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项目编号:14ZDB028)2014年立项以来,课题组按照研究计划进行了认真的工作。经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庆柱、彭卫,吉林大学张鹤泉,香港科技大学吕宗力,台湾彰化师范大学陈文豪等著名秦汉史学者协商咨询,充实并完善了研究计划,各子课题研究均及时启动。2015年4月,举行了开题报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研究》主编彭卫研究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常务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宋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室主任、《简帛研究》主编杨振红研究员等专家与会。项目设计及实施方案得到与会学者的肯定。5个子课题:史党社教授主持的“秦国的崛起与秦的统一”、孙家洲教授主持的“秦统一的政治学研究”、孙闻博讲师主持的“秦统一的军事学研究”、张忠炜副教授主持的“秦统一的管理学研究”、刘瑞研究员主持的“秦统一的考古学研究”各有收获。

王子今、孙家洲、孙闻博参加编撰的陕西师范大学版“秦直道研究丛书”,王子今、史党社、刘瑞、孙闻博参加编撰的“秦史与秦文化研究丛书”,也可以看作与此项目研究主题密切关联的学术工作。特别是刘瑞作为考古领队进行的秦上林苑遗址、战阿房宫遗址、战国秦栎阳城址、秦郑国渠遗址的发掘调查工作分别获得了一些全新的历史文化信息,将对研究进展的推进提供第一手资料的有力支持。张忠炜担任执行主编完成的《里耶秦简博物馆藏秦简》一书已于2016年6月正式出版。运用高新设备而采集最为准确、清晰的彩色及红外图像,汇集众多学者之力参与审校而保证释文精准,精心研究以揭示其价值,是《里耶秦简博物馆藏秦简》的主要学术特点。

截至2016年7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期检查评估之前,课题组成员分别进行了与“秦统一”有关的历史遗存的多次实地考察,如:1.秦直道北段遗迹(内蒙古达拉特旗—包头)考察(王子今,2014年6月); 2.自贡盐产遗迹与盐运古道考察(王子今,2014年9月); 3.荔枝道(万源—宣汉段)考察(王子今,2015年3月); 4.里耶秦城与秦简考察(孙家洲、王子今、张忠炜、孙闻博,2015年4月); 5.姜女石秦行宫遗址调查(孙家洲、王子今、张忠炜、孙闻博,2015年6月); 6.甘肃河西走廊西段秦遗址考察(史党社,2015年7月); 7.宁夏—内蒙古中南部、东南部战国秦遗址考察(史党社,2015年7—8月); 8.山东战国秦遗址考察(史党社,2015年5月、2016年7月); 9.广西兴安秦灵渠工程遗址考察(孙闻博,2015年11月);10.自贡盐运陆路暨川黔古盐道综合考察(王子今,2015年12月);11.荔枝道米仓道(达州段)考察(王子今,2016年3月); 12.河南战国秦遗址考察(史党社,2016年5月); 13.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秦汉城址考察(王子今,2016年6月)等。

课题组成员亦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如:1.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主办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14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孙家洲、王子今、史党社、刘瑞、张忠炜、孙闻博,2014年8月,成都); 2.香港历史博物馆主办“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刘瑞,2014年8月,香港); 3.西北师范大学主办“历史与展望:中西交通与华夏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层论坛(王子今,2014年8月,兰州); 4.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主办“历史地理学的继承与创新暨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历代治理研究——2014年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刘瑞,2014年9月,成都); 5.陕西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第二届史念海青年历史地理学者论坛”(刘瑞,2014年10月,西安); 6.河南大学、《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主办“中国古代社会危机及其政府应对”高层论坛(王子今,2014年11月,开封); 7.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太原师范学院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流域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学创新学术研讨会”(刘瑞,2014年11月,太原); 8.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主办“出土文献与秦汉史研究”工作坊(张忠炜、孙闻博,2014年11月,北京); 9.陕西师范大学主办国际长安学暨古代都城国际学术研讨会(王子今、刘瑞,2014年11月,西安); 10.岳麓书院主办秦简牍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王子今、孙家洲,2014年12月,长沙);11.西安历史地理学会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2014西安历史地理学年会暨主题学术报告会”(刘瑞,2014年12月,西安); 12.南开大学主办“视角转换与史实重建:第二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孙闻博,2015年4月,天津); 13.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心主办“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王子今、孙家洲、史党社、刘瑞、张忠炜、孙闻博,2015年6月,北京); 14.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中国帝制时代社会结构与历史趋势暨农商社会/富民社会学术研讨会”(王子今,2015年6月,长春); 15.复旦大学、嘉峪关管理处主办“嘉峪关魏晋墓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史党社,2015年7月,嘉峪关); 16.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考实与会通——2015年第三届中古史前沿论坛”(孙闻博,2015年7月,西安); 17.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丝绸之路研究与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刘瑞,2015年8月,西安); 18.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主办“首届乌桓鲜卑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史党社,2015年8月,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 19.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学术研讨会(王子今、孙闻博,2015年8月,烟台); 20.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主办“出土文献与学术新知”学术研讨会暨出土文献青年学者论坛(孙闻博,2015年8月,长春); 21.日本科学研究费补助金H25-28年度基础研究费项目“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汉代郡县城市研究”主办“东亚古代都市的地域性探索―交趾郡治·羸城址发掘与郡县都市研究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刘瑞,2015年9月,东京); 22.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首尔大学东洋史系主办“Military Control on Multi-ethnic Society in Early China”国际学术研讨会(孙闻博,2015年9月,首尔); 23.中国生态文明学会主办第六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王子今,2015年9月,佳木斯); 24.西北师范大学主办“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实践与经验”高层论坛(王子今,2015年9月,兰州); 25.宁夏大学主办北方民族与丝绸之路博士后论坛(王子今,2015年10月,银川); 26.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考古资产保护盘龙城论坛”(刘瑞,2015年,武汉); 27.扬州市人民政府、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主办“扬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刘瑞,2015年,扬州); 28.台湾大学文学院主办第二届先秦两汉出土文献与学术新视野国际研讨会(王子今,2015年10月,台北); 29.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战国秦汉史研究室、广西师范出版社主办“第三届简帛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谢桂华先生《汉晋简牍论丛》出版座谈会”(孙闻博,2015年11月,桂林); 30.苏州大学主办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与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王子今、史党社,2015年11月,苏州); 31.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广州大学主办“秦汉史研究动态暨档案文书研讨会”(王子今、史党社、刘瑞,2015年11月,广州); 32.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主办“出土文献与秦汉史研究”工作坊第二次(张忠炜、孙闻博,2015年11月,北京); 33.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中国早期文明与国家建构学术研讨会(王子今,2015年11月,长春); 34.中国考古学会两周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都邑与水系考古学术研讨会”(刘瑞,2015年11月,西安); 35.中国古都学会、中共商丘市睢阳区委宣传部、商丘师范学院汉梁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商丘古都文化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15年会”(刘瑞,2015年12月,商丘); 36.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战国秦汉史研究室、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文字·文本·文明:出土文献研究青年论坛”(孙闻博,2015年12月,北京); 37.重庆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秦汉史青年学者研讨会:早期中华帝国的行政运作与政治文化”(孙闻博,2015年12月,重庆); 38.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主办“《孙子兵法》与古代兵学学术研讨会”(孙闻博,2016年3月,北京); 39.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陕西理工大学主办“汉中开汉业——纪念刘邦为汉王2222周年学术研讨会”(王子今、史党社,2016年4月,汉中); 40.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第二次全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学术沙龙(刘瑞,2016年4月,西安); 41.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台北中央研究院主办“第十一届两岸三院资讯技术与应用交流研讨会”(刘瑞,2016年4月,台北); 42.上海纽约大学主办“全球历史下的秦始皇陵研究”国际会议(史党社,2016年5月,上海),中国考古学会主办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史党社、刘瑞,2016年5月,郑州); 43.西安民俗博物院主办“古玉臻美:第二届中国古代玉器玉文化研讨会”(王子今,2016年6月,西安); 44.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第五届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暨农商社会/富民社会学术研讨会(王子今,2016年6月,北京); 45.滕州市政府主办第六届墨学国际会议(史党社,2016年7月,滕州); 46.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历史地理年会(史党社、刘瑞,2016年7月,长春); 47.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考古与艺术,文本与历史:丝绸之路研究新视野国际研讨会”(王子今、刘瑞,2016年7月)等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所提交论文及相关发言,均与“秦统一”的学术主题密切相关。

自立项至2016年7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期检查评估,孙家洲在中国人民大学面对本科生讲授《史记》,其中的精读部分就有《秦始皇本纪》,他把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新获体会,运用到了课程讲授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又以“秦始皇与秦朝兴亡的历史考察”为题,在2015年的5月和6月,先后在“横山书院”和国家图书馆做了学术讲座;2015年5月,在山东博物馆“齐鲁大讲堂”,以“出土文献与古代史研究例释”为题所做的讲座,都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本课题的进展情况扩大到了较宽广的社会层面。王子今承担的相关讲座,也有类同的效果,实现了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宣传推介。如:秦统一的技术基础(第二届中国史研习营·厦门大学,2014年7月10日);秦始皇的海洋意识(长春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4年11月10日;南开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5年5月26日;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2015年8月27日;四川大学,2015年9月29日;深圳大学历史学院,2016年4月1日;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6年5月19日;长江师范学院历史学院,2016年6月23日);秦汉帝国执政集团的海洋意识与沿海区域控制(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11月25日);大秦帝国之细说秦始皇(河南博物院,2015年1月31日);稷下学与秦汉大统一(稷下学公开课·淄博,2015年10月24日);秦汉时期的岭南(鸣鹤书苑考古与艺术俱乐部、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之友年会·广州,2016年1月14日);宣太后的历史表演与秦统一进程(河南大学历史学院,2016年3月26日;深圳市南山区,2016年3月31日;吉林大学,2016年5月17日;华南农业大学历史系,2016年5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洙泗讲坛”,2016年6月2日;湘潭大学历史系,2016年6月21日);秦统一意义的再认识(人民出版社历史课程研讨会·成都,2016年4月28日);秦史的宣太后时代(中国史研习营·四川大学历史学院,2016年7月3日)等。

由课题组设计筹备,2015年8月在山东烟台召开了“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协办)。到会学者40余人,李禹阶教授、高大伦教授、赵瑞民教授、宋超教授与会,对青年学者的思考与研究有所鼓舞,也有所指导。会议印发的论文集收入论文36篇。最终修改定稿,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这部《秦统一的进程与意义》,可以看作“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感谢李禹阶教授赐予大作。还应当指出,这本论文集主要是师生合作的成果,也可以理解为师生学术情谊的纪念。这次会议的组织安排,姜守诚副研究员付出许多辛劳。

同样作为得到同学们支持的工作,还有我们在《鲁东大学学报》《西安财经学院学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东方论坛》《人文杂志》先后组织的以“秦统一”为主题的专栏。所发表论文有些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和《新华文摘》选用。

与“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课题相关的另一项师生合作的工作,是台湾三民书局《新译史记》的校正工作。《史记》的校读,有些直接涉及秦统一问题。如《史记》卷四四《魏世家》:“(魏文侯)十三年,使子击围繁庞,出其民。”又《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魏文侯十三年)公子击围繁庞,出其民。”《史记》中虽两处分述,说的却是一次事件。史事与秦统一进程相关,因而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繁庞”,《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9月版两处标点不同,卷四四《魏世家》作“繁、庞”,判作两地(第1838页)。卷一五《六国年表》则作“繁庞”,以为一地(第707页)。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作“繁庞”,空间位置标定在今陕西韩城(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地图出版社1982年10月版,第1册第35—36页)。现在看来,“繁庞”是正确的。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繁庞城”条:“繁庞城,在今陕西韩城市东南。《史记·魏世家》:文侯十三年(前433),‘使子击围繁庞,出其民’。《清一统志·同州府二》引《县志》:‘繁庞城在县东南。'”[1]嵇超、郑宝恒、祝培坤、钱林书编《史记地名索引》也作“繁庞”[2]。而《史记》中华书局2013年9月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卷四四《魏世家》一仍其误(第851页),卷一五《六国年表》则将“繁庞”错改为“繁、庞”(第2210页)。又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赵高为郎中令,任用事。”随即有关于“始皇庙”的讨论:“二世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令群臣议尊始皇庙。群臣皆顿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世不轶毁。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先王庙或在西雍,或在咸阳。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自襄公已下轶毁。所置凡七庙。群臣以礼进祠,以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所谓“先王庙或在西雍,或在咸阳”之“西雍”,张守节《正义》:“西雍在咸阳西,今岐州雍县故城是也。又一云西雍,雍西县也。”(中华书局1959年9月版,第266页;2013年版,第334页至第335页)张守节《正义》提出了两种解说:第一:“西雍在咸阳西,今岐州雍县故城是也。”第二:“又一云西雍,雍西县也。”其实,“西雍”应断读为“西、雍”。是说“西”和“雍”。“西”,在天水礼县。这里进行的秦早期遗迹的考古发掘与调查均获得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的成果[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正在进行。这部《秦统一的进程与意义》可以算是初步工作的总结汇报。我们愿意继续努力,对于秦统一及其意义的理解与说明,力求客观、全面、深刻、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41页。

[2]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00页。

[3]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西汉水上游考古调查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