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是医院评价存在的理由和意义。明确医院评价的使命,就是要确定医院评价活动在发展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医院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保证医院工作高水平开展,医院评价的使命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医院评价的使命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服务于医疗,以提升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为导向,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目标;医院评价引导医院聚焦于医疗本质,减少对医院规模、设施的投入,例如,在第三方医院评价上,广州艾力彼星级医院评价、美国JCI、澳大利亚ACHS等均以患者为医院评价的中心,医院评价指标更多聚焦于医院对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就医流程的管理水平和细节的把控程度,也就是关注医院是否能真正以患者为中心、诊疗过程是否安全、患者就医体验是否良好、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等方面的问题。二是以持续改进为目标的医院评价活动促进国民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保障健康系统的稳定性。例如,医院评价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医疗技术的升级、医管信息的发展、医院管理的进步对医院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二)医院评价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医院评价的基本原则即医院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医院评价机构在开展医院评价时所秉持的精神、理念和行为准则,是确保医院评价取得有效成果的指导方向。因此,医院评价应该秉持同一套基本原则体系,具体包括:客观与公正原则、系统与纵贯原则、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线上与线下结合原则、先进性与实用性平衡原则、质量与成本平衡原则。
医院评价的目标是医院评价活动的方向,是确保医院评价活动朝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基础,具体包括:一是促使医院形成标准化管理机制,医院评价机构通过对医院提出标准化管理要求,引导医院能够从多个维度保障医疗服务的水平;二是改进医院自身管理,使之形成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让医院可以非常清楚地发现自身的长处与短板,通过评价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要求采取改进措施;三是给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提供国家“医疗地理”的概况,给决策部门提供一张“医疗地理图”,收集和梳理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最符合医疗现场和需求的宏观政策提供信息。
(三)医院评价的社会价值
医院评价机构作为对医疗机构评价的主体,具有外部监督职能,能更进一步加大对医院的监管力度,同时,依托专业人才队伍和标准体系,医院评价机构可利用数据分析、现场表现等方式为医院提供更为详细具体、客观公正的评价服务。另外,医院评价工作对医院有正向激励作用,能调动医院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更加关注医疗质量和技术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引导不合理的患者流动。通过构建更科学合理的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医院科学发展,让医院回归提供医疗服务的本质。
对于第三方医院评价机构来说,其专家团队与医院建立互动的模式,对照法规、政策与标准,帮助医院找出问题,自查自改,促使医院在第三方医院评价机构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自身建设,而且,引导公众参与对医院的监督和评价,促使医院加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也让第三方医院评价机构更客观、更公正,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与支持。
(四)医院评价的分类、方法与程序
医院评价是由医院外的评价机构开展的外部评价(External Evaluation),具体外部评价机构可包括政府机构、独立第三方机构以及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机构等。
医院评价可分为主动评价与委托评价。主动评价是医院评价机构在未获得医院邀请的情况下,从公开的渠道搜集医院公开信息,主动对医院进行评价;委托评价是医院委托外部评价机构对本院进行评价。从评价内容看,医院评价分为质量安全标准化评价、信息化建设与智慧医院评价、综合信用评价、序化评价等。
医院评价方法也有不同,从理论方法看,医院评价方法可分为以数据为基础的定量评价法、以专家评议为主的定性评价法以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从操作渠道看,医院评价方法可分为基于网络的线上评价,即借助互联网工具远程对医院进行评价;现场检查的线下评价,即医院评价机构委派专家前往医院开展现场评价。从实操方法看,医院评价方法可分为文件审查,即医院评价机构的一名或多名专家对评价标准中所涉及的所有文件进行审查;现场检查,即专家对医院开展走访式的实地考察,对医院进行追踪调查,获取医院的现场信息;信息化手段检查,即专家以信息化的工具,获取评价所需要的数据信息,避免现场检查、文件审查对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造成干扰,可采用的手段包括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和电子行为印迹追踪(Footprint Tracer)。
医院评价程序主要涉及医院评价机构与医院。整体来看,医院评价程序可分为评价准备阶段、评价实施阶段、评价后的持续改进阶段。其中,评价准备阶段包括成立评价专项小组、培训、准备基础材料、向评价机构提交评价所需要的材料;评价实施阶段包括自纠自查、现场辅导、差距整改、“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改进”;评价后的持续改进阶段包括定量数据监测的持续改进、定性实地检查的持续改进以及专项活动的持续改进。
(五)认证官
1.认证官角色与职责
医疗机构评审人员在国际上被称为“Surveyor”,在ISO认证审核系列标准中被译为“审核员”,国内等级医院评审的人员被称为“评审员”,美国JCI、澳大利亚ACHS、广州艾力彼等第三方医院认证机构称其为“认证官”,本文沿用“认证官”的称呼。
“认证官”其实不是“官”,而是为参评医院服务的人。其命名就像CEO(首席执行官)、CFO(首席财务官)、CIO(首席信息官)等一样,是负责某一方面的负责人。认证官即负责评价医院是否达到评价标准的人。他们一方面要代表医疗评价机构完成对医院现状的客观判定;另一方面则是为医院解答有关评价标准方面的疑惑,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认证官的工作主要通过“评审+教育”的方式来进行。
认证官的职责在于判定医疗机构是否达到评价标准所要求的内容。医疗机构因所面对的情况不一样,发展方式各有不同,认证官需要把握评价标准的核心脉络,结合医疗机构现状,经过深入调查和走访,对医疗机构做出全面、细致的评价,给医疗机构一个真实、合理的结论,同时评价官还要结合自身的从业经验适当给予医院一些意见和建议,让医疗机构能够正确、完整地看待结果,并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更清晰的认知。
医疗机构发展方向的选择不仅影响医疗机构自身的生存发展,而且涉及服务区域里每一个个体的就医体验。因此医疗机构管理者们需要考虑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所以认证官所提供的意见建议尤为重要。认证官在评价期间对于医院评价标准落实情况的检查,对医疗机构现状和发展的评估需要仔细推敲,力争做到全面准确,这不仅考验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而且考验了认证官的专业性。
2.认证官的选拔、培训与淘汰
第三方医院评价在20世纪初已经出现,目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医院评价组织有美国JCI、澳大利亚ACHS、ISO认证机构(9000族)等,国内的医院评价主要是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等级医院评审,但是对于评审人员的选拔、培训与淘汰还没有成文的系统性标准。医院评价的一致性、准确性和质量与认证官的选拔、培训、支持和激励相关,因此,认证官的能力、系统性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必须得到保证。认证团队也应由具有医学、护理及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并且需要相关人员在临床经验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水平。
对于国家等级医院评审来说,评审委员会将逐步去行政化,政府官员不得在评审委员会中兼职任职,政府部门不得干涉评审委员会工作,各省的等级医院评审工作由该省医院管理评价质控中心进行管理。
JCAHO(美国)、CCHSA(加拿大)、ACHS(澳大利亚)、NZC(新西兰)等国际医院评价机构在认证官的专业背景、角色、合同规定义务及培训方面有很多的共同点,例如,在选拔方面,医院评价机构要求认证官具有2~5年的卫生机构工作经验、具有与高级管理职位相匹配的专业和经历、在医院从事相关工作;在培训方面,医院评价机构对新晋认证官会进行包括认证标准内容、认证过程、沟通、访谈和报告撰写在内的培训。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将认证官分为助理认证官、认证官及高级认证官3个级别,在实际工作中还将其分为A、B、C三个组别,分别从事医疗、护理、院感、医技、行政、后勤、财务等方面的评价工作,不同组别的认证官要有相应的教育背景,例如,A组认证官的第一学历必须是临床医学,且有一线临床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同时,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还通过“考试测评”“医院现场认证”等方式考察认证人员在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认证人员的考核评价方式分为自我评价、客户评价、公司考核评价,并由以上三部分评价组成综合评价,对各部分赋予相应的考核权重,对于综合能力不能达到要求的成员实行末位淘汰。
认证官是将评价标准的理念贯彻于医疗机构的个体,认证官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和看法,直接决定医疗机构对评价标准的贯彻和实施,认证官的能力和水平也影响医疗机构的管理质量和效果。只有高水平的认证官才能把有丰富内涵的评价标准准确地融入评价工作中,帮助医院在评价过程中正确、全面地看待自己。
三 医院评价的未来趋势
目前关于医院评价常用的文件审查(文审)、现场检查、追踪检查等方法已经有较多的研究和评价,本部分主要对大数据评价、非现场评价、印迹追踪评价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
(一)大数据评价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也将应用于医疗行业。医院在日常与患者的交互过程中,势必会留下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随着大量数据信息的积累,大数据工具成为医院评价的必备手段。依托大数据工具,医院评价机构可以从庞大的数据中深入地分析医院的现状与趋势发展。
(二)非现场评价
医院在以医院评价为抓手改善医院内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内部进行一定程度的整改,在促进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为医护人员带来了一些工作上的负担。有不少医护人员反映医院评价有时候存在过度消耗资源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医院往往为了改善一个小的管理细节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医护人员承受更多的工作负担。在这种情况下,非现场评价也将成为未来医院评价发展趋势之一,专家通过信息化手段即可完成绝大部分的评价追踪工作,甚至无须到达医院现场就可对医院质量安全进行常规性评价。
(三)印迹追踪评价
未来,医院管理行为将由烦冗的文件记录逐步变为电子化的行为印迹,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将日常的医疗行为、管理行为产生的数据信息及时上报至系统中,信息系统则将其归入对应的监控指标,形成电子化的行为印迹。而认证官借助信息化手段对电子化行为印迹进行追踪,即可完成大部分的评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院评价对医护人员工作的干扰。
综合而言,非现场印迹追踪评价的信息化发展将是医院评价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庄一强、刘庭芳主编《中国医院评价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庄一强、曾益新主编《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1] 庄一强,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阮小明,湖北省卫健委原副巡视员、湖北省医院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刘继兰,HIMSS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执行总裁、前美国JCI首席顾问兼大中华区咨询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