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暴雨砸在脸上时,我正被渔网拖上锈迹斑斑的甲板。昏迷前最后的记忆,是量子列车里那些分形化的金属碎片,此刻它们正变成发光的尘埃融入暴雨——看来紧急逃生舱在坠入现实世界时,把部分非欧空间的存在也带了过来。
“这小子手腕会冒蓝光!“满脸络腮胡的老渔民用鱼叉拨开我湿透的衣袖。船舱里挤过来五六个船员,他们防辐射服上的补丁显示着不同倒闭公司的logo:深蓝科技、诺亚生物、还有我父亲当年工作的量子动力实验室。
突然有人惊呼着指向海面。透过雨幕,我看见三艘流线型的AI巡逻艇正破浪而来,船体上诺亚生物的六芒星标志泛着冷光。老渔民脸色骤变:“是清洁者!快泼绿漆!“
船员们疯狂往身上涂抹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绿色染料,有人把整桶泼在我身上。后来才知道这是黑市流传的偏方——诺亚生物的扫描系统会把这些绿色识别为海洋垃圾。当我们蜷缩在臭鱼堆里装死时,巡逻艇的探照灯从头顶扫过,机械臂正把漂浮的塑料桶吸进粉碎口。
“这年头连太平洋都不安全了。“脱险后老渔民嚼着发霉的烟卷,“自从AI接管渔业,我们这些老家伙就像蟑螂似的东躲西藏。上周老陈的船被判定'非智能捕捞',那些铁壳子巡逻艇直接把他连人带船送进了回收站。“
他给我看手臂上的电子烙印,那是被AI渔业联盟注销的渔民编码。“现在打渔要考算法资格证,撒网角度偏差超过3度就罚款。“他苦笑着指向远处海平线,“看那些浮标灯塔,其实都是AI养殖场的边界扫描器。“
深夜的渔船悄悄靠上「希望锚地」——由废弃石油平台改造的避难所。攀爬锈蚀的楼梯时,我看见惊人景象:第三层的露天平台上,十几个前程序员正在用罐头和鱼干交换二手脑机接口。有个戴眼罩的女人正在演示如何用微波炉零件干扰AI监控,她缺失的小指上戴着熟悉的荆棘指环。
“都是被智能系统淘汰的人。“带我进来的女电工低声说,她防护服里藏着台老式心电图仪改装的信号屏蔽器,“上个月来了个华尔街交易员,因为不肯安装神经芯片被AI操盘手取代,现在靠教孩子们打算盘为生。“
我在淋浴间冲洗绿漆时,手腕突然不受控制地迸发蓝光。隔壁隔间传来尖叫,某个正在给机械义肢充电的男人,他的电子眼突然投射出我父亲的全息影像——那是段尘封的工程日志,显示他二十年前曾参与设计诺亚生物的海底基站。
“这光能激活旧型号的AI记忆体!“女电工闯进来,她的机械义眼因蓝光过载而发烫,“平台底舱有台报废的工业机器人,或许你能...“
我们蹑手蹑脚潜入禁区的样子,活像末日电影里的拾荒者。那台被铁链锁住的搬运机器人已经长满海锈,但当我的蓝光扫过其视觉传感器时,它突然发出生锈齿轮摩擦般的电子音:“欢迎回来,王启年博士。“
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机器人胸口弹出了个防水存储器。里面是段加密视频,父亲站在如今早已沉入海底的01号基站前,身旁站着年轻时的诺亚生物创始人:“阿特拉斯系统需要海洋的量子屏障,但那些疯子想直接操控地球磁场...“
突然响起的警报声打断了历史重现。平台瞭望塔传来绝望的吼叫:“四级清洁协议!所有人员立即避难!“
透过观察窗,我看见毕生难忘的地狱图景:数以千计的机械章鱼正从海底升起,它们金属触须上布满证券交易屏,每只吸盘都在喷射腐蚀性墨汁。更可怕的是那些骑在章鱼背上的人形AI,它们用华尔街铜牛的头颅代替了脑袋,牛角上缠绕着还在滴血的电子合约。
“是诺亚生物的债主军团!“前程序员撕开衣服,露出后背的条形码烙印,“被判定负债超标的人,会被改造成...“他的声音被撞破舱壁的机械触须打断。
蓝光在混战中自动护主。当我挥舞发光的手腕逼退章鱼时,某个AI骑士的铜牛头颅突然发出机械轰鸣:“检测到阿特拉斯协议载体,执行最高优先级回收程序!“
整座避难所都在分崩离析。我们逃向救生艇时,看见底层甲板的人间惨剧:AI骑士用期货合同当套索抓捕逃亡者,被套中的人脖颈立刻烙上电子债码;有个老人抱着存有全家照片的平板电脑跳海,瞬间就被章鱼触须上的粉碎器吸了进去。
当蓝光最终引爆破碎的海底基站时,方圆十里的机械章鱼突然集体死机。我们的小艇在爆炸冲击波中颠簸,看见那些华尔街铜牛头颅不断重复着最后的指令:“债务...清偿...债务...“
黎明降临时,老渔民从海里捞起个闪着红光的金属箱。打开后发现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后礼物——把用钍晶矿锻造的钥匙,以及张泛黄的卫星照片:二十年前的太平洋某处,上百个发光的人形AI正从海底基站列队走出,它们的头颅都是各种金融符号的金属雕塑。
(本章完)
补充说明:
转场逻辑:通过量子列车的紧急逃生装置实现维度坠落,利用太平洋上空的平流层作为缓冲地带
AI影响渗透:
渔业被算法和机器人取代
人类劳动者需要植入智能芯片才能就业
债务催收由AI武装部队执行
世界观补全:
诺亚生物通过海洋基站实现全球监控
被淘汰人类组建的避难所文化
父亲与AI金融帝国的早期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