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一、中国工程企业国际化经营概述

早在21世纪初,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设工程市场的兴旺及国内工程企业发展的强劲势头,越来越多的中国工程企业跨出国门,走向国际工程市场舞台,投入国际工程的建设当中。在此前后,一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在非洲、中东及南美地区等国际工程市场开启了国际工程建设的尝试和探索,国际化经营实现了初步的成果。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中国工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步伐走得越来越快,区域化和规模化优势越来越明显,但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工程市场的激烈竞争,国际工程承揽的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工程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尤其是法律风险日益突出,一些大型国际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一种)工程项目出现了工程拖期和效益下滑,甚至发生亏损或巨额亏损。因此中国工程企业如何提升自己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实力,在国际工程市场大舞台上竞相角逐,实践-总结-提升-再实践,积极主动迎接挑战,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国际化经营路子走得又稳又准,成为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

二、国际工程项目法律风险管理综述

国际工程项目,尤其是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实践,对工程企业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能力和实力的要求。以往我国工程企业,仅仅依靠项目成本控制和施工技术优势,以实现项目效益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和理念被挑战。

现代国际工程总承包管理市场的实践证明,工程企业不仅要拥有一流的施工技术,精细的工程总承包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及配合业主开车投产的项目管理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要具备融资的渠道,协助融资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要具备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和理念,健全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要具备防控国际工程项目法律风险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使自身具备为业主提供工程总承包管理服务的能力,在国际工程日益竞争的强林中立于不败之地,持续健康发展。

工程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会越来越多,法律风险防控和应对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随着工程企业境外业务的不断扩展和深入,所面临的项目执行法律风险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一方面,境外业务点多面广,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域开展业务对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同,将面临政治、经济、安全、环保及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另一方面,面对的业主或承包商不同,项目执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也不尽相同,合同模式也不尽相同,所面临的项目执行法律风险也是千变万化。此外,我国工程企业执行境外项目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依然不高,合同履约及契约精神尚未完全形成,重大法律风险识别、应对和措施不尽到位,项目执行全过程管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尤其是项目变更、索赔及反索赔能力不强,法律纠纷处置水平不高,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工程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综合效益水平的实现。

三、“一带一路”走出去倡议的响应与落实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将充分依靠我国与有关国家之间现有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借助现有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宽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工程企业拓宽国际化经营的路径,实现国际工程区域化、规模化、全球化等创造了发展的大机遇,也为我国工程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政策上和经济上的保障。

因此,在响应“走出去”倡议方面,我国工程企业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做好国际化经营的长远规划和区域布局,结合企业实际现状,编制国际工程市场开发计划,并按照计划分步实施,逐步走出一条创新发展、融合共生、合作共赢的国际化经营路子;在落实“走出去”倡议方面,我国工程企业应当顺应国际工程市场的发展趋势,发挥企业的优势,改进自身的弱势,练好企业内功,建立健全一套国际工程项目的市场开发和执行体系,并加强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提升国际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助力企业不断开拓和创新,依法合规诚信经营,开创出工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