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赤壁烽火燃,奇谋破强敌

诸葛亮与三少成功说服孙权后,孙刘联军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抗曹事宜。回到刘备营帐,三少深知此次联盟看似稳固,实则暗流涌动,孙权对刘备心存戒备,东吴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仍争论不休,而联军兵力与曹军相比悬殊巨大,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死存亡。

为了摸清曹军虚实,三少主动请缨,乔装成东吴士兵,跟随黄盖的巡逻船队靠近曹军水寨侦察。夜色如墨,江面上雾气弥漫,三少屏住呼吸,仔细观察曹军船只的排布。只见曹军战船用铁链首尾相连,绵延数里,如同一座水上城堡。三少心中一动,一个大胆的火攻计划在脑海中成型。

回到联军大营,三少与诸葛亮、周瑜商议,提出火攻曹军连环战船的计策。周瑜抚须大笑:“正合我意!只是这火攻,需一人前去诈降,接近曹军战船点火,方可成功。”话音刚落,黄盖挺身而出:“末将愿往!”三少看着黄盖,眼中满是敬佩:“黄老将军忠肝义胆,只是此事凶险万分,必须谋划周全。”

于是,众人精心策划了一场苦肉计。周瑜在营帐中故意与黄盖发生争执,随后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黄盖“怀恨在心”,派人向曹操送去降书。曹操生性多疑,起初并不相信,三少便建议周瑜派阚泽前去曹营,以三寸不烂之舌打消曹操疑虑。阚泽凭借出色的口才和对曹操心理的精准把握,成功骗过曹操,让他对黄盖的投降深信不疑。

然而,火攻还需东风相助。周瑜为此忧心忡忡,病倒在床。三少与诸葛亮相视一笑,诸葛亮神秘兮兮地说:“亮已算好,近日必有东风。”三少心中明白,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定是有十足把握。但他仍不敢掉以轻心,每日观察天象,确保万无一失。

终于,决战之日来临。黄盖率领数十艘装满易燃物的战船,打着投降的旗号驶向曹营。曹操站在船头,得意洋洋地等待黄盖前来归降。当黄盖的战船靠近曹军水寨,距离足够近时,他果断下令点火。刹那间,数十艘战船如火龙般冲向曹军连环战船,火势迅速蔓延,曹军水寨瞬间陷入一片火海。

“杀!”刘备与孙权联军趁势出击,喊杀声震天动地。三少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手持长枪,在战场上往来驰骋,指挥刘备军的行动。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更是勇猛无比,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曹军士兵纷纷丢盔弃甲,四处逃窜。

曹操见大势已去,在张辽、许褚等将领的拼死护卫下,带领残军狼狈逃窜。三少料到曹操定会走华容道,建议关羽在此设伏。关羽念及昔日曹操的恩情,在曹操苦苦哀求下,最终还是放走了他。

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大获全胜告终,此役不仅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也让三少在天下声名远扬。战后,刘备论功行赏,对三少更加倚重。但三少知道,这只是他在三国征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未来的道路依旧荆棘密布。

孙权虽在赤壁之战中与刘备联手抗曹,但对刘备势力的壮大十分忌惮。战后,他一方面与刘备瓜分荆州部分地区,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联姻等手段,削弱刘备的实力。三少敏锐地察觉到孙权的意图,提醒刘备小心应对。

与此同时,曹操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厉兵秣马,时刻准备卷土重来。而益州的刘璋,生性懦弱,面对各方势力的虎视眈眈,益州局势岌岌可危。三少深知,刘备若想成就大业,必须谋取益州,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于是,他向刘备详细分析了益州的战略地位和当前局势,建议刘备西进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