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过墙梯
- 1980从少林寺武指开始
- 黑水渊
- 4508字
- 2025-05-10 00:24:07
经过一天的火车旅程,到了中牟驻地,众人才知道给他们油票的原因。
驻地里停了小三十辆212吉普,还有三辆军绿色中巴车、三辆东风货车,这就是剧组新车置换补偿后的所得。
与运动员、教练员们的212吉普不同,陆扬的车是辆崭新的深绿色尼桑大吉普,按照施洋平导演介绍,这是尼桑公司的新款160,也就是途乐的前身。
看着又长又宽、独树一帜的大途乐,陆扬脸上没什么表情,只能叹一声港办这眼药上的真特么好!
看着日渐苍翠的中岳嵩山,在驻地简单的收拾、休整了一下,张鑫焱、施洋平两位导演,就连夜开始安排新的外景拍摄计划。
摄像器材一换,之前拍的外景都要推倒重来。
陆扬也没得闲,刚吃了晚饭,满嘴燎泡的崔常有就开着辆破吉普找到了驻地。
二人甫一见面,崔常有就换上了一副爹死娘改嫁的倒霉模样。
“陆指导,你可坑苦我了……”
老崔上来就抱怨,陆扬也没回应他,只是沏了茶、递了烟。
茶是展会参展方送到长城片场的样品,烟是临走的时候,老丫头唐雯给的一箱万宝路。
运动员们过关大包小包,陆扬也差不多,还是大枪杆子做扁担,把出口出去的百十斤茶,还有小百十斤茶具,又给背了回来。
除了这些随身携带的东西,几大文物商店那边滞销的一些工艺品,也送了陆扬几大箱。
现在这些东西叫工艺品,等再过个几年,就是清三代以后的文物。
见陆扬不说话,只是沏茶、递烟,崔常有赖唧唧的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陆指导,你说怎么办吧?”
“崔厂长,用不用我找马先生来给我评评理?”
横了一眼听到他要找马显达就无话可说的崔常有,陆扬拿着刚刚打开的万宝路,换了他衬衣口袋里的祁山烟。
陆扬抽出一支看了一下,还是小雪茄。
点上之后,味道也不差,是他喜欢的烤烟味,而且还相当柔顺。
将刚刚打开的整条万宝路丢在崔常有面前,陆扬也不说正事儿,而是跟他换起了烟。
“换换,我给你一条,你给我一条,崔厂长,说说吧,厂里压了多少货?”
“成套铜甲五百多套,钢甲六百多套,轧甲片的铜炮弹壳用了十多万个,钢炮弹壳三万多个,头盔总共做了五千多个。”
“你要的那批兵刃,拆了、用了仨报废坦克,外带防弹钢板十多吨……”
听着崔常有嘴里说出来的账目,陆扬也不禁有些头大,这王八蛋的执行力也太特么超卓了!
“老崔,你特么找死呢!”
“合着不是厂里的东西,你就敞开造呗?”
“厂子这一个月,就满负荷造这些玩意儿了呗?”
陆扬这话,说的基本全中。
除了京城北方公司给下的太空杯订单外,崔常有不仅动用了厂里的工人,家属也基本全部动员了起来。
当时修械所那场面,可真叫一个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陆指导,我也不想这样,但港办那边给的太多,一副铜甲给五千,两副就一万,这买卖搁谁手里不得玩命给他造?”
说起全厂上下总动员的原因,崔常有理直气壮。
好容易逮着一个冤种,不得给他薅秃噜皮呀?
“后续费用、跟原材料积压的费用,你给港办说没说?那边打算怎么处理这些积存货?”
陆扬提后续费用、材料积压费用,满嘴燎泡的崔常有眼光也有瞬间躲闪。
没等崔常有开口,陆扬直接抽出一根万宝路给他续上,张嘴就给崔常有的解释堵了回去。
“港办那边可是应了我,一些滞销未发的货,去掉剧组能用的,你要一块交付给我,人特么都给钱了,你再吃我一道,老崔,这就不地道了吧?”
陆扬瞎蒙一下,也让他给蒙对了。
崔常有手里的积压铠甲,跟后续按照设计图做的刀剑,港办那边也给了他一笔不菲的善后费用。
港办不到一个月时间狂揽四亿多港币,对支援到位的崔常有,可比对陆扬大方的多。
最后一笔善后费用,虽说不足以支付修械所把所有甲片成型后的铠甲费用,但绝对足够支付几份材料费跟人工费。
这就等于以前的每一笔账都是修械所白赚的,而且去掉材料费、人工费之后的善后费用,还会有一大半是利润。
崔常有上火起了燎泡,那是因为厂里用的炮弹壳太多,积压的甲片也太多,跟挣多挣少没关系。
他听到剧组回来之后,直接跑来驻地,一是想讹下剧组,二是想再讹一下港办,倒是没有讹陆扬的想法。
“陆指导,我怕东西太多,港办敢给,你不敢要!”
“屁话!他敢给,我怎么就不敢要了?你用的那些材料,港办给部队打招呼了没有?给钱了没有?”
陆扬一点不迷糊,就该崔常有不好意思开口了。
港办不仅没亏待修械所,一样也没亏待存下储备的部队,听说给了二十几辆进口车,价值五六百万。
“陆指导,他敢给、你敢要,可我不敢给呀!这些东西加一块冒两百吨,你真敢要?你要了搁哪?”
说白了,港办打通上下渠道之后,按照港办最后发来的电报,崔常有就该把这两百吨积存交接给陆扬。
但铜是炮弹壳,钢是坦克钢,即便知道给了之后,应该不会有问题,但崔常有还是有点犹豫。
这要是公家单位,别说两百吨了,两千吨、两万吨,也不过就是签个字、盖个章的事儿。
但陆扬是个人,如崔常有所说,港办敢给,他崔常有还不敢交接呢!
单位之间那叫调配,单位跟个人叫做倒卖!
更遑论是军事物资?
虽说不能深切理解现在的束手束脚,但陆扬也能理解崔常有的难处。
可理解归理解,该要的好处,陆扬却不想轻易放弃。
回身从包里拿出张培勇送的产权执照,将十六开的执照重重拍在桌上。
“喏,这是我在京城二七车厂旁的仓库地址,港办给我从铁路上要来的火车仓库,不是火车站的仓库,是存火车的仓库,这下还有问题不?”
看着陆扬递来的产权执照,崔常有愣了老长时间才问道:
“陆指导,港办这是挣了多少钱?”
对崔常有而言,个人拥有四合院不难,别管几进的,那就是住房,别说两进、三进,就是十进、八进它也是住房。
可厂房、仓库、防空洞这类不同,这是单位资产。
弄个千八百平的房子放东西,那也不叫仓库。
单位正经的仓库是有设计建造标准的,虽然现在的标准不完善,但那也是标准。
尤其是铁路上的仓库。
铁路仓库与工厂企业的仓库还有不同,那是自清末民国开始,就有设计建造标准的。
铁路上存火车的仓库,不说什么存储标准,仅是建筑标准一项,就要等同于军事设施。
别人不懂这个,崔常有却不能不懂,因为他所在的修械所,就位于储备仓库里。
存放火车的仓库,不定能防山炮、野炮,但一般的高射机枪、迫击炮怕是很难敲破这种仓库的外墙。
看过产权执照上的建筑日期,六八年九月。
再看了看两个火车库的大致方位、朝向,崔常有可以确定,港办给陆扬的就是当年的战备火车库。
战备说的是建筑质量,而不是功用。
陆扬能得到这俩战备火车库的原因,崔常有大概有数。
无非就是当年为了战备而战备,位置选的不好。
用,用不上、还不好用。
拆,又不好拆。
这才能便宜了陆扬。
但不好用归不好用、不好拆归不好拆,公家的备战单位给到个人,这里面的账头可就大了。
崔常有管着一家修械所的生死需要算账,陆扬却不需要算这种细账。
对于铠甲的售价,以及他所知道的交易额,陆扬也不瞒崔常有,有问他就答。
“明光铠一百万港币一副,连送带卖、出了四五百副,收了三亿多港币,算上武器四亿多!”
想到崔常有刚刚沾沾自喜的一套五千,说完后,陆扬脸上的笑意也格外促狭。
“啥?四亿多?这帮王八蛋,我说他们咋跟地主老财似的,操!我特么这不还是干的苦力吗?我去港城的时候,你咋不给我说这个?”
见崔常有摆出一副捶胸顿足的模样,陆扬冷哼一声问道:
“咋?你还想讹港办?”
“人一句话不给你撸个屌蛋精光?”
“不允许你私自销售、制造甲胄、武器这事儿,港办也给你说了吧?”
陆扬啥都门清,崔常有就只能唉声叹气。
想着从眼前滑走的四个亿港币,他唯一的感觉就是自家的修械所让港办当土老帽给耍了。
“不服?这里面套着账呢!”
“你造这么多明光铠,港办也是卯着劲儿卖,那些能花一百万港币卖明光铠的都是冤种呗?”
“知道展会为啥不开了,得罪人了!”
知道面前唉声叹气的崔常有私心杂念不少,陆扬也给了他提醒。
别港办刚忽悠完人家,北方公司再忽悠一次,那就要闹大笑话了。
“陆指导,要不是你提醒,我都想问问北方公司要不要了……”
基本的职业道德,崔常有还多少有点。
港办这边的首尾没处理利索之前,他也真没四处兜售明光铠。
这次过来诈陆扬,崔常有虽然没想讹他,但却想占下他的制甲技术。
剧组刚到,崔常有就来,这里面也有兵法在,人疲累了,心思就不活泛,容易被拿捏。
“老崔,别的我不服你,论胆肥,我真是挺佩服你的。”
“你特么知道把东西卖给北方公司,会引起什么纠纷吗?”
“出了事儿,你也别自谋生路了,修械所就地散伙,都算你老崔走了狗屎运!”
陆扬吓唬崔常有,但崔常有可不认为是吓唬。
真惹恼了港办,就如陆扬所说,修械所就地封存,人员就地解散自谋生路,他老崔听过见过的可不止一回。
至于修械所解散后,工人、家属该怎么自谋生路?
如陆扬所说,就地解散,各回原籍都算是走狗屎运。
港办真要较真,那也真没修械所的活路。
“陆指导,亏了你提醒,我谢谢你,东西我连夜装箱,你放心就好,该上的油、该加的板,我一概照储备来,放十年都不带上锈的。”
经陆扬抽丝剥茧,崔常有才知道手里那批积压货有多烫手。
那就不是山芋,而是开始计数的延时炮弹,这玩意儿要是炸了,整个修械所都得灰飞烟灭。
“先别着急装箱,老崔,淘汰的保险柜有没有?没有的话,能不能用好点的钢材,给我造一批铁柜?”
想到展会上得自文物商店的工艺品,陆扬索性一事不烦二主,崔常有的执行力超卓,不用他才是浪费人才。
“那太有了,你要多少?”
“师部撤的时候,有批苏式保密档案柜,陆指导可以把这些保密档案柜当成是大型的保险柜,部队走的时候没带,就是因为太重!”
说及库存的储备物资,崔常有依旧如数家珍。
保险柜、保密档案柜,在他看来,比报废坦克差远了,这些玩意儿夹层填的都是防火水泥,纯属占地方的废物。
“最少百十个,越多越好。”
“老崔,外边那辆大尼桑你看见了吧?新车,我把车给你,你能给我多少文件柜?我还要切割后的炮管,你能给我多少吨?”
听到老崔有货,陆扬起身指着窗外灯光下的大尼桑,就给他开出了条件。
崔常有闻言,起身看了看窗外的大途乐,也没有第一时间报价。
“陆指导,车能不能要,我得开回去问问,炮管我不敢应你,但苏式保险柜、保密文件柜,我可以给你当包装箱用……”
崔常有想拿破烂换车,陆扬也没让他得逞,他指了指桌上那条打开的万宝路说道:
“老崔,正经换,我这一条烟换你十条,但零碎玩意儿我不跟你计较,咱就一换一,你用不着算账,我也不跟你算这账。”
“但是,包装箱那是港办该出的钱,我给你个招,你给港办再打个电话,就说前期产的东西有点多,他们指定会给你补一笔。”
给了崔常有主意,陆扬也没细说炮管的事儿,那就不是老崔能做主的玩意儿。
外面那辆车,也不是他换回去就能自己开的。
虽说陆扬跟崔常有是直接交易人,但今晚的账,跟修械所、跟陆扬都没什么关系。
真正说了算的是港办跟部队,港办点了头,部队不点头,崔常有不敢发货。
在国内,部队点了头,可比港办点头好使的多。
陆扬虽说不能深切体会现在的拘谨,但他知道怎么用过墙梯,跨越一些人为的障碍。
“陆指导,你的意思是一手托两家,瞒上家压下家?”
崔常有理解到位,陆扬又递给他一根烟,才点头赞道:
“对喽!不然你怎么给部队解释消耗的库存物资?先给部队报数,再给港办发报,他们两家一碰,港办赚了大钱,自然会再补上一笔。”
欺上瞒下这事儿崔常有也长干,毕竟自谋生路哪有那么容易,总得走走雷区边缘。
部队对此也是门清,很多时候都会睁一眼闭一眼,毕竟修械所的工人,之前可都是军人,家属就是军属。
“陆指导,那车我就开走了?”
“把你的车给我留下,商议好了,再给我换辆能开住的212,我可不会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