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谁让他搞艺术的
- 重生1997,从煤老板开始崛起
- 我是二当家
- 2100字
- 2025-04-24 16:46:26
“儿啊!”
“都怪爹没用!明明可以吃香喝辣,非要去搞什么艺术,现在害得你上大学都没钱了!”
房间内,五十五岁的陈锦荣正对着一个青年忏悔,一把鼻涕一把泪。
陈锦荣个子不高却打扮时髦,一件真丝polo衫扎进lv腰带里,再配上一条杰尼亚男士裤子,看上去还挺像那么回事。
只是没有人敢相信,这位曾经名扬十里八乡的煤老板如今已经山穷水尽,连儿子上大学的学费都快掏不出来了。
前些年矿山效益不错,陈锦荣换车换房觉得没意思,之后就跟其他煤老板一样,疯狂地迷恋上搞艺术。
投资电影,拍电视剧,开公司捧女演员,但凡是煤老板们搞过的,陈锦荣是一样没落下。
那个年代土豪老板们什么都不怕,就怕人家说自己没文化,
挖煤有什么意思,都发财了肯定要搞艺术呀!
但是话又说回来,挖煤的始终是挖煤的,不可能有了钱就突然懂艺术,
外行去指挥内行,亏钱几乎是注定的。
当然,像是陈锦荣这种情况,多半还是被骗钱。
果不其然,陈锦荣还没搞几年艺术,老陈家的千万家产就挥霍一空,据说外面还欠了不少债。
如今儿子大学报到在即,陈锦荣知道纸包不住火,这才不得不“坦白”。
而另一头,顺着陈锦荣的目光看去,一个眉清目秀的青年的形象愈发清晰。
他叫陈渊,今年十八岁,是煤老板陈锦荣的独子,老陈家的嫡长子,唯一指定继承人。
只是到了陈渊这一代,家里除了债务和后妈,好像也没什么可继承的了。
此刻,面对陈锦荣的“忏悔”,陈渊只是轻轻一笑,不太在乎。
其实家里的情况他早就知道了,自从陈母离世之后,陈锦荣天天早出晚归,不是在搞艺术就是在搞艺术的路上,连本职工作挖煤都忘了。
97年是个特殊的年代,政策越来越严,私人煤矿压力越来越大,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撑不住倒闭,老陈家的小煤矿并不特殊。
当然,这些都只是表面的原因,陈渊之所以不太着急,主要还是因为他是重生者。
本来,陈渊正在自己的老A8里跟当年的校花深入交流,或许是因为动作太大的缘故,忽然一就一口气没上来,两眼一闭就晕死过去。
等到他醒过来的时候,一下就看到了陈锦荣的脸。
再看看周围的环境,熟悉的客厅,午后的暖阳,还有墙壁上那郁郁葱葱的爬山虎,一切似乎又回到从前。
那个夏天陈渊十八岁,正是考上中央戏剧学院的那一年。
这一幕他再熟悉不过,上辈子也是这样,陈锦荣在上大学之前“坦白”,陈渊则沮丧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之后是上大学,参加工作,摸爬滚打,没有了家庭的托举,陈渊一路走来十分辛苦,三十几岁才算事业有成。
要是当年老陈能省着点,给自己留三瓜两枣的话,陈渊的起码能少走几年弯路。
但是他怪老陈么?还真不怪~~
跟其他煤老板一样,老陈小学都没毕业,没什么文化,除了挖煤什么都不懂。
身怀巨财却显露于闹市,其实他很久之前就被人盯上了。
尽管他后来乱搞了很多事,但是在陈渊的成长路上,陈锦荣作为父亲还是做的很好的,几乎没让儿子受过半点委屈。
只是后来家道中落,陈锦荣实在是没办法了。
下一刻,陈渊看着这久违的一幕,不由得笑了笑道,
“爸,你那哪是搞艺术,你是搞模特吧?”
陈锦荣被这么一说,瞬间老脸一红,真有些绷不住了。
他以为儿子还小,未必懂这些,但是陈渊却是一语道破。
老陈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脸色颇为尴尬,
“也不全是,总有那么一点点艺术成分吧?”
陈渊点点头:“是有那么一点。”
尽管陈锦荣投资电影的很失败,几乎是投一部亏一部,但是在培养女演员这方面还是不错的,已经有几个小辈开始在演艺圈崭露头角。
虽然还没接到什么大合约,但是在一些小制作里已经能看到她们的名字甚至是影子了。
而在陈锦荣培养的这么多女演员中,最漂亮的那个名叫杨雪,后来差点成为陈渊的后妈。
不过随着陈锦荣资金链断裂,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公司解散,投资归零,至于辛辛苦苦培养的女演员们则各奔东西,老陈的艺术之旅也正式宣告结束。
“哎,”老陈又叹息一声,又想责怪自己,但陈渊此时的注意力却完全不在这上面,
片刻之后,陈渊似乎想起了什么,
“爸,你实话告诉我,家里还剩多少钱?”
说到钱陈锦荣又是一阵抽搐,在暗地里算了半天账后,这位煤老板才缓缓说道,
“之前煤矿出事赔了不少,之后关门歇业三个月,这亏了不少。”
“后来公司解散,借出去的钱估计也收不回来,还给了她们遣散费。”
“老李欠我200万,但是这孙子前段时间在澳门都输光,都成精神病了,估计要不回来~”
就这样,老陈在算了一会账后,这才搂着自己的lv皮带道,
“最多还能拿两万。”
“就这点了么?”
闻言陈渊也是想笑,老陈家在这一带虽然不算什么巨富,但是几千万家产还是有的。
前些年一车煤可是好几千块,老陈家的小煤矿一天能产几十车,他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被老陈败光。
老陈点头苦笑:“你可别学我,一把年纪了还这么败家。”
“算了,两万也够了。”
陈渊没有计较,而是开始盘算起自己重生后的创业计划。
97年的两万块说多不多,但是说少也绝对不少了,那个年代两万块都能修两间平房,购买力还是相当惊人的。
只不过接下来陈渊要去首都,那里的物价肯定不是一般地方能比,两万块能撑多久他也不好说。
不过既然都重生了陈渊也没想那么多,毕竟那个年代到处都是机会。
1997年,中国的影视业还在起步阶段,房地产蓄势待发,互联网连个影子都没有。
这时候东哥还在中关村卖光碟,小马哥还在捣鼓qq,马爸还在首都搞网站,机会多得是。
只要随便抓住一两个机会,前途根本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