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扶风郡豪族大姓耿氏家族的大院内,身为族长的伯父建威大将军耿弇,看着幼弱孤贫的侄子耿恭,时常茕茕孑立,郁郁寡欢,心里怜惜不已。
侄子耿恭,是耿弇的小弟耿广之子。父亲耿广去世早,耿恭少年之时,就成为了一个孤儿,与娘亲相依为命。
没有了父亲耿广的抚育庇护,身为大家族耿氏家族子弟的耿恭,青少年之时,也不免受到欺负与歧视。
伯父建威大将军耿弇,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常常给予照顾,还将侄子耿恭,叫到自己身边,传授知识学问,教诲做人之道。
耿恭十分感激伯父耿弇的教诲,对耿弇的依赖很深,情同父子,甚至引起了耿氏家族子弟的嫉恨。
这一天,看着形影相吊的侄子耿恭从身边走过,想起早逝的弟弟耿广,耿弇悲从中来,于是叫住耿恭道:
“伯宗啊,到伯父身边来一下。”
耿恭听话地来到伯父身边,向耿弇行礼致意道:
“伯父大人,请问有什么事情,吩咐侄子做的,侄子一定尽快去办。”
看到侄子耿恭,懂事礼敬的回答,耿弇更加怜惜,于是教诲侄子耿恭道:
“伯宗啊,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伯父看见你常常郁郁寡欢,心里十分难受,想趁这个空闲,与孩儿随意聊上几句。”
耿恭肃立,恭敬地说道:
“伯父的抚育恩德,孩儿至死难忘。伯父大人请讲,孩儿洗耳恭听。”
耿弇也不客气,对耿恭敦敦教诲道:
“伯宗啊,你少年孤贫,生平所受磨难不少。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如今,陛下雄才伟略,欲一统西域,安定四方,重树先祖的荣光,孩子们立功塞外的机会多的是。
你慷慨多大略,有将帅之才,耿家孩子们,大都比不上你,定有鹏程万里,龙飞九天的一天。
伯父今天,希望伯宗,不要自暴自弃,妄自菲薄,看轻自己,而要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就在你辈身上。
孩子啊,天道酬勤,你要多多努力,不辜负伯父,你的娘亲和家族亲人的重托,让你父亲的在天之灵,也得到安慰。”
耿恭十分感激,称谢道:
“多谢伯父大人教诲。孩儿一定牢记大人今日的教导,加倍努力,力争建功立业,光耀耿氏家族门庭,不让伯父大人和亲人们失望。”
耿恭也没有想到,建功立业的机会,很快就来临了。
2
其时,已经到了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前后,正是明帝在位,天下太平,但分裂为南北匈奴汗国的北匈奴汗国,却不肯屈服,时常侵扰大汉边塞州郡。
明帝欲效仿武帝,惩罚北匈奴汗国,决定兵分四路,征讨北匈奴汗国,铲除匈奴汗国在西域的势力,恢复西域的太平治理,确保汉朝廷边塞安宁。
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冬,汉朝廷四路大军,讨伐北匈奴汗国的军事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骑都尉刘张奉旨,率军出击车师王国(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打击盘踞车师王国的北匈奴汗国势力。
骑都尉刘张,清楚耿氏家族乃军事世家,人才辈出,一向信任耿恭的才干。骑都尉刘张,于是上书明帝,请求任命耿恭,担任属下司马,明帝下诏同意。
骑都尉刘张、司马耿恭,与奉车都尉窦固、假司马班超及耿恭堂弟驸马都尉耿秉、谒者(官名)关宠等汉军将领,分思路出击,大破北匈奴汗国军队。
北匈奴汗国军民降者无数,西域诸国大体平定,天山南北,也获得暂时的和平。
汉朝廷决定,重新恢复西域都护的设置,管理西域诸国,下旨任命陈睦,担任西域都护,驻扎龟兹国它乾城(新疆沙雅县)。
讨伐北匈奴汗国之战,耿恭以司马之职,崭露头角,立下大功,骑都尉刘张大喜,认为耿恭才干卓绝,足以独当一面。
骑都尉刘张上书明帝,推荐任命军司马耿恭,为戊己校尉(耿恭应该是任命为戊校尉),屯车师后王部的辖区金蒲城(其时,车师王国分为前后两部,后王为后部首领),明帝下旨同意。
谒者(官名)关宠,此时也参与讨伐匈奴汗国军队的行动,立下大功,同时被朝廷任命为戊己校尉(应该是己校尉),屯车师前王所部的辖区柳中城,各置数百将士,进行军屯,与车师后王金蒲城的耿恭驻军,遥相呼应。
耿恭领命,率部到达金蒲城辖区,当即移檄临近车师后王部的乌孙王国(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等国君臣,宣示大汉威德。
乌孙王国大昆弥(国王)以下皆欢喜,遣使向汉朝廷献上名马,及奉宣帝时所赐公主博具,愿意遣子入朝,侍奉大汉皇帝。
当初,汉武帝元封年间,武帝下旨,遣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为公主,嫁与乌孙王国昆莫为妻,赐乌孙王国昆莫乘舆服御,官属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
后来,汉宣帝又以赌博用具等礼品,赐给乌孙王国君臣,乌孙王国与汉朝廷的联系,更加紧密。
见乌孙王国君臣愿意重修旧好,戊己校尉耿恭大喜,于是以朝廷名义,派遣使节,携带金帛等礼品,迎乌孙王国侍子进京。
3
第二年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的三月,北匈奴汗国单于不甘心退出西域,派遣部将左鹿蠡王(匈奴汗国官名)率领二万铁骑主力,攻打车师后王国,车师后王国十分危急。
得到车师后王国安得君臣,向大汉求救,戊己校尉耿恭立即下令,派遣部属司马,率领屯垦军将士三百人,前往车师王国援救。
听闻金蒲城的汉军救援,左鹿蠡王十分担心,趁机在道路上设伏。
正逢匈奴兵力十分强大,汉军援军三百人,遭遇敌军埋伏,皆战死沙场,戊己校尉耿恭属下的兵力更加微弱。匈奴左鹿蠡王遂破杀亲汉的车师后王国国王安得,转而进攻戊己校尉耿恭坚守的金蒲城。
敌众我寡,耿恭并不畏惧,亲自登上金蒲城城楼,与匈奴汗国军队展开搏战,用浸有毒药的箭头绑在箭上,传语匈奴将士道:
“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
耿恭亲发强弩,射击匈奴汗国将士。匈奴汗国将士中箭者,创伤皆肿烂,无法救治而亡,匈奴汗国将士大惊失色。
正逢夏季,天降暴风雨,汉军随雨掩护,击杀匈奴汗国将士,杀伤甚众。
匈奴汗国将士震怖不已,相互提醒警告道:“汉兵有神灵护佑,实在太可怕了!我们还是撤退吧!”
匈奴汗国匈奴左鹿蠡王无计可施,遂解围而去。车师后王国所属的金蒲城,得以转危为安,躲过一场浩劫。
耿恭心里很清楚,匈奴汗国将士失利,匈奴左鹿蠡王,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还会卷土重来。
耿恭见金蒲城弹尽粮绝,地势不利,而金蒲城附近的疏勒城,背靠天山,旁边有涧水可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坚守抗敌的好地方。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五月,戊己校尉耿恭,引兵从金蒲城撤离,据守疏勒城,以待强敌。
果不其然,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七月,匈奴左鹿蠡王,再次派军进攻坚守疏勒城的汉军。
耿恭下令,招募城中敢死队员数千人,直驰追击入侵的敌军,匈奴汗国将士不敌汉军的猛烈攻击,胡骑四散奔走。
匈奴汗国将领左鹿蠡王无计可施,左鹿蠡王遂决定于疏勒城上游水源地,修建堤坝,拦截涧水,不让涧水入城。
耿恭面对北虏断水之计,不肯屈服,鼓励将士们道:
“诸君:
不要泄气!水往低流,乃自然之理。北虏修筑堤坝,高过城之地平,只要我们在城中挖井,一定可以挖出水源。”
诸将深以为然,遂开始在城中挖井,但井深十五丈,依然不见水井中有水渗出。官吏将士无计可施,而又饥渴难耐,只得榨马粪汁而饮之。
耿恭仰天长叹,不肯服输,鼓励军吏范羌、张封、石修等部属将士道:
“诸君,闻昔贰师将军(指西汉将领李广利),领军出征,苦无饮水,将士饥渴。
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将士欢欣;今汉德昭昭,神明护佑,岂有穷哉?诸君努力,不可灰心丧气。”
耿恭乃整衣服,向水井再拜,向天地神灵祷告,祈求龙王诸水神,护佑官吏将士,礼节十分恭敬。
所谓心诚则灵。一会儿功夫,泉水竟然冲破沙石缝隙,奔涌流出,一会儿功夫,注满半个水井。
官吏将士死里逃生,皆欣喜若狂,站在城墙上下,大呼万岁。
耿恭令官吏将士,且勿先饮井水,而是亲自挽笼,用井水和泥涂城,加固城池,加强对围城敌军的心里攻势。
将士们有了饮水,士气大振,七手八脚,用井水和泥涂城,加固城池。不久,涂城完毕,汉军将士用水泼洒,在城墙上嬉戏,扬示城下的匈奴汗国将士。
匈奴汗国左鹿蠡王断水之计落空,沮丧不已,叹息道:
“唉,汉军将士有神明护佑,此言不虚,不肯招惹。我们还是不要激怒他们,以免神灵震怒!”
左鹿蠡王再次解围,引军而去。
4
不久,明帝驾崩,新君章帝继位,无暇顾及西域诸国,西域情势突变。北匈奴汗国单于君臣,趁机发力,攻城略地。
焉耆(西域三十六国之一)、龟兹(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诸国,再次反复,反叛汉庭,攻殁驻守龟兹它乾城的西域都护陈睦。
匈奴汗国单于君臣,趁机派兵,将戊己校尉关宠,围困在车师前王国的柳中城,将戊己校尉耿恭,围困在车师后王国的疏勒城。
戊己校尉耿恭、关宠,紧急向朝廷求救。会明帝(东汉显宗刘庄)驾崩,朝廷不稳,汉朝廷救兵不至。
车师王国君臣,见汉军救兵不至,难以抵御匈奴军队攻击。为图自保,车师王国君臣遂见风使舵,再次背叛汉朝廷,与匈奴军队连兵,共同围攻坚守柳中城的戊己校尉关宠,驻守疏勒城的戊己校尉耿恭。
驻守车师前后王国的两军,形势非常危急。
5
耿恭统领孤军,坚守疏勒城,毫不畏惧,他激励部属,率领将士奋力抗击,数次击退匈奴军队的攻击。
车师王国后王的夫人刘梓君,祖辈是汉人出生,心向汉室,常常将匈奴汗国西域诸国军队联军的军情,偷偷告诉耿恭,私下里又给汉军,以粮饷救济。疏勒城的汉军将士,得以苟延残喘,继续坚持抵抗。
数月,事泄,车师王国后王的夫人刘梓君,也遭到囚禁,再也无力帮助疏勒城的耿恭。
疏勒城的汉军将士食尽粮绝,穷困不堪,乃煮食铠弩上的筋革,聊以维生。疏勒城的形势越发危急。
耿恭与部属将士,推诚至心,死生相随,将士们皆无二心,众志成城。守城将士,饥寒交迫,死伤累累,最后只剩下将士数十人。
北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之,知晓疏勒城的汉军将士,弹尽粮绝,敬佩汉军将士的英勇无畏,欲招降城里的汉军将士,为己所用。
北匈奴汗国单于栾提知之,于是再次遣使栾提膏,招降戊己校尉耿恭说道:
“戊己校尉,单于敬慕校尉大人的英勇和忠诚,若校尉大人肯归降单于,单于许诺,晋封校尉大人为白屋王(白屋族的首领),以美女为妻。”
戊己校尉耿恭将计就计,决定诈降,假装答应归降,诱惑匈奴汗国使节栾提膏,上城谈判。
栾提膏中计,上城商谈,耿恭亲手出剑,击杀匈奴汗国使节栾提膏,在城上火烤,分食栾提膏尸体。
匈奴汗国使节官属,望见栾提膏惨状,皆号哭而去。
单于栾提知之勃然大怒,增加兵力,继续围困耿恭,欲为栾提膏报仇雪恨。疏勒城久久不能解围,汉军将士的处境,更加艰难,但守城的意志,依然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