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谋个子不高,头发略微有些地中海,面相和蔼,一看就是老成持重。
“你是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是华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委托规培……欢迎你来到我们中医科!”陈仲谋看着手上简历。
银山区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以前有过中医硕士来规培,是陈仲谋的学生,由他带教。
医院规培生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在读专硕,一种是医院公开招聘的社会人,另一种就是下级医院委托规培。
前两种规培情况,医院和带教医生“有生杀大权”,一般要求比较高,也很严厉,如果规培过程或是结果不满意,规培生没有留院的机会。
但是委托规培情况截然不同,相当于规培生无论学的好坏,他都不是“医院里的人”,规培结束后,回到原单位。
所以这种情况,带教医生一般会松一些,只要完成基础的、程序上的临床学习就行了,甚至睁一眼闭一眼。
当然了,事情总是有两面性。
专硕规培都是带教老师的“嫡系”,社会招募也多半有从医经验,这两类规培生在医院得到的锻炼机会多,好的机会都是他们的,而委托规培生在医院无门无派,“修行”全靠自己。
“谢谢陈主任,能来中医科,是我的荣幸!”方涛说。
“中医这行,靠的是经验。虽然你大学毕业,以后想要当医生,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以后学的东西,还会很多。像你这种委培的机会不多,既然来了,就要好好珍惜……”陈仲谋语重心长道。
中医科来了新人,身为科主任,肯定要打个照面。
其次,别小看委托规培生,如果没有一点关系,搞定下级和上级医院,能有这个机会吗?
医生的职位是香饽饽,有能力的人当然无所谓,但是想要挤破头进来的人,永远犹如过江之卿。
凭什么让你进来?凭什么给你机会?
靠能力的凤毛麟角,大多数是靠关系。
他知道方涛能来中医科,也是医院领导层打了关系。
所以,他要试探试探,方涛背后的虚实。
“平时工作多主动一点,早上不要迟到,不能让病人等我们医生吧?这是我们做医生的,最基本职业操守……”
方涛听出来了,今天早上他迟到了,陈仲谋拐弯抹角地在训他。
“谢谢陈主任,我记住了……”
对于前辈陈主任的告诫,他不停地点头。
迟到肯定是自己不对,没有什么好辩解的,虚心接受就行了。
在陈仲谋看来,方涛不是自己的研究生,和自己没有从属关系,但他毕竟是中医科主任,对年轻医生进行训诫,非常有必要。
他们往往刚刚从学校里出来,对一些社会上的为人处事,还不懂,学校是学校,医院是医院,学校可以散漫一些,但医院是公共场所,不仅其他医生看到,患者也会看到。
年轻人嘛,到医院里来,总要磨掉一些棱角。
“记住就好……你昨天也来了,看到了中医科的一些现状,平心而论,条件是简陋了一些……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历史原因,另一部分,也是中医科医师力量不足。”
“住院和急诊,都是现代化大楼,而我们中医科,还是在老房子里面。我和院长说,其它科室是21世纪,而中医科还停留在20世纪,你看我们医生,还几个人挤在一个大房间。”
“这种就医环境,太落后了。新的中医过来一看,扭头就走,很多患者,也在抱怨环境差……在我的要求下,院长原则上同意,中医科会搬到急诊大楼输液室上面,预计在下半年……”
陈仲谋接手中医科室,已经六年了。
当初,他是被医院领导,从专科中医院挖来的,属于专家级别,科研项目带头人。
他来了之后,大力推行中西医结合。
因为之前的中医科“太惨了”,7个医生,每年的门诊收费,才100多万。
以前中医看病,靠的是望闻问切,基本没有各类检查费用。
至于针灸拔火罐推拿,一盒针反复使用,玻璃火罐一年四季都坏不了……
中医科全靠门诊挂号,和一些中成药、中药饮片销售,整个科室连温饱都难。
与其它科室不能比,就算检验科、影像科等,也是差了一大截。
不过,自从中西医结合之后,中医科情况有所好转。
门诊各种检验影像收费,也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中医科去年门诊收入,突破了300万元……
对医院来说,科室收益提高了,对中医科医生来说,提高了辨证准确率,待遇也有了保障。
而对于患者来说,更相信检验数据,减少了潜在的医患矛盾。
总之中西医结合,三方都受益,目前来看,利大于弊。
中医科收益高了,陈仲谋在医院管理层面前,头也可以时不时地抬高一下了。
“谈不上什么简陋不简陋,对我来说,都挺好……”方涛接道。
他是来学习的,待满三年,做好做差,也不会留在这里。
陈仲谋主任说的话,自己听听就行了,没有资格对中医科评头论足。
“现在中医科医生匮乏,是暂时的。我和院长打过报告了,中医科要扩容,以后要分出骨科和妇科,今年计划召5个中医。”
方涛听了,一个劲地点头。
在他看来,陈仲谋之所以在他面前谈论一些“历史”,无非是在彰显自己以前的“荣誉和功绩”。
当然,他绝对有这个资本。
站在他的这个主任位置,肯定比一般医生看得更多,看得更远。
“方涛啊,你刚来我们医院,先在我们中医科待着,跟着几位医生学习。反正三年的时间很长,等过段时间,我和其它科室打声招呼,让你去医院其它科室流转学习……”
“谢谢陈主任!”
“咚咚!”敲门声。
“请进!”
这时,一个患者,手里拿着就诊卡,走了进来。
方涛见状,识趣地起立,站到一旁。
“小伙子,居然是你!没想到,你真是医生啊!”患者高兴道。
方涛定睛一看,原来是早上,那个在公交车站台,突发胸痛的中年男子。
之前他戴了鸭舌帽,现在脱下帽子,一开始还没认出来。
“谢谢你救了我,吃了你的黄芪,我靠一口气,活过来了。”中年男子感激不已。
“不客气,举手之劳。”
两人的对话,一旁的陈仲谋,听得云里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