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世子爷

  • 红楼储君
  • 观屾
  • 2728字
  • 2025-04-30 12:28:22

永宁二十一年。

迈入仲秋八月,京都余暑未消,偏昨儿一场淅沥小雨,倒教那溽热褪了三分,晨起添了些沁凉。

肃王府,东跨院。

书房内,朱仲安倚在榆木禅椅上,手握一卷书册,正蹙眉阅览。

“世祖绍天绎道刚明钦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讳慈照,太祖十二世之孙也,出自英宗次子庄王见潾之后……”

“崇祯十七年,哀宗煤山自缢。世祖起兵于湖广,得安国公左良玉相助,大败张献忠,降服李定国,复得兵员十万。”

“后西取四川,东进江南……又有吴三桂,里应外合,击败多尔衮,将建虏赶出关内。历经十六载,中兴大明,还于旧都。”

须臾,朱仲安合上手中的《明世祖实录》,抬眸看向窗外的屋檐。

此方世界,到底不是熟悉的大明朝!

谁又能想到崇祯帝自缢身亡后,竟又有朱氏宗亲,驱逐鞑虏,恢复中原,再兴明室?

避免了神州沦陷之命运!

眼下,距离前明覆灭,已过去了足足一甲子。

按照《皇明祖训》,成祖一脉字辈为“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当今天子,正是“怡”字辈。年过六旬,在位二十余载,乃世祖皇帝之孙,也是新明第三位皇帝!

他现在的身份,则是肃王世子,堂堂正正的大明皇孙!

但以近两日的探寻,还有原有记忆,肃王府面临之局面,并不怎么好!

父亲朱伯栋乃皇家庶长子,受封肃王后,一直奉命镇守辽东边地,防备建奴。

五年前的废储之事上,由于帮着废太子说情,言辞激烈,不幸恶了几位夺嫡的皇子。

而今,虽说储位之争,尚未尘埃落地,但将来无论谁登基为帝,肃王一脉都不会好过!

想要解除危机,除非……便宜父亲能坐上那个位子!

思及此处,朱仲安眸光微凝,英俊面容上,充斥着坚毅之色。

从前儿醒来,认清穿越现实后,他就称病不出,思考着时局。

说起来,前世今生,他都不是认命的主儿!

既然重活一世,又作为家中独子。

为了身家性命也好,为了江山美人也罢。

无论老爹有无心思,他都必须尽力而为,努力谋划争取……

“主子,茶凉了,婢子为您换上热茶!”

看见世子爷放下书卷,举起茶杯,身量高挑的大丫鬟春杏,忙是屈膝,露出鼓鼓的白色抹胸,拿着茶具就要重沏。

朱仲安瞥了眼,但见小丫鬟的明媚俏脸,心情好了不少。

他摇头失笑道:“不需这般麻烦,凉茶醒神。你让管事从书库里,再寻些世祖爷以来,文人撰写的书籍来。爷今日有兴趣,想多翻看一些……”

“奴婢这就去!”

两炷香后,几卷带有霉味的书籍,放在桌案上。

朱仲安解下了系着的藕荷色绫子披风,交到春杏手上。

话说这披风,是前岁宫里秋赏的料子,已有些破旧,尺寸还短了些,诚因这同名同姓的原身,平素过得本就简朴。

便是学业之外,更不甚喜交际,却是喜欢钻研一些西洋玩意,比如千里眼、自鸣钟。这放在后世,妥妥一理工男!

至于那位父亲,已有数年光景未见了,形象有些模糊,只记得为人颇为忠正勇武。而生母早于多年前病逝,记忆就更少了。

待将书籍铺开后,先打开窗户,散散气味。

见世子爷摔了跤后,彷佛改了冰冷性子,做起了下人的事,好似多了些温度,春杏芳心不宁,有些奇怪感觉。

她也拿来了扇子,忙不迭帮着扇风,樱桃小嘴却是不住道:“主子身子骨刚好些,且在那里歇着,这些事,婢子来做就是了。”

朱仲安笑了笑,并未拒绝。

这般养尊处优的日子,初时有些不适应。但习惯之后,不得不说真香啊!

随之,他拿起一本《京都客话》,靠在椅子上,津津有味阅读起来。

书中记载着世祖之后,威宗一朝的掌故、宫廷礼仪,庙会等事迹……

自从穿越后,他能明显感觉到记忆力的增强,已然能做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不需一个时辰,此间书卷就浏览完了。

朱仲安闭目回思片刻,又拿起了《文献续论》。

此书乃是一名叫周伦的人所书,梳理了前明至今朝的皇明律法及朱程理学演变。

只是刚读到一半,一阵喧闹锣鼓声,又有吆喝声,就从府外传了进来。

见世子爷好奇抬眸,春杏声音宛如百灵鸟般清脆,扭头解释道:“主子平素不理外事,也与外人接触的少。许是不知,今儿是宁国府蓉大爷,大婚的日子!”

“宁国府乃是四王八公之一,便是整个贾家,于京中甚是显赫。这还没到黄昏迎亲,就开始撒喜钱祈福了……”

宁国府?

蓉大爷?

四王八公?

贾家?

朱仲安思绪有些恍惚。

原来此方世界,竟是熟悉的红楼!

这蓉大爷所娶之人,应是那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秦可卿了?!

如此算去,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大抵尚未入京。

若再联想红楼里的“太上皇”,只怕改朝换代,就在接下来几年。

换言之,留给肃王府的时间,同样不多了!

十几息后,朱仲安回过神来,他合上书籍,看向健谈的贴身丫鬟,见其对各府宅事,如数家珍,状作无意道:“关于这贾家,还有关联的一应神京权贵,你权且给爷详细说说……”

……

翌日,五更天后。

城中宵禁解除,天色尚未大亮。

朱仲安起了个大早,于丫鬟服侍下,更衣洗漱过后,原想沿着后院碎石小道,散会儿步,待吃完早食,再往京城逛逛,看看这“新世界”。

赶明儿去宗学报到后,一些修身养性的习文练武计划,也要提上日程。

须臾,谁晓得管事忽然寻来,麻烦便主动找上了门。

“主子,鲁王世子遣仆来见,说是有十万火急的大事!”

鲁王乃皇家六爷,与肃王本是一母同胞兄弟,也是朱仲安的亲皇叔。

年中奉命讨伐白莲教,而今正驻守山东,安抚地方,待到年末才会回京述职。

两王府之间,自是交好。

其子名叫朱仲良,诸皇孙中排行十四。

这边听罢。

朱仲安背着手,立在台阶处,看向鱼肚白的天幕,不由得皱眉,暗忖道:“这十四弟又闯了什么祸事?”

依记忆里所知,他这位堂弟,平素有些莽撞冲动,沾了不少纨绔子弟的恶习,比如好色顽劣。

但对他这个堂兄,敬重的很,为人也很讲义气。

“将来人带到东配殿内!”

“是!”

管事的离开后,朱仲安便大步往东配殿走去,也是平素接见来客的地方。

一刻钟后,见到了鲁王府下人,可算是了解了来龙去脉。

“不瞒世子爷,我家主子昨日傍晚,锦香院醉酒之后,原是想来看望世子爷。但见有人迎亲,听了忠顺王府的二大爷等人起哄,想着一睹新娘子芳容。”

“便带着一众扈从,拦路瞧瞧模样。随即发生了冲突,我家主子气愤不过,一怒之下,就截了花轿,回了王府。事后才知道,原是宁国府的新娘!”

“这宁府连夜就遣了人,前来要人……”

“主子酒醒之后,这才知道闯了祸事,禁夜一解除,速让小人来寻世子爷,帮忙出出主意!”

但见鲁王府小厮,跪倒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模样。

朱仲安并非原身那般能被糊弄的“老实人”。

他有着几十年的前生经验,哪里看不出小厮有所隐瞒?

所谓“一怒之下”,只怕是见了“兼具宝、黛之美”的秦氏,色迷心窍,借着酒劲劫了轿。

如此莽夫行径,同红楼里的薛大傻子强抢香菱,一般无二!

也是印象里的十四弟,能够干出来的蠢事!

只不过抢的贾家,可不是小门小户。一旦闹到了御前,依昨日读过的《大明新律》,自家这堂弟,少说也会废为庶人,圈禁起来!

犹记红楼里,未见这般插曲,许是因他发生了改变?

而这其中,又有忠顺王府的影子,结合即将回京重用的鲁王,便不得不让人多思量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