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华夏第一家民营电影企业华艺兄弟创立。
并在1995年投资冯小纲的《没完没了》后正式进入电影市场。
1998年,《泰坦尼克号》在华夏上映并创下了票房记录。
这两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华夏电影市场不再是过往那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状态了。
一个半开放竞争的,更加强调票房的时代正在到来。
去年或许是国营制片厂开始产生分野的一年。
长沙召开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会议”推出电影精品“9550”工程。
并以行政与经济的双重手段促进主旋律影片创作的发展。
1996年到2000年,珠影厂响应国家政策,连续拍摄了6部“主旋律”电影:
《军嫂》《安居》《龙飞凤舞》《赛龙夺锦》《走出硝烟的女神》《荔枝红了》。
按照珠影厂官方的说法:
“为了响应9550工程,珠影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主旋律精品影片的创作拍摄中。
并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绩,先后6次获得华夏电影最高奖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
如此成绩,在华夏电影制片厂中实为凤毛麟角。”
但是,此时部分国营制片厂却已经开始更加大胆的商业片尝试。
1997年,北影厂制作的《甲方乙方》上映。
这部只用了400万人民币制作成本的电影,最终获得了3000万的票房收益。
是1998年的当之无愧的年度票房冠军。
珠影厂也做了点尝试,但第一次的“试水”就以失败告终。
孙州在1999年执导的《漂亮妈妈》,就是巩丽主演的那部电影。
质量还算上乘,却遭遇票房惨败,投资1500万,却只有800万的票房收益……
李盟说了很多,方冬升总结了一下,大概意思是:
我们珠影厂响应号召坚持拍摄主旋律电影,拿了不少奖,也受到了许多表彰。
但是呢我们已经改制,要兼顾经济效益向市场靠拢……
但是、但是!
国内市场大家都知道,哪有什么高票房电影?
像《少林寺》那样一毛一毛的攒到1.6亿票房的电影毕竟是少数,可以说前无古人。
当然了,其中水分不少。
所以,我们要尊重市场规律,如果实在拿不到高票房,那至少要保证能拿奖……
很纠结对不对?
事实上珠影厂就是一个充满拧巴的电影厂。
孙州的《漂亮妈妈》虽然票房扑街到惨不忍睹,但是国内三大奖项拿了俩。
还有一个蒙特利尔国际电影奖……
拿奖了?就算将功补过吧。
所以,珠影厂给人的感觉就是,既要也要。
你敢想象,《冼星海》这种正的发红的主旋律电影和《越光宝盒》这种无厘头大雷剧居然出自同一个电影厂。
所以,珠影厂真的很拧巴,就像现在李盟向方冬升表达的意思一样。
既要叫座,又要叫好!
最次也是拿奖!
“我明白了您的意思了,请问贵厂拍摄的预算有多少呢?”
提到预算,李盟尴尬的笑了笑:
“今年厂里需要用钱的地方特别多。
献礼片《鸦片战争》占了大头,同时厂里的27部经典电影要转制发行VCD也花费不少。
还有跟越南那边合作的电影也在同步进行,包括电视剧拍摄等。
留给电影制作的费用……不算多。”
一旁的张淦仁着急了:
“爸、李厂长,不算多是多少啊?”
“七十万。”
“七十万,拍电影?”
张淦仁傻眼了。
一部平均90分钟的长片电影才七十万的预算?
玩呢!
被张淦仁顶撞,李盟有些发恼,道:
“七十万还是我极力争取的,而且它是两部电影的制作费用。”
嘎?
就连对金钱不敏感的郭雷都抬头看向了张淦仁。
淦哥,你老岳好像有点小气哦。
张淦仁沉默了,拉着方冬升就想走。
这年头拍电影光是胶卷和设备就占大头了。
方冬升拍十分钟的短片都差不多得七万块钱。
七十万拍两部电影,简直天方夜谭,匪夷所思!
方冬升不挪屁股,看着李盟,笑着道:
“七十万的预算拍两部电影确实不多,应该还有其他的要求吧?”
李盟很欣赏方冬升这副不慌不躁冷静从容的模样,年轻人有定力。
不像自己女婿,三十好几的人了。
始终一副毛毛躁躁上不了台面的样子。
“方导,你是阿淦的朋友,我也就跟你直说了,我们厂是第一批改制的电影厂,现在不叫厂了,叫电影公司。
既然是公司,不管是在制度还是用人方面都尽量灵活,面向市场,以前这种执导拍摄的机会根本就轮不到外人,我们自己的导演都争着抢着拍。
但既然市场化运作,就不能再闭门造车,任人唯亲,所以才有阿淦向我举荐你来拍摄厂里电影的机会,指标就两个,竞争很激烈,民间有很多导演都在排队。”
“我们就一个要求,靠故事取胜,只要剧本足够优秀,就能拿到资金,版权归我们,给你们署名和厂标。”
“说的好听,还不是因为厂里的导演嫌预算少,拍了也拿不了奖,还要受处分,拍的多错的多,少拍少错,不拍不错。”
李盟说了一大堆,但张淦仁一句话就把老登顶的说不出话了。
“臭小子,你出去。”
李盟没好气的骂道。
听完李盟的一席话方冬升点了点头,预算虽然不多,但也是个机会。
“东升,你不会真想要拍吧?”
见方冬升意动的样子,张淦仁把他拉到一边问道。
“淦哥,预算少有预算少的拍法,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七十万平均下来,35万拍一部九十分钟长片电影,这能拍啥啊。”
张淦仁是老法师,对电影的预算管理非常有经验。
“嗨,现在想那么多干嘛,李厂长不是说了,有多少人都在盯着这两个指标。
咱们得先把剧本拿出来,让厂里满意才有机会拍摄。”
方冬升笑着说道。
“也对,万一你小子落选了呢。”
张淦仁拍了拍方冬升的肩膀,整个人轻松了不少。
喂,有你这么安慰人的吗?!
“方导,还有大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两部故事片就要上马拍摄,你得抓点紧了。”
见两人“密谋”好之后,李盟善意的提醒道。
“我明白了李厂长。”
……
为了珠影厂的这个项目,方冬升决定先留在羊城把剧本做出来。
张淦仁也陪着方冬升和郭雷找了家旅馆住下。
“怎么不回你岳父家住,嫂子也在羊城工作?”
方冬升好奇的问道。
认识张淦仁这么久,他还从来没有提起过自家老婆。
闻言,张淦仁沉默了一会,语气有些伤感:
“她啊,走了,得病走的。”
方冬升一愣,拍了拍张淦仁的肩膀。
“我跟她结婚后,她爸把我调到珠影厂,老头家里就他和她闺女。
她走了之后,我也就不想留在厂里,省的我跟老头一见面就都会想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