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鱼鳞册,特赦诏

大同总兵府外,随着圣旨正式到达,康家老宅被征调为钦使府邸,专门负责彻查军屯之案。

而随着圣旨到来的不止有康铭,还有夏言!新任的户部左侍郎。

夏言也带来了几口大箱子,不过这箱子里不是银子,而是书册,鱼鳞册与黄册!

鱼鳞册是大明用来登记土地所有权,面积,和赋税的核心档案,因册内地图状如鱼鳞而命名。

至于黄册则是登记人口赋役的册子。查军屯不光要查田还要查人,没有人,光有田有什么用!

此刻,钦使府邸之内,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奏出华丽乐章,上百个太监拿着算盘进行对账,他们练习多时的技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鱼鳞册和黄册的更新时间理论上是非常漫长的,但是底下人可以通过贿赂户部官员进行私下修改。

不过即便如此,真对起账来还是有迹可循的。毕竟古代信息中最麻烦的就是时效性,以中央储蓄档案与地方档案对比,其中差别一目了然。

就在夏言带着太监们对账之时,杨一清则是拿着一道圣旨来到了军营。

这些士兵虽然近些日子因为杨一清带来的银子可以吃饱穿暖,但是长久以来的压迫,还是让他们显得面黄肌瘦。

看着这群士兵,杨一清高声喊道:

“老夫杨一清,你们中有人认识我,有人不认识,但是你们只需要知道一条,老夫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老夫也曾是军人!”

杨一清拿起旁边军士的长枪,枪花舞动,虽慢却强,虎虎生风,引得台下士兵一顿喝彩。

而在表明立场后,杨一清以枪拄地,正气凛然地说道:

“我知道,这些年来,军屯之事积弊甚多,有人占了田,有人瞒了丁,朝廷若要彻查,恐怕你们中不少人都要受牵连。

但是皇上深知边关将士的辛苦,你们顶风冒雪,枕戈待旦,保的是大明的江山,护的是身后的百姓。若因旧事而寒了将士们的心,朝廷岂能心安?

故此皇上亲下特赦旨意,只要主动自陈,清退田亩,过往之事,一概不究!众将士听旨!”

杨一清高举圣旨,所有将士齐齐跪地,哗啦盔甲之声,震彻云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初登大宝,朝中诸事千头万绪。但朕惟念边陲将士栉风沐雨、荷戟戍边,实为我大明第一功臣!

近闻各镇军屯积弊丛生,或侵夺屯田,或隐占丁口,致使兵食不充,武备懈弛。此非将士本心,实乃历年法度废弛之故。

今朕特颁宽大之诏:凡军中涉军屯事者,无论卫所指挥、千户百户,但能自陈其状、清丈田亩者,朕概不问其罪。

且所隐田赋,准作本年边饷!

但有冥顽不灵、欺隐如故者,则祖宗之法具在,九边共戮之!

尔等世受国恩,当体朕保全之意,共图边圉巩固。钦此!”

圣旨下达,边军将士不论真心或假意,都只能齐声高喝:

“陛下圣明”

而杨一清在念完圣旨后,又言辞恳切,甚至怆然道:

“诸位,边关苦寒,陛下深知,此次彻查军屯一事为的是殷实军饷,为的是让你们从此不再忍饥挨饿!

这是陛下在为了你们不惜得罪豪绅,甚至不惜得罪宗室,这拳拳之心,苍天可鉴。

你们若继续欺瞒,那便是自绝于陛下,自绝于同袍,到时国法无情,悔之晚矣!

老夫杨一清在此立誓,只要你们据实回禀,若有人搞什么秋后算账的小动作,老夫与你们同葬此地!”

话音落下,杭雄也庄重走来,怒然咆哮:

“这军屯是我们先辈拿命换来的,里面有着我们的祖辈的鲜血和荣耀。

往日里,为生计所迫,老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罢了。但是现在谁再敢拖后腿,老子亲手斩了他!

不过你们也放心,只要你们听从老帅的调度,只要我杭雄还是大同总兵一日,你们这帮小崽子,我必拼死力保!”

在表达完决心之后,杨一清开始带着人一个一个询问士兵所知道的信息。

这也是最朴实无华,也最有效的“囚徒困境”。将人一个个分割开来,互相检举,这种惶惶不安,考验双方信任的做法没几个人能顶住。

因为囚徒犯罪不就是因为他们的自身的道德水准比较低吗?你指望他们能有多信任对方?

你自己心智坚定,不代表别人也心智坚定,拔出萝卜带出泥,一个都跑不掉。

就在杨一清准备从军队中的被腐蚀的军官入手之时,外界关于彻查军屯是针对藩王的谣言也开始扩散。

晋王府内,晋王朱知烊怒不可遏,对着家里的下人一顿拳打脚踢。

“简直混账,你散谣言就散谣言,专门把本王的名字扯上是什么意思?这不是逼着皇帝对本王下手吗?实在可恶!”

暴怒的朱知烊在发泄一通后,终于是没了力气,而在附近等候的幕僚小心翼翼地观察了一会儿后,施施然走进屋内,嘴中镇定地说道:

“王爷,当务之急是要赶紧出手解决这次危机。”

“你有什么好办法?”

幕僚挥舞着扇子,自信一笑道:

“这个谣言其实对我们有利,正好借此谣言阻止杨一清彻查军屯,不过谣言的主角不能是我们。

烦请王爷立刻派人同样散播谣言,只不过要把目标扩大至整个藩王群体。”

朱知烊听后点了点头,不过他又面带不甘地说道:

“赵先生可知这谣言是谁传出来的?居然想阴本王一道,本王若不给他点颜色看看,实在心中难平。”

赵先生思虑片刻,缓缓道:

“这谣言要么是那些豪绅察觉到此次彻查军屯的危险,想要让我们出头承担。要么就是其他藩王,目的嘛,大差不差。”

朱知烊闻言将茶碗摔在地上,冷声道:

“不管是谁,都要给本王查出来,拿本王当枪使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

“属下遵命!”

王氏府邸之内,沈廷珍与王瑶也在翻看账册,他们一边看一边写,每一个字都要斟酌许久。

而书写的内容也是一本账册,这是为了给杨一清一个台阶下,以一本秘密账册出让利益,希望杨一清能够点到为止。

“廷珍,若明日宴请失败,我们该当如何?”

王瑶对于明日的谈判也不太看好,他们得做两手准备。沈廷珍的脸庞在幽暗的烛光中明灭不定,他缓缓吐出八个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