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墨空照血
- 时空裂隙:地心楚河秦界
- 荷花草
- 1911字
- 2025-04-27 00:04:34
一.药香惊雷
孟姜望着他的背影远去不远,转身向左边的山后吹了一声口哨。
咸阳城外的山道上,这位太医令猛然勒住缰绳。晨雾中飘来极淡的当归味,本该温补气血的药香里,却藏着幽州寒铁的腥气。他想起前几日私自去燕使馆侦察时,使馆车驾在搬货时,一股玄铁暗扣的味道——真正的贡品怎会用淬毒之物?
“快!“他反手抽断车辕绳索,枣红马长嘶着冲向咸阳宫。药囊中七枚金针嗡鸣不止,这是当年墨家钜子临别所赠的“七星惊蛰“,二十年来从未示人。
车辕才转过三个转弯角,忽然有三条人影扑了过来,而且还夹杂了飞器。
夏无且担心有毒,挥出衣袖轻拂,所有飞器落地。他虽用衣袖拂落飞器,却很小心,不让衣袖碰飞器分毫,只是借风力改变飞器的方向,随之落地。
那三人手上的青铜剑陆续刺到,夏无且将左剑拨向右,右剑拨向左,中剑却拨向地面。
只听两声“呀”,左右两人各中了同伴一剑,中间那剑直刺地下的硬石上,“嘭”的一声,火光四射,那人手上一麻,青铜剑落于地上。
夏无且的车驾却早在两丈开外,头也不回奔了开去。
他不得不快,秦王政的险境已不容得他有丝毫停顿。
二.百里障目
秦王案前的蟠螭铜灯忽然爆出灯花。
百里笛握剑的手心渗出冷汗。他望着徐徐展开的督亢地图,荆轲的指尖正划过易水河标记——那里本该是青黛色,此刻却泛着朱砂的红。这个发现让他想起三日前深夜,师父夏无且调试药方时说过:“人面朱砂,魂归黄泉。“
“禀大王!“少年护卫突然跪地,“北疆八百里加急!“他余光瞥见荆轲的袖口微颤,地图已展到咸阳城防处。秦王皱眉抬手:“念。“
荆轲听有人报告,只得停了。
百里笛深吸口气,从怀中掏出空白竹简:“匈奴...匈奴单于...“他看见荆轲的左手已探向《山海经》书轴,青铜兽首正在晨光中泛青。
“陛下,荆轲从燕地不止带来督亢地图,还有《山海经》残稿。”荆轲右手作势要怀里掏。
百里笛走上前去,却立于荆轲和秦王之间。这时百里笛面对着秦王,却背着荆轲。荆轲心中大急,如此好的机会,难道要让这个小厮破坏了?万一他向秦王打眼色,秦王会意,那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
果然,秦王向后退了一步。百里笛将空竹简递了过去。
荆轲大急,右手伸向袖口。
其实百里笛并没有向秦王做眼色,他情急之下,在竹简上用了一点力度,示意秦王往后退去。
秦王并没会意,只是受了手上力度,身不由己的向后退了一步。
三、图穷匕见
“叮——“
当匕首撞上玉璧的刹那,百里笛的剑穗突然断裂。他旋身将秦王扑向龙柱,左肩传来冰凉的刺痛。荆轲的鱼肠剑竟削断了三层犀甲,墨家机关术打造的护心镜裂成两半。
荆轲的瞳孔却突然收缩——少年护卫的伤口流出的血,竟是诡异的靛蓝色。这是夏无且独门秘药“苍梧泪“的特征,当年燕太子丹求之不得的避毒圣物。
荆轲剑上的毒,片刻便失去威协,他的双眼便失去了一部分光芒。
百里笛急催:“陛下,快撤!”
秦王狼狈非常,顶戴王帽玉珠“丁丁当当”互碰响个不停,他从地上爬起来,慌不择路的往向前而奔。
四、墨破长空
荆轲一个翻跃,往秦王方向直窜过去。
百里笛急中生智,将手上的断剑掷向荆轲背后,然后将上衣脱了上来,于空中卷成一团云团,直往荆轲和秦王之间冲了过去。
荆轲闪过投掷过来的短剑,身形慢了一慢,百里笛卷成的云团已挡于身前。
荆轲朝云团先是一剑,紧接着又是一掌。
只听一声闷响,百里笛被弹了出去,那一掌有雷霆之力,好在百里笛的身形藏于云团内,他只被掌风击中,百里笛受伤并不严重。
秦王见荆轲迫退百里笛复又追来,便围着殿内的大柱奔跑,才跑不到一圈,脚下被长袍绊住,瞬即跌倒。
荆轲大喜,挥剑直刺向秦王。
荆轲的剑锋距秦王咽喉三寸时,殿外飘进半片银杏叶。
夏无且的白袍染满马血,显然,他在返回的路上,经过几番恶战。他指尖凝聚着墨色气旋,他想起二十年前钜子临终所言:“墨空指出,非为杀伐,当止戈于未发。“此刻指尖雷霆却直奔荆轲的曲垣穴。
“叮!“鱼肠剑突然转向,在秦王咽喉前半寸凝滞。荆轲惊觉内力如泥牛入海,那卷包夹着《山海经》的丝帛正寸寸碎裂。
四、易水余音
荆轲知道自己已彻底没有了机会,朝宫顶长叹一声:“哎,我早知有夏医官在,我要成功,难如登天!”说完,反转鱼肠剑,一剑插入心口。
夏无且没想到他如此无惧生死,情急之下叫了一声:“荆大哥!”这话才刚出口,他就后悔了。毕竟这人可是刺客,而秦王也在场。
夏无且忽又想,既然话已出口,也顾不了太多,伸手扶着荆轲。
荆轲口中流出黑色的血,他轻捏着他的手挣扎道:“她对你......忠贞不二......”,话未落,头已垂。
夏无且复扶起百里笛时,少年身上血染红了大半个身体,好在并无大碍。
百里笛用力挤出一丝微笑道:“夏......医官,幸不辱使命。”
咸阳宫的血迹被大雨冲刷殆尽。三日后,太医令呈上的药方多了一味“断肠草“,而秦王案头,那卷真正的《山海经》静静躺在金匣中,书页间夹着片靛蓝的银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