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震怒

王融十分坦然地接受了公孙氏送来的战马。

那是他应得的。

他在城中招待了公孙续,并询问了公孙续关于易水战事的一些问题。

“伯圭与玄德在易水驻军,可曾遇到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

王融问道。

他对公孙瓒这个人说不说痛恨或者欣赏。

通常情况下,世家门阀都不会投资边疆武人。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董卓和公孙瓒都得不到士人群体的支持,以至于相继败亡。

原因很简单,武人的一套行为逻辑,和士人不同。

他们更加擅长推倒和破坏,但不擅长重组和维持,又因为性子烈,不愿意妥协,和士人的政治思维背道而驰。

但王融是个穿越客。

他清晰地知道公孙瓒是阻止袁绍统一河北的最大阻碍。

因此,王融哪怕不看好边疆武人公孙瓒,他也得想办法让公孙瓒继续和袁绍斗争下去。

毕竟徐州朝廷已经和袁氏闹翻了,让公孙瓒吸引火力,总比徐州朝廷去直面袁绍要强。

“之前遇到的幽州后方动荡的问题,已经随着青州豪杰跨海进入幽州后得到了解决。”

公孙续解释道。

那时候的公孙氏兵马真的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他们面临着是继续和袁绍在易水激战,还是挥师返回幽州平乱的艰难决绝。

最后是贾诩出了主意,请刘备向青州方向的王融求援,然后力主公孙瓒留在易水江畔。

目前,双方军队还在来回拉锯,互有胜负。

河间、渤海一带烽火四起,大战连天。

“眼下,我们需要一些粮草。”

公孙续直言不讳。

“父亲说,他愿意用幽州战马来换取粮资。”

“按照当下青州和幽州之间的市场价格进行折算。”

幽州有马市,有人专门从草原胡寇手中购买马匹,但公孙氏获取草原马匹的方式比较直接。

他们不买,因为钱都投入到军队的开销里了,没钱买,直接抢!

公孙瓒手下的骑兵,最巅峰的时候一度超过万骑。

就是这么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他们经常出塞,寻找鲜卑人、乌桓人,抢夺他们的战马。

这种行为,让开通了马市,打算和胡人和睦相处,各取所需的刘虞极为不喜。

刘虞是亲胡派,公孙瓒是杀胡派,双方利益冲突,起了争执。

不过刘虞已经死了,幽州各郡各国各自为战,涿郡和辽东支持公孙瓒。

其余郡国则统一投资押注袁绍。

“父亲迫切希望朝廷能够再次施以援手。”

公孙续十分诚恳。

这次面见王融,如果无法完成谈判,易水江畔的公孙氏兵马,将陷入更加艰难的局势里。

“这是自然。”

王融安抚了公孙续,让公孙续大可放心。

世家门阀并不缺粮草,因为产生粮食的地皮就在他们手中,他们掌控着九成以上的田地。

“朝廷会为你们提供粮草,你们用战马来换。”

王融也需要更多的战马来组建骑兵,琅琊王氏的水师也就只能在青徐幽三州沿海沿江沿河地带起作用。

在汉域北疆,起到战争决定性作用的,还得是骑兵。

没有骑兵,就没有资格争雄北方,更没有资格涿鹿中原。

华北大地一马平川的地形,就是骑兵的天然战场。

王融正愁战马的来源渠道。

这下好了,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

“这可太好了!”

公孙续大喜。

幽州的公孙氏兵马想要战马并不困难,他当即和王融细细商议了交易计划。

“卫尉,青州的平原国和冀州的渤海郡接壤。”

“待平原战事结束后,我意欲代表父亲和三军将士,与卫尉在平原和渤海交界处的乐陵县周边进行粮马交易。”

一手交粮,一手交马。

“好。”

王融点头同意。

公孙续只在城中停留了一天,便快速请辞离去,他要回去将好消息告诉公孙瓒。

临行之前,王融从安德县的府库里,取了数车粮草,交给公孙续。

虽然不多,但这算是王融的诚意。

公孙续喜不胜收,他确认了王融的合作意图,飞马回去报喜。

在王融送走了公孙续后不久。

又一道身影自冀州而来,进入了平原国安德县内。

袁绍遣使回信了。

使者将袁绍的信件递给王融。

王融一看,原来是袁绍要求王融将袁谭放回冀州,他不会追究之前的一切。

“不会追究?”

王融可不是什么老实人,也清楚袁绍在信件中的表态只不过是托辞罢了。

等到被囚禁的袁谭回到冀州后,袁氏马上就会翻脸算账。

“下使此次前来,除了送信之外,更欲接回大公子,还请卫尉......”

“大公子在乐安郡内吃好喝好,乐不思冀。”

王融打断了使者的话。

很显然,王融对于袁绍的反应很不满意。

想空手套白狼换回儿子?这恐怕不行。

“卫尉此举,莫非是要和袁氏为敌?”

使者追问。

对此,王融只是冷笑。

从他带领朝廷王师收复青州开始,就已经和袁氏为敌了。

“是你搞不清楚局势,还是他大将军不明局势?”

王融反问使者。

“朝廷王师和袁氏兵马在青州激战许久,难道只是盟军之间的演练吗?”

以前,为了对付袁术,徐州部众选择了与袁绍联盟。

如今,为了收复青州,徐州部众不得不与袁绍撕破脸皮。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很现实。

王融秉持的是远交近攻的发展策略。

使者闻言,一下子沉默住了。

片刻之后,使者说道:“卫尉,须知方今四海,袁氏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大将军只需登高振臂一呼,汉域豪杰应者云集。”

“一旦大将军震怒......”

话没说完。

王融便摆手说道:“你们除了总是提在嘴边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话外,说不出袁氏其他的优势了吗?”

是,袁氏的确是一座大山,但王融不怕。

“另外,朝廷王师收复了袁氏占据的青州,又羁押了他的儿子,他难道不是已经震怒了吗?”

王融看向使者。

“怎么,震怒过后的大将军,没有登高振臂一呼?”

“还是被公孙氏的兵马牵制在易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为什么不说话?”

“回答我!”

王融大声喝问使者。

使者脸色羞愤,难以回答,他气得浑身哆嗦不止。

少顷,气息稍微平缓下来的使者,再问王融:“这么说来,卫尉是不愿意放归大公子了?”

王融摇摇头,说道:“他回不回冀州,是他的事。”

“你回去禀报自己的主子,就说袁谭在青州过的很快活,还不想回去。”

说完,王融一摆手,两名甲士过来,将使者架了出去。

“卫尉,你这般强硬,一定会后悔的!”

使者被轰了出去,他灰溜溜地返回冀州。

王融喊来了随军征战历练的步骘。

步骘本来就在王融的府上办事,目前于军中任记事吏。

“子山,你带人回乐安,把袁大公子请到黄河北岸,请进安德县城中来。”

王融吩咐步骘。

步骘拱手领命:“唯。”

接下来,王融一边等待着步骘去把袁谭押到安德县,一边等待着平原战事的结束。

最先传来消息的事西平昌县。

“报,西平昌县被朝廷王师收复。”

张郃攻下了西平昌县,派人过来报喜,同时请王融拟定新的县衙人事班底。

“叫华融递平原国南部诸城豪杰子弟表上来。”

西平昌县以外籍贯的人,可以任西平昌县的县令、县尉等一系列职务。

王融要安排黄河南岸的平原子弟去接管西平昌县。

不多久。

华融振奋而来,将表递上,还带来了上百车粮草与军械。

“我等恭谢卫尉栽培,愿为朝廷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