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碧海而暮苍梧

徐霞客是谁?他做过哪些事?有什么了不起的贡献?《徐霞客游记》又是怎样一部书呢?下面,让我们来给大家一一解答。

徐霞客是谁?

徐霞客(1587—1641),明末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名弘祖,别号霞客,后人多以号来称呼他。徐霞客出身在江南的一户富裕人家,自幼便立志“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决心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在30多年的时间里,徐霞客多次出游,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东至普陀,西至西南边陲,考察了中国各地的山川河流、溶洞火山,记录了各地的山川地貌、交通特产、风土人情。他以热情洋溢的心情歌颂祖国的山川胜景,也以探求真知的精神找寻自然界的规律。

徐霞客有很多科学发现是超越前人的,在中国地理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亲自考察金沙江的基础上,徐霞客明确指出长江的正源是金沙江,纠正了“岷山导江”这一流传千年的说法。再比如,徐霞客对西南地区岩溶地貌的考察、研究和记录,从定名、系统性总结到成因探寻,比欧洲的同类研究早了100多年,在当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徐霞客是一位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他的笔记被整理成《徐霞客游记》,成为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之作,流传至今,让我们得以了解他的非凡成就。

徐霞客做过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作为一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在30多年中累计旅行19年,行遍祖国大好河山,北至京师(今北京),南至南宁,东至普陀,西至腾越(今云南腾冲),足迹遍布当时的十四个省。他先后专程考察了天台山、雁宕山(今雁荡山)、白岳山、黄山、庐山、武彝山(今武夷山)、五台山、恒山、嵩山、武功山、太和山(今武当山)、衡山、九疑山、华山、丹霞山、鸡足山、点苍山等名山,共计1000余座;考察了金华双龙洞、茶陵麻叶洞、桂林水月洞、庆远(今广西宜州)深井岩、融县(今广西融水)真仙岩等岩洞和溶洞,共计500多个;考察了天台山石梁、雁宕山大小龙湫、九鲤湖九漈、庐山三叠瀑、贵州白水河瀑布、腾冲跌水河瀑布等瀑布;考察了长江、盘江等水系源头……其中,为了弥补缺漏,有的地方(如天台山、雁宕山等)还多次到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崇祯九年(1636),年届五十的徐霞客决心再次踏上征途,开始他人生中最为壮阔的“万里遐征”。这次西南之行历时4年,行程万里。在当时,西南的石屏、腾越等地处于边陲,风俗与内地迥异,交通更加不便。徐霞客主要依靠步行,一路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徐霞客此行曾三遇盗窃,多次断粮。特别是他在湘江遇到强盗,几乎财物尽失。但他毫不退缩,坚持自己的旅行、考察计划。他曾用“何处不可埋吾骨耶”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最终达成心愿。

正因为徐霞客远超常人的毅力和卓越的成就,而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为什么能专职旅行,且走遍全国?

徐霞客的一世祖徐锢曾为北宋时开封府尹,金兵南侵时,随宋高宗南迁。南宋末年,徐霞客的五世祖举家迁至江阴。九世祖徐麒曾师从文学家宋濂,后以平民的身份应明太祖朱元璋诏,出使西蜀,功成返京。徐麒不愿为官,获赏土地数十万顷,以一品朝服荣归故里。此后,徐家家境更加优渥,主人可以专心攻读经书,致力科考。可惜从他的太祖至祖父,徐家几代人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高祖徐经更是因和唐寅一同进京会试,被诬告舞弊而革除功名,黯然回乡。这些科举的沉痛经历,从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徐家,让徐霞客的父母更宽容地面对他的人生选择。

徐家家境富足,富有藏书,使他自幼就能博览山经图志,早年“蓄五岳志”;更使得他不必担心自己的生计和出游花费,可以从容离家出游,“问奇于名山大川”。在徐霞客三十岁时,母亲王孺人更是支持徐霞客摆脱科举羁绊,四处远游。徐霞客常在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在家拜望长辈,并把这当作常例。每当徐霞客远行归来,都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说给母亲听,让母亲感到欣慰。在母亲去世后,徐霞客守丧期满,此后加快了出游的频率,前往福建、北京、浙江、山西等地。在年届五十之时,徐霞客开始了人生最浩大的一次远行。在明朝,五十岁已是接近衰老的年龄,本该享受子孙相伴、颐养天年的生活。徐霞客多年游历,在家乡颇有名望。自己的长子、次子都已成婚,生计无忧,本可以安然享受晚年。但徐霞客决心去探寻在当时仍属蛮夷之地的西南地区,一路充满未知和危险。最终他用时4年,完成了这一壮举,指出了长江正源,这让我们不得不对他表示由衷的钦佩。

徐霞客是“孤独的旅行者”吗?

在早期的出游中,徐霞客大多是选择一些江苏及周边的短途路线。除了偶尔帮助他的向导以及当地的僧人、道士之外,途中常有长辈、族人相伴。比如,游天台山时,就有族兄徐仲昭相伴;游白岳山和黄山时,有叔公相伴;游庐山时,有堂兄徐雷门、徐白夫相伴。只是,这些同行者对游山玩水尽管有兴趣,却不如徐霞客那样考察得细致,有些难以到达的地方或有危险的地方,他们就主动放弃了。因此,很多险绝之地,都是徐霞客独自前往的。

在他最壮阔的西南之行途中,有家仆顾行相随。其中,僧人静闻和他们同行了一年的时间。只是,西南之行路途艰难,让人疲惫不堪,顾行和静闻相继生病。静闻更是在行至广西南宁时,因病去世。在到达西行的最偏远之地——腾越州之后,徐霞客主仆回到鸡足山。此时,徐霞客已经连路都走不了了。一路相随的家仆顾行见状,不堪忍受而逃走了。最终,是丽江土官木增派人护送徐霞客乘坐滑竿东返,到了湖北黄冈,在县令侯鼎铉的帮助下,徐霞客取道长江,乘船数日,终于回到了故乡江阴。可以说,徐霞客是一位意志坚定、勇于探索的“孤勇者”。

徐霞客的旅行和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

在古代,有不少官员、商人、僧人也会旅游,登山临水,调养身心,但这些活动大多是业余活动,不是专门为之。时间也不长,多为十天半月。作为旅游成果,也会有或长或短的诗文记录所见所闻。

相比之下,徐霞客的旅行则与前人不同,他既不为了政务出行,也不为了商务而周游,更不为了求取经书,传播佛法。徐霞客是旅行家,凡所游之处,他一定会详察山形地貌,“燃松拾穗,走笔为记”(钱谦益《徐霞客传》)。他专注于旅行和地理考察,时间更是成年累月。他在旅行中追求身临其境,哪怕是再危险的地方,也尽可能亲身前往,并将所见所闻用详细的文字记录下来,让读者更有收获。

和如今的旅游大不相同,在明末,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状况、人员流动和交通等限制,徐霞客的旅行会面对诸多困难和危险。他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仅带一根拐杖,一个包袱。常常要忍饥挨饿,甚至会几天吃不上饭。很多时候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徐霞客从不挑拣。有时,为了便于考察,徐霞客甚至优先选择徒步方式,而非骑马或乘船。对住宿更是不讲究,小旅店、寺庙、军营,只要能住下就行。这样就使得他能在旅途中看到很多其他人所忽视的细节,有更深刻、更全面的收获和感悟。

《徐霞客游记》是怎样一本书?

《徐霞客游记》是徐霞客在旅行、考察途中记录的笔记。在每天行走、考察之余,徐霞客坚持把所见所闻一一记下,有时是利用白天的时间间隙,更多是在晚上住下后,不顾疲惫,持之以恒地记录。从而能让这些真实和鲜活的材料被及时记录下来。

由于完成西南之行回到江阴后不足一年,徐霞客就去世了,所以徐霞客生前未及将日记整理成定本。他在病中将整理的重任托付给了季孟良。季孟良既是徐家的家庭教师,也是徐霞客的好友,被徐霞客所信任。在编辑整理过程中,由于江阴屡遭兵火,《游记》有很多失散了。此后,季孟良等人继续整理,最终在徐霞客去世130多年后,《徐霞客游记》得以面世。今存《游记》主要是游豫皖、江浙、闽粤、湖广、黔滇、川陕之作。尽管不少内容已经缺失了,但保留下来的部分仍有60余万字,成为我们了解徐霞客所见所闻和研究成果的宝贵资料。

如今《徐霞客游记》以其博大精深,被称为“中国古代地学百科全书”,成为中国地理学的一部巨著。

《徐霞客游记》有哪些价值?

根据地理学家褚绍唐先生等专家的观点,《徐霞客游记》主要包括三方面的价值。

第一,《游记》是一部地理学巨著。书中记录了徐霞客对岩溶地貌的考察、滇西地貌和其他地貌现象的考察、水系的考察以及对气候和植物资源的考察的详细内容,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第二,《游记》也是当时社会动态的真实写照。书中记录了各地特产和交通状况、城镇聚落和地名考证、民情风俗和社会动态,对我们了解明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生活和社会生活颇有帮助。

第三,《游记》更是旅游文学的杰出作品。徐霞客游记内容多姿多彩,叙事质朴,写景栩栩如生,表现出很强的观察力和典雅的文笔,开创了旅游文学的新风格。比如,在描写雁宕山玉女峰时,说其“顶有春花,宛然插髻”;在描写庐山景物时,说其“奔涧鸣雷,松竹荫映,山峡中奥寂境也”。这些文字,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帮小读者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学的习惯。

小朋友可以从徐霞客身上学到什么?

徐霞客身上充分彰显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表现出很多优良的品质,让300多年后的我们,可以受益良多。

第一,重情重义。在远行西南过程中,一开始有江阴迎福寺的僧人静闻同行。静闻内心虔诚,想把自己写的《法华经》送到云南鸡足山供奉。途中,他们翻山越岭,行路乘船,一起克服了很多困难。静闻却不幸在南宁崇善寺病逝。为了完成静闻的遗愿,徐霞客专门取回静闻的遗骨,然后将经卷和静闻遗骨千里迢迢带到鸡足山,把经卷献给了寺庙,并把遗骨埋在了山上。这样就了却了静闻的夙愿。高官黄道周和徐霞客是患难之交。在听说黄道周因皇帝下诏而入狱后,此时很多人对黄道周避之不及,甚至有人落井下石,可徐霞客却让自己的儿子专程前去打听、探望,三个月后才返回。徐霞客听闻黄道周的状况,忧叹不已,“不食而卒”。从这两件事,我们不难感受到徐霞客重情重义的高尚人品。

第二,忧国忧民。徐霞客同情弱者,关心国事,一路上时刻心怀忧国忧民情怀。当他来到边陲的叛乱频发的州县,不禁为当地官员生活腐败、百姓生活艰难所感叹。尽管徐霞客只是一名普通的读书人,但他仍希望百姓能过上安宁、祥和的生活,为当地的贪官污吏的作为深表愤慨。

第三,宽和善良。徐霞客的西南之行,有家仆顾行相随。在鸡足山时,徐霞客已不能行走,顾行却借机偷走了徐霞客的财物逃走,让徐霞客受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作为顾行的主人,徐霞客有权力追究、处罚他。顾行刚逃走时,就有人将这件事告知徐霞客,并打算追赶,但徐霞客念及旧情,没有让人追赶,也没有报案,此后更没有追究此事。这体现了徐霞客宽和善良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