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七步成诗汪泰鸿
- 大明柱国:从清廉知县开始
- 再不写书了
- 2067字
- 2025-04-10 14:40:03
周维岳这副少年人的样貌,却说出“以大欺小”这样的话,让众学子纷纷无语。
可偏偏,众人又刚刚在“学识”上被他摁在地上摩擦了一番,就是想说些反驳的话都没勇气开口。
一时间竟羞愤的无地自容。
这时代的读书人迂腐,心比天高,但同样也好面子。
可这时,周维岳竟又叫了个商贾之人出面?
什么意思?
这是要让低贱的商贾和一众济南府学的“高材生”斗诗吗?
众人虽然自认不是周维岳的对手,但若是面对浑身铜臭之气的商贾还不是对手,那还当真就不如回家种地了!
“大人未免太过小看我等!”
“士可杀不可辱!”
“与这等低贱的商贾斗诗,吾宁愿去死!”
周维岳拿目光瞥向那个叫嚣着要去死的人:“噢?那你出来和本官比试?”
那人立马低下了头,往人堆里钻。
周维岳也懒得搭理他,看向众人:“你等不是自诩学富五车么?和本官比不过,难不成和你们眼中低贱的商贾比试也没了勇气?”
那帮学子们还没说话,汪泰鸿却先怯了场,小心翼翼道:“老爷……我,我哪能跟……”
“别废话,老爷说你行就行!”
周维岳呵斥了一句,接着看向一众学子:“怎么?闹这么大阵仗跑来,是打算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人群又开始嘀咕。
“那胖子的确是商贾,前些时日元宵宴他就在兜售货物,我对他那大肚子印象极其深刻!”
“比不过这位大人,难不成还比不过一个商贾么!”
……
终于,高瘦秀才有些看不下去了。
若是任由这些读书人继续这样推诿下去,怕是一丁点士气都要没有了。
“既如此,便由在下来领教一下这位商贾兄大才!”高瘦秀才站出来,又询问了一句:“可还是由在下出题?”
“自然是你出!”
周维岳毫不在意对方的小心眼儿:“在此之前,本官需要给这位商贾交代几句,你且候着!”
说着,也不管高瘦秀才的反应,便拉着汪泰鸿走到一边,低声交代了些什么。
这一幕让一众学子又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这是……临阵磨枪?”
“断无可能!若是我等十年寒窗,还不如一个商贾之人临时抱一会儿佛脚,那倒不如买块豆腐撞死得了!”
“那总不能是拖延时间吧?这有什么意义?”
“方才说豆腐那位兄台,可是先前宁愿去死的那位?”
“……好端端的说这个做什么!这商贾必然是在拖延时间!”
……
几乎也就是小半刻钟的功夫,周维岳便回来了。
一旁的汪泰鸿虽然脸上还有些忐忑之情,但显然要镇定了许多。
“这位什么天宝秀才的,出题吧!”周维岳直接看着高瘦秀才。
“是曲……”
“本官没兴趣记你的名字!”
高瘦秀才长呼了一口气,强行压下脸上愤慨的表情:“既如此,在下便出题了,这次的题目还是‘木’!”
高瘦秀才指着方才出题过的那根横柱。
众学子一片哗然。
“还是以‘木’为题?”
“会不会太简单了?”
“简单你上?”
“不不不!曲兄此举必有深意!那官员方才肯定暗中交代过那商贾一些诗词让其记住,这就跟我等科举时压题一样,但那官员必然想不到曲兄出的题目竟是之前出过的!如此,就不可能被压题!”
“兄台高见呐!”
众人恍然大悟,看着高瘦秀才露出钦佩之色。
而高瘦秀才也看向了汪泰鸿,轻笑道:“这位兄台,你可以慢慢想,若是想不明白……”
“谁说我想不明白了!”
汪泰鸿即便再畏惧士子阶级,可被这样轻视,也有了几分火气。
打狗还看主人呢!
周老爷就站在我边上,我能给他丢脸了?
汪泰鸿看了周维岳一眼,像是寻求某种肯定。
周维岳淡定的点了点头,一言不发。
这下,汪泰鸿像是鼓足了勇气,大声开口道:“我是一棵树!”
这第一句话一出,全场哄堂大笑:“这也叫诗?”
“你咋不说你是一坨粪呢?”
“还别说,虽然言语粗鄙了一些,但至少平仄工整了!”
“哈哈哈哈!兄台所言甚是!”
但此刻,汪泰鸿却像是豁出去了一般,接着开口:“站在南山住!”
这下一句一出,有些人开始变脸色了。
虽然汪泰鸿的这一句依旧粗鄙不堪,但最起码的,却也有了将物拟人的手段在里面,最为重要的……竟然又押对了平仄!
汪泰鸿将众人的脸色收入眼底,信心越来越足:“枝桠当大伞,拦下风和雨!”
同样是大白话一样的行文,可众人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
这商贾无疑是没读过书的——废话!但凡读过书都不至于开口就是“我是一棵树”!
可……
至少他这首诗的前四句愣是挑不出一点问题!
就属于那种……你说它是诗嘛,又有点膈应人,但你要说它不是诗嘛,又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这会儿的汪泰鸿没管这些人的脸色,已经彻底放飞了自我:“莫嫌木头呆,年轮藏千古。若问家何处,年画门神处!”
汪泰鸿话音落下,一脸意犹未尽。
但在场的学子却都彻底傻了眼。
汪泰鸿这诗算诗吗?
硬要算也算。
除了遣词造句有些寒碜,韵脚什么的都没有问题。
要说他借景抒情或是借物咏志,虽然差了那么几分意思,但的确也能硬搭上几分关系。
也就是说……这商贾竟也能七步成诗?!
“难不成……我等真是蠢材?”
这帮学子们彻底陷入了自我怀疑。
倒是周维岳毫不意外。
方才他已经把作诗的“技巧”传授给了汪泰鸿,汪泰鸿所欠缺的,仅仅只是“词汇量”罢了,但这些所谓的词汇量,用白话来代替也未尝不可。
甚至可以说,相比于周维岳在遣词造句上下了一番功夫的诗来说,汪泰鸿的这首诗,才是标标准准的打油诗!
再怎么的,也比什么“一片两片三四片”的要好!
看着众人彻底陷入了沉默,周维岳轻笑一声站出来。
“如此,本官说你们舞文弄墨的把戏有手就行,可算是说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