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后。
“嘎吱。”
方冬升推开门,迎着早晨清爽的风,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终于舍得出来了,我刚才跟雷子还说,你今天再不出门就把你强行拽出来。”
隔壁的张淦仁和郭雷听到动静,出门笑着打招呼。
“哪有那么夸张……对了淦哥,你等会。”
方冬升转身回到房间,拿着一沓稿纸出来递给张淦仁。
“这是……剧本?”
摸着手里厚厚的稿纸,张淦仁不确定的问道。
“当然了,要不然是涩情小说……饿死了,吃早茶去,边吃边看。”
方冬升招呼着两人出门。
虾饺皇、脆皮水牛奶菠萝包、蟹黄灌汤饺、马蹄糕、红米肠,再来一壶红茶。
早茶店里,桌子上摆的满满当当。
在羊城,早茶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更像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
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爱在茶楼里慢慢品茶,闲聊生活。
这种悠闲自在的劲儿,惬意无比。
方冬升非常享受这种忙里偷闲的感觉。
想一想,昨天夜里还在熬夜加班,结果早上就迎着晨光坐在熙熙攘攘的小店里喝早茶。
享受~
但此时却有人在大煞风景!
坐在对面一直低着头的张淦仁突然擤了一下鼻涕。
“呼哧!”
哥,吃饭呢!
方冬升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这货还不自知,拿起桌子上的餐巾纸,偷偷抹了抹眼角。
“淦哥,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啊?”
一旁的郭雷连忙问道。
“妈的,谁家好人吃虾饺皇蘸辣椒油啊,辣的我眼泪都流出来了。”
他把手里的剧本小心翼翼的收好,嘴里不满的嘟囔道。
“淦哥,是剧本把你感动哭了?”
“谁说的,明明是辣椒油辣的。”
张淦仁吸了吸鼻子,就连郭雷都看出来了,但他就是不承认。
妈的,三十好几的人了,居然被一部电影的剧本感动的流马尿了。
“不是,你有这文笔,你去写小说啊,还拍什么电影啊。”
张淦仁一口一个虾饺皇嘴里塞的满满当当,他看着方冬升不满的说道。
众所周知,人在想哭的时候,除了倒立让眼泪流回去之外,还企图通过大口吃东西缓解。
“行了,赶紧吃吧,咱们再去一趟珠影厂把剧本交上去。”
方冬升没有揭穿这老小子的嘴硬。
“不吃了,咱们现在就过去。”
……
李盟的办公室里。
方冬升三人安静的坐在沙发上,房间里只有李盟翻动稿纸的声音。
他戴着老花眼镜,看得非常仔细。
约莫过了半个小时,他才缓缓合上剧本:
“写的真好,感情真挚自然,老少皆宜。”
李盟没想到方冬升居然这么快就把剧本拿出来。
说实话,他甚至都觉得方冬升要放弃这次的拍摄。
毕竟就那么点预算,随便拍点东西都有可能超额。
没想到方冬升不仅没放弃,还拿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剧本出来。
“东升,我看这后面还有很多,这都是你画的?”
“呵呵,提前把分镜头脚本画出来,也方便各位领导审核。
如果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还能更直观的指出和提出建议。”
方冬升这话说的含蓄,事实上他是担心这群老登不能理解文字表达出的细腻,从而把他的剧本毙掉。
文字在前,分镜头在后,非常适合这种感情细腻的电影传达情绪。
否则他也不会在房间里死磕一周的时间。
“呵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有这个态度就很好。”
李盟对方冬升更有好感了,这才是一名成熟的导演该表现出来的态度。
而且专业,李盟也是从生产线上来的。
对比厂里其他的导演,方冬升的分镜头画稿比他们老练太多。
“剧本我全看完了,很好,但是我一个人也没办法拍板,需要上会研究。
也就这几天,有结果了我就通知你。”
“好的李厂长。”
几人离开办公室后,李盟想了想,戴上老花眼镜。
打开那个叫《爱·回家》的剧本再看一遍。
“真好啊……”
他在想,如果会上通过这个故事,但仅仅是“35万”的预算,能拍好吗?
嗯,先看看其他人怎么说,该争取的也要争取。
……
《爱·回家》剧本的开头第一页就写着:
此片献给所有的外婆。
为了方便找工作,妈妈领着7岁的小宇去乡下的外婆家,想把他暂时留在那里。
外婆年事已高,不能说话也不识字。
而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孙子小宇,刚开始无法适应连游戏机、电池都没得卖的乡下生活。
他开始蛮横地流露出不满,抱怨这个抱怨那个。
为了买电池,偷走外婆的银头簪拿去卖。
外婆得知孙子想吃炸鸡,却只理解到鸡肉,炖了只鸡给孙子吃,却被生气的小宇踢翻了。
老人家默默包容着孙子的一切……
渐渐地,小宇也体会到外婆的良苦用心,适应并喜欢上了乡下生活。
这是一部改编自韩国的电影。
它上映于2002年,并且在韩国创下不俗的票房成绩。
同时在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地区更是收获无数泪水。
而且它没有明星、没有特效,却连续四周蝉联韩国票房冠军。
这是跟《漂亮妈妈》《那人那山那狗》类似的真善美的故事。
这种题材的电影,首先不会被审核卡,只要拍的好,任何地方都能引起共情。
而且拍摄成本不高,外景很少,基本上就是在大山的房子里一老一少两人的故事。
方冬升有信心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把它给拍出来。
而且这个故事,也挺符合我国国情。
毕竟许多人小时候都是留守儿童,跟着家里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
在豆瓣上,它获得了 9.0的高分,好于98%的家庭电影。
而在这高到有些“不合适”的分数背后,堆积着一份份愧疚的心。
……
交稿之后的方冬升一身轻松,他已经做过努力了,剩下的就交给天意吧。
就算珠影厂这条路走不通,他还有《车四十四》这条后路。
只不过那得等好长一段时间。
“叮铃铃。”
方冬升的手机响了。
“方导,你还在羊城吧?”
“在呢古总,约我喝茶?”
“呵呵,也差不多,卓依亭明天就要回羊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