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何不能多我一个刘家

经刘辩这么一解释,刘表算是明白了。

之前太后在宫中办了一场家宴,小皇帝就借着当时的事找过一次自己,透露出让自己试着编一部不同于当世的另类经典。

当时自己还有些疑惑,不知道小皇帝要让自己干什么。

现在看来……

是小皇帝想要让自己帮着他,把合适的人筛出来。

“陛下,恕臣直言,臣所治之书,在洛阳城中,能合此道之人不足十一之数。”

刘表实话实说地道:“陛下让臣出题,臣自然奉命,只是这其中真能筛出来的人恐怕不足二十。”

“而这些人想必都是家传俊才,如此多的人被筛出去,于陛下而言,恐非一件好事。”

刘辩想尽快掌握一批能为自己所用的人,刘表是很能理解这种心情的。

但你总得考虑考虑实际情况。

虽然不曾看过,那些被推举的人册名单,但用屁股想也知道,无非都是一些经学世家大族互相举荐而已。

你要只是否了一个两个的,那尚且还好。

但你要是一下否出去好几十人,甚至上百人……

你这不是打那些经学世家大族的脸吗?

人家会心甘情愿?

却不料刘辩听完他说的话之后,不仅没有丝毫的忧虑之色,反而还哈哈笑了起来。

“哈哈,族叔啊,你莫不是以为朕的考较,就是于3日之后出个题,当日答完当日走,当日出结果?”

嗯?

难道不是?

刘表被刘辩这一番话给说蒙了。

“族叔,朕提前知会你,不是叫你在这3日之内出题的。”

刘辩轻笑道:“朕是叫你在3日之内先编书备课的。”

“当然,也不用太多,编个两卷主题就是了。”

“后面的再慢慢写。”

编书备课?

刘表感觉自己更糊涂了。

“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族叔之前所言,朕如何不知?”刘辩耐心解释道:“这些人个个都是家世渊源,自小便饱读诗书,已然是筛选过的一批人了,朕何必要再筛一遍呢?”

“相反,这些人中个个都是栋梁之才,朕要做的,是把这些人收为己用。”

“而族叔便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朕欲让族叔在每天的晚间时候,给这些俊才授课,讲的就是之前,朕让族叔治的新学。”

刘辩说着,不由得负手傲然道:“这天下经学大族那么多,何不能多我一个刘家?”

天下经学大族那么多,何不能多我一个刘家……

刘表在心中默念了两遍这番话,随即便感觉自己的整颗心,都在怦怦直跳。

失策了!

自己还是格局小了。

尤其是最后那一句。

这不就是我刘表前半生之所愿吗?

要不是还顾忌着这么多人面前的形象,他恨不得现在就哭出来。

列祖列宗在上,刘氏有救了!

汉家有救了!

有如此心志的一个皇帝。

何愁汉家不兴啊?

刘表恨不得现在就告诉全天下人,你们都猜错了。

皇帝的远见比你们所有人想的都要远。

而且远千百倍。

“臣,谨遵圣旨!”

……

三日后,显阳苑外。

车马成群。

毕竟这一次是事关皇帝,而且是由皇帝亲自考核青年俊才。

即便是跟此事没什么关系的人,也都抽出时间纷纷前来观望。

无论什么时候,朝廷选才选士,无疑是最能抓住人们眼球的。

那些名字已然在推举名册上的士子,更是一个个身形傲然。

光是能参加这次考核,就已然让他们超然于他人。

要是能得到皇帝青睐,说是一步登天都不为过。

“文若,你觉得此次考较,谁人可为第一?”

身形略显消瘦的士子郭嘉,朝着身边之人问道。

本来是来洛阳游学,却没想到,中途竟然碰上了朝廷取士。

那自然没有不参加的道理。

而皇帝特地给了他们3日的准备时间,这3日里除了温习温习经典以外,绝大多数人都在四下走动。

毕竟大家以后都要互为同僚,提前认识认识,交流交流感情,对往后有大益处。

而要论在诸多士子当中,他最为欣赏和钦佩谁,莫过于这位颖川荀氏的荀彧,荀文若了。

荀彧此时并不和绝大多数的士子一样坐在车里,而是一个人找了个空旷的石阶处坐下。

手中捧着卷春秋。

郭嘉凑上前,看着荀彧手中的竹简,不由得问道:“文若,你荀家不是治易经吗?你怎么看上春秋了?”

二人都是出自颍川,在这洛阳城内算是乡邻,所以荀彧对郭嘉上来跟自己套近乎,凑热闹的做法并不排斥。

只是头也不抬地道:“陛下考校,当不局限于一书一部。易经我已通习多年,趁此机会多看看其他的典籍,反而更为有益。”

郭嘉顺势在荀彧身边坐下,道:“那你觉得,陛下会更侧重于哪一部经典?”

这个问题还算是有点含金量。

荀起抬起头目视着前方,微微思索了一阵后道:“可能是五家经典之外的吧。”

“何况如今世道,奉孝所习的兵家,更有可能大放风采,为此次魁首。”

郭嘉道:“此话怎讲?”

荀彧道:“当今袁家举兵,必会使得天下人心思变。何况还有黄巾余孽未灭,此番荼毒天下,非有10年8年不可平。”

“而今陛下将考较之地选择在显阳苑,显阳苑是何地?是前将军董卓之前屯兵之处,皇帝此举,岂不正是意味着,要在未来以兵家为先。”

郭嘉听着,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文若此话,嘉不能认同。”

“奉孝有何高见?”

“兵可平乱天下,然要世道久安,非须文治不可。”郭嘉道:“何况朝廷有凉州并州两地边军,幽州,益州两地州牧亦是宗室。”

“这天下精兵强将,皆握于朝廷之手。虽然如今天下看似动荡不安,然朝廷若能上下一心,平荡贼寇,不过弹手一挥间而已。”

“反倒是如何治理这动乱之地,才是当今朝廷与陛下首要考量之事。”

这未免有点太乐观了。

荀彧不置可否。

毕竟郭嘉自己都说,朝廷若能上下一心,平荡贼寇,不过弹指一挥间。

前提在于朝廷上下一心。

可就如今的朝廷,真能做到上下一心吗?

要是朝廷真能做到上下一心,还至于有今日这般景象?

也不知这汉室还能坚挺几年。

荀彧的思绪一时有点飞了。

“陛下有旨,士子入苑,无关人等速速退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