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文言文满分宝典:《古文观止》读写思维训练全解
- 谢明波主编
- 9117字
- 2025-04-16 16:06:12
驹支不屈于晋 《左传》
第一部分 原文
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
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 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 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 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殽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殽志也,岂敢离逷?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青蝇》而退。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第二部分 高效练题
1.下列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宣子亲数 诸朝 指责
B.惠公有不腆 之田 丰厚
C.赐我南鄙 之田 边疆
D.于是乎有殽之师 军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
B.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
C.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
D.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姜戎,古代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较先进而自称华夏,对周边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少数民族有不同的贬称,一般为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这里的“姜戎”就是西北部戎族的一支,驹支是姜戎的首领。
B.寡君,先秦贵族日常交往中常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用谦称,例如王侯自称“孤、寡、不谷”,其中“孤”“寡”都是少的意思,王侯称孤道寡,是谦称自己德行浅少;“谷”是善的意思,不谷犹言不善。这里的“寡君”便是范宣子的自我谦称。
C.四岳,相传为共工的后裔,因佐禹治水有功,赐姓姜,封于吕,并使为诸侯之长;另外四岳也可指泰山、华山、衡山、恒山的总称。这里应该是指前者。
D.贽币,古代交往见面时赠送的礼物称贽,币指用作礼物的车、马、皮、帛、玉器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宣子老谋深算,指出晋国惠公对姜戎有恩,而姜戎不仅不知报恩,反而散布谣言,导致晋国“不如昔者”,故而准备逮捕戎子驹支,取消他的参会资格,这种做法实则是恃强凌弱,强加罪名。
B.范宣子用“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描绘姜戎祖先,用“不腆之田”“剖分而食之”来描写晋惠公,是为了突出晋国对姜戎的恩重如山以及姜戎的“忘恩负义”,然后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合理。
C.驹支借“狐狸所居,豺狼所嗥”“除翦其荆棘”等词,委婉指出晋惠公所赐土地敝薄,否定了晋国对姜戎的恩惠,突出了姜戎的辛苦创业。
D.驹支特意提到秦晋殽之战,一方面是想用秦的背信弃义的行为反衬姜戎对晋的忠诚,另一方面明确指出姜戎对晋国霸主地位的确立功不可没,提醒范宣子不能过河拆桥。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
② 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
第三部分 名师精解
一、故事背景
本文节选于《左传·鲁襄公十四年》,叙述春秋后期晋国在向地(今安徽省怀远县)会合诸侯时发生的一件事。
鲁襄公十三年(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卒,吴国乘楚丧之时侵楚,楚国大将养由基和子庚率兵在庸浦设伏,大败吴军。吴告败于当时北方的盟主晋国,晋于次年春召集十三个诸侯国会于吴国向地,商讨吴国请求伐楚的事。事实上,当时的晋国已经外强中干了,攻楚已经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首先“数吴之不德也”拒绝为吴出兵。但是晋国为了不在各诸侯国面前失去“盟主”之威,首先逮捕了莒国的公子务娄,借口是莒国的使者和楚国有往来;然后又准备捉拿弱小的附属部族姜戎的首领驹支来立威,指责他散布谣言动摇晋国的霸主地位,这实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于是姜戎首领驹支据理力争,逐层辩驳,终使范宣子哑口无言并向他道歉。
二、主旨概括
本文通过风云动荡、纵横捭阖的春秋时期国与国的交往中的故事,表现弱小民族面对强权大国的欺凌时,临危不惧、刚正不阿、从容不迫、据理反驳、维护尊严的抗争精神,同时表现出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机敏果敢的外交风度和生动形象、逻辑严密、既针锋相对又委婉得体的外交语言魅力。
三、内容结构
1.范宣子突兀其来强加罪名
文章简洁凝练,仅用“会于向”三个字交代了故事背景,“将执戎子驹支”六字引出主要人物及矛盾冲突。“来”字,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勾画出范宣子居高临下、恃强凌弱、盛气逼人、不可一世的神态,立刻使宴会气氛紧张,驹支的处境立时尴尬危险。且范宣子的斥责语言颇耐人寻味:“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活脱脱勾画出姜戎祖先如丧家之犬而欲寄人篱下的落魄可怜相;“不腆之田”“剖分而食之”则极有力地表现出晋惠公无私救人、义薄云天的高大形象,晋之于戎的如山重、似海深的恩情不言而自明;“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泄露,则职女之由”则将驹支忘恩负义、背后散布谣言、污蔑中伤导致晋国“不如昔者”的小人行径和严重罪行展露无遗。他之所以这样说,目的在于使驹支在诸侯面前出丑使自己逮捕驹支的理由充分合理、无懈可击,并且可以掩饰他们强加罪名于驹支以立威诸侯的隐秘意图。“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既是对驹支的恐吓威胁,又是杀鸡骇猴威慑诸侯。这一部分情节生动,通过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为下文驹支的据理反驳做好了铺垫。
2.驹支临危不惧、从容反驳
面对范宣子气势汹汹的怒叱和突如其来的变故,驹支没有束手就擒,而是从容不迫,据理力争,层层辩驳。
第一,他坦然承认“惠公蠲其大德”“赐我南鄙之田”,同时指出惠公加德于戎,一是因为秦人行恶,二是因为戎本圣裔,礼应存恤,不算特惠。这一番话有情有义、有礼有节、有智有谋!
第二,驹支借“狐狸所居,豺狼所嗥”“除翦其荆棘”等词,委婉指出晋惠公所赐土地敝薄,否定了范宣子所言“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实际意味着晋有恩于戎但确非浩荡。这一番话合适得体,柔中带刚,针锋相对,辩驳有力。
第三,驹支叙述了戎之于晋的知恩图报,不侵不叛,不离不弃,忠心不二,并且特意提到秦晋殽之战,一方面是想用秦的背信弃义反衬姜戎对晋的忠诚;另一方面秦晋殽之战中,姜戎和晋互为犄角战胜秦军,功不可没,更何况“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殽志也”,岂可一一枚举?此话当着各诸侯的面说出,实际是在告诫晋不应过河拆桥,否则在诸侯中信义全无!这一番话击中肯綮,入木三分,鞭辟入里,并且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范宣子不得不考虑晋国霸主的信誉尊严和向心力!
第四,指出晋国的势力减弱,霸主地位动摇,诸侯的向心力减弱的原因,乃晋国本身“实有所阙,以携诸侯”,晋不思反省自身,反而推卸责任,强加罪名于姜戎,实在可笑可叹之至!
第五,驹支针对范宣子上文提到的罪名“言语漏泄,则职汝之由”,指出戎和华夏各国衣服饮食不同,言语不通,相互之间没有往来,如何散播谣言惑乱众心?从客观上否定了戎“言语漏泄”的可能性,也实际上指出了范宣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无理欺凌!
第六,一番合理的富有针对性的辩驳结束后,驹支也掷地有声地撂出了自己的态度:“不与于会,亦无瞢也”——扯淡的大会,参不参加无所谓!如此态度,如此回答,洒脱爽快,傲骨铮铮,真如同草原上一只不羁的神“驹”!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这一头不羁的神“驹”,还吟诵了《诗经》里的《青蝇》“岂弟君子,无信谗言”,既可以理解为是对范宣子的听信谗言的嘲讽,也可以理解为为恶意欺凌的范宣子找了一个台阶让他得体收场。妙极!
3.范宣子惭然道歉成就恺悌
范宣子终于惭然向驹支道歉,并让他到会参与事务,以便成全自己谦谦君子的声名,向之会悄然闭幕,然驹支的美名却流芳千古!
四、文风特点
本文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语言描写言简意赅,字字珠玑,并且逻辑严密,层层深入,凝练传神,尽显外交智慧和辞令艺术,读后令人神清气爽,拍案叫绝,不愧千古佳作!
五、思维拓展
(一)名人精彩外交语录
1.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3. 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谈到南沙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小平抽了口烟:“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
4.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是一位非常风趣幽默的政治家。有一次,美国议会里一位对丘吉尔不友善的女议员在会议休息时,竟然对丘吉尔说:“如果你是我丈夫的话,我会在咖啡里放毒药。”丘吉尔听了,不假思索就回答:“如果你是我妻子的话,我会喝掉这杯咖啡。”
5.有一次,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仅能让一人通过的小路上,遇到一位批评家,两人迎面越走越近。“我是从来不给蠢货和驴子让路的!”批评家傲慢地向歌德走过来。“我正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路边。
(二)语言小训练
1.下面一条提示语读来有些不够得体,请予以修改,使之得体、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液化气站广告)到家服务,送气上门。
改写为:
2.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乘客,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3.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况及要求,写一段转述他人的话。
甲乙两人同丙一起去照相。丙长得很漂亮,就是脖子稍短些。甲给丙照相时想采用俯角拍摄,乙小声提醒说:“他脖子短,俯拍就显得缩脖子,不如平拍好。”丙听到乙在嘀咕什么,很敏感,找机会悄悄问甲:“他刚才说我什么?”如果你是甲,如何转述乙的话?
要求:既要符合乙的意思,又不挫伤丙的自尊心,不超过20字。
回答:
4.按要求续写下面文字中的人物对话。
要求:①要像胖工匠说的那样,具有个性;②文字要简洁,语意含蓄;③各写一句,均不得超过15字。
四位能言善辩的工匠,振振有辞地讨论着某建筑物围墙该怎样处理的事。
胖工匠说:“门一定要宽,才能体现‘开放’。”
瘦工匠说: 。
矮而胖的工匠说: 。
高而瘦的工匠说:
第四部分 读写对接
适用主题
一、国际、人际交往中的平等与尊重
【解读】这是发生在风云动荡、纵横捭阖的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一个小插曲,在这个插曲中,晋国是霸主,势力强大,而姜戎则是附属于晋国的一个民族,他们势力弱小,尚且没有立国的资格,但他们忠心耿耿地依附晋国。晋国为了私下里不可告人的秘密,为了在各诸侯国面前立威以维护他们霸主地位的尊严从而更多获益,于是不惜牺牲姜戎的尊严,强加罪名于姜戎,在众目睽睽之下置姜戎于难堪,这种行为实际上违反了国与国交往中的平等与尊重的原则。如今,世界风云依然变幻无穷,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大国小国的交往应该相互平等,彼此尊重,人际交往亦如此。
考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因此就有乞丐和拾荒者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人无法接受,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2.据徐刚先生的《梦巴黎》记载,曾经也有人建议对巴黎地铁里的乞丐群体进行驱赶和取缔,是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阻止了这一行动。他宽容地说:“巴黎地铁里的乞丐也是巴黎的一道风景!”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这两则材料涉及的话题包括“尊重”“尊严”“平等”“进步”等。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对弱势群体而言,有尊严的生活就是在社会生活中能享受平等的权利。
这两则材料虽然来自两种国情,但其精神实质却是一样的,那就是社会对以乞丐为代表的底层民众、弱势群体的尊重,让他们也能拥有有尊严的生活。
判断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这座城市是否整洁与光鲜,还要看它能否容忍各类合法人群的存在,并给各类合法人群以出路,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文明。很多网友被杭州图书馆的举措感动,称赞有“大家风范”“北大遗风”,认为其保障了每个人所拥有的读书权利,体现了“众生平等”的文明社会理念。
对于弱势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走出困境、由弱变强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有一种自我振奋、自强自立的精神状态。对于社会来说,多一分社会关爱,就多一分自信,多一分摆脱困境的精神力量,全社会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关爱弱势群体,给他们一个微笑、一点便利、一点理解、一份宽容、一点关爱。当看到他们艰难地推着车时,请伸出你的手推一把。请相信你的一点关爱可能会温暖他的一生,我们的社会也将其乐融融,生活将变得更加温馨、和谐、美好。
二、维护国家、民族个人尊严,反对强权与暴力
【解读】面对晋国这个强权霸主大国的威势,面对范宣子怒气冲冲的呵斥,面对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命运,依附于晋国的弱小民族姜戎的领袖驹支没有胆怯退缩,束手就擒,而是临危不惧,据理力争,从容反抗,摆事实讲道理,句句击中晋国要害,最终使范宣子的阴谋没有得逞,民族的尊严、个人的安全得以维护。如今,大的方面,国与国的交往中也存在大国欺凌小国,强权霸力想要压倒一切的现象,中国不搞大国霸权主义,但也应该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小的方面,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暴力事件也频出不穷。例如:昆明火车站的暴力袭击事件,山东招远麦当劳店里的邪教组织杀人血案,各种校园暴力事件等,也要求我们有反抗暴力的勇气。
考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 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说: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
② 2012年网络经典语句: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以上两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点拨
这是两则性质完全不同的材料,属于相反型多则材料作文,我们逐则对比、综合分析后可以看出:它们的观点是对立的,一个主张人应该要生气,一个不赞成生气。第一则材料主张的“生气”是在面对公民利益受到损害时的态度,我们可以推而广之,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受到伤害时该怎么办呢?第二则材料主张的“不生气”是处理个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时的态度,要宽容,要大度。再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看,如果在任何事情面前我们都保持“不生气”的态度,总是认为“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以至于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面前,都选择了明哲保身,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最终会成为麻木,最终人会失去血性,失去骨气。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如下立意。
① 中国人,要敢于生气,要敢于反抗。众所周知,当今一些中国人面对社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表现为自私、懦弱与不敢抗争。如面对钓鱼岛争端、“表叔”事件、“小悦悦”事件、黑心食物等,中国人要敢于生气,敢于反抗。
② 中国人,不要随便生气。这是从第二则材料引发出来的观点,即在个人情绪控制方面,不要为了一点儿小事就生气,影响自己与他人的和睦相处。
③ 中国人,该生气时要生气。面对社会上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我们要敢于生气;当中国遭到列强侵犯时,中国人要敢于反抗。不过,如果面对个人生活上的小事,我们要顾全大局,不要轻易生气,要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融洽相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中国人,该生气时就生气。
三、居功不自傲,施恩不求报
范宣子在诸侯大会上斥责驹支并决定对他实行拘捕,取消他的与会资格,借口就是,晋惠公曾经给姜戎的祖先以帮助,并且指责驹支忘恩负义传播谣言导致晋国今不如昔。但是从驹支的反驳中我们也看来了晋国对姜戎有帮助,但也并非居功至伟,范宣子有意渲染夸大了这种帮助,并且忽略或者假装看不见姜戎对晋的忠心耿耿以及为他建立霸主地位立下的汗马功劳。我们应该乐于助人,要知恩图报,但是不能居功自傲,施恩求报,甚至因为施过恩而要挟欺凌他人,给他人造成压力或烦恼。
真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5年四川卷)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立意点拨
做这类作文题要注意辩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本题来说,要注意阐明应该忘记什么,应该铭记什么,为什么要忘记,为什么要铭记,怎么处理这二者的关系。忘记是为了更好地铭记,铭记时也应该会忘记等。可以由材料本身的价值取向切入进行立意——生活中,我们要忘记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不快,宽以待人;而对别人给自己的帮助则要铭记在心,时刻不忘。当然,也可以由材料拓展开去,论述忘记和铭记的关系——忘记应该忘记的,轻装前进;铭记应该铭记的,借鉴过去,以便更好地前行。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往往热衷于金钱效益,尤其是一些人为了金钱,忘记个人道德操守,忘记了道义廉耻,忘记了民族耻辱,忘记了长鸣的警钟,忘记了民族的辉煌,等等。结合社会现实,“忘记和铭记”的思考有深刻教育意义。
示范文段
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如此,血性的民族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春秋时期,势力弱小的姜戎民族首领驹支面对强大的霸主国家晋国官员的当众污蔑和强加罪名取消与会资格的欺凌,没有束手就擒,软弱退缩,而是临危不惧,据理反驳,其充分的理由和凛然正气铮铮铁骨,终于使晋国代表范宣子的阴谋没有得逞,并向他道歉,允许他参加会议,个人的安全、民族的尊严得以维护!著名舞蹈家、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金星说:“当你的孩子遭受校园暴力时,你会给他什么好的办法?告诉他——逼视他的眼睛不能露出心虚和胆怯,必要时打回去。”意在告诉我们要有抗争精神,不能逆来顺受,软弱逃避。金星还有一句名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斩草除根。”这句话其实也更适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
第五部分 参考答案及参考译文
驹支不屈于晋·参考答案
1. D。(师:战争)
2. B。
3. B。(寡君,是对自己国君的谦称,这里指晋国国君)
4. C。(驹支没有否定晋国对姜戎的恩惠)
5.① 晋军在前面迎击,戎人在后面抵抗,秦军有来无回,实在是我们戎人使他陷入这个境地的。(御:抵挡,阻止,亢:抵御,抵抗,不复:不能恢复元气,这里指覆没。然:这样)
② 恐怕的确有不足的地方,而使诸侯离心,却归咎我们戎人。(无乃:恐怕,阙:过失、弊病,携:离异、背离,罪:归罪。)
参考译文
诸侯在向地会面。晋国人打算拘捕姜戎首领驹支。
范宣子亲自在殿上指责驹支说:“来!姜戎氏!从前秦国人将你的祖父吾离驱逐出瓜州,你祖父吾离身披蓑衣,头戴草帽,前来投奔我们先君。我们先君惠公仅有不多的一点田地,还与你们平分了,以供给你们食用。现在各诸侯国事奉我们国君不如从前恭敬了,大概是因为言语泄露了出去,这主要是由于你的缘故。明早会晤的事,你不要参加了。如果参加,就拘捕你。”
驹支回答说:“从前秦国人倚仗他们人多,贪图我们的土地,驱赶我戎族各部落。晋惠公显示了他的大恩大德,认为我们戎族是四岳的后代,不能去除丢弃。赐给我们南部边境的田地,那里是狐狸居住、豺狼吼叫的地方,我们戎人铲除了那里的荆棘,驱逐了那里的狐狸豺狼,成为你们先君永不侵扰、永不背叛的属臣,直到现在没有二心。从前文公与秦国联合攻打郑国,秦国人偷偷与郑国订立盟约,并在郑国安置了戍守的人,于是就发生了秦晋殽之战。晋军在前面迎击,戎人在后面抵抗,秦军有来无回,实在是有了我们戎人才使他陷入这个境地的。好比捕捉一只鹿,晋国人抓住鹿角,戎人拖住鹿腿,与晋国人一起将它摔倒。我戎族为什么仍免不了遭到责难?从殽之战以来,晋国的多次战役,我们戎人都是及时参加,并且服从你们的执政,同殽之战时的心意一样,岂敢背离疏远你们?现在你们的执政百官,恐怕的确有不足的地方,而使诸侯离心,却归咎我们戎人。我们戎人的饮食衣服与华夏之族不同,也不通往来,又言语不通,如何能去做坏事?不参加集会,也没有什么可烦恼的。”于是他朗诵了《青蝇》一诗,然后退出。
范宣子表示歉意,并让他到会参与会议,以便成全自己平易近人、不听谗言的声名。
思维拓展部分语言小训练答案
1.示例:服务到家,运气上门。
2.示例: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不要用它来损人利己!)
3.示例:他说,换个角度拍才能表现出你的美。
4.示例:瘦工匠说:“门务必要窄,才能有利于把关。”
短而胖的工匠说:“门要低而宽,实用而有气派。”
高而瘦的工匠说:“门要高而窄,既美观又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