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凯旋归来

九月初旬的一天,皇帝正式颁布成立粮食储备管理机构,由宋应星负责管理。同时下令各地州府必须兴建粮仓。

“此事关系重大,必须严格把控。”崇祯对宋应星说道,“粮仓建设要快,但质量更要严格把关。”

宋应星躬身应是,心中却暗暗惊叹皇帝的远见。

这道命令一出,朝臣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皇帝早就想好了后手!

银行贷款让农民买田,农民种出粮食可以卖给朝廷储备,有了收入自然能还贷款。而朝廷储备的粮食又可以用于新军的战略储备。

这一环扣一环,根本就是一盘大棋!

“陛下真是高明!”陈子龙由衷感叹,“臣之前还在担心...”

崇祯淡淡一笑:“治国如同下棋,要懂得未雨绸缪。不过这些都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他走到窗前,望着繁华的京城。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要真正改变大明的命运,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而此时的京城,已经开始发生着悄然的变化。

银行门口,排队办理业务的人越来越多。交易所前,讨论田产的声音此起彼伏。街头巷尾,那些原本愁眉苦脸的百姓,眼中多了一丝希望的光芒。

“要说这金融农业啊,”茶馆里,那位青衫男子又端起了茶碗,“还真是个新鲜玩意儿。不过,好像还真管用!”

周围的食客纷纷点头。是啊,这新鲜玩意儿,或许真能改变些什么。

秋风萧瑟,落叶纷飞。京城外的水泥大道两旁,早已是人山人海。

远处,旌旗猎猎,铁蹄声声。百姓们翘首以盼,等待着凯旋的军队。有人踮起脚尖张望,有人低声议论,更多的人则静静等待,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听说这次天雄军只用了一万人,就打败了三万建奴精锐!”

“可不是嘛!我表弟就在天雄军中当差,说是卢大帅亲自带兵冲阵,杀得建奴丢盔弃甲!”

“这些年朝廷是真的不一样了,咱们老百姓也过上了好日子。”

高台之上,崇祯皇帝身着明黄龙袍,目光远眺。龙袍上的金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衬得他愈发威严。满朝文武大臣分列两侧,静候军队到来。

“来了!”崇祯的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身体不自觉地微微前倾。

只见天雄军、御林卫和八百关宁铁骑依次而来。战马嘶鸣,铁甲森然。将士们虽经历战火洗礼,但精神抖擞,军容整肃。

卢象升、孙传庭、袁崇焕三人策马当先。卢象升右臂还缠着白布,显然伤势未愈,但他的腰板依然挺得笔直。

见到皇帝,三人立即翻身下马,单膝跪地:“草民拜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崇祯快步上前,亲自扶起卢象升:“爱卿快快请起。”他注意到卢象升脸色略显苍白,关切道,“你的伤势如何?”

“多谢陛下关心,臣已无大碍。”卢象升感激道,眼中闪过一丝动容。

“此战辽河,天雄军大获全胜,朕心甚慰。”崇祯环视众将,朗声道,“一万天雄军击溃三万建奴精锐,这是何等气魄!诸位爱卿,随朕入宫吧。”

沿途百姓夹道欢呼,与往日的冷漠截然不同。有人抛撒花瓣,有人高呼将士们的名字,更有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袁崇焕策马缓行,暗自感慨。两年未回京城,民心士气已是天翻地覆。这一切,都源于皇帝的励精图治。他想起当年自己被释放时的情景,那时的崇祯,眼中满是坚定与决心。

进入紫禁城,君臣在乾清宫畅谈。

“此战建奴损失惨重,短期内难以东山再起。”卢象升道,“但臣以为,不可掉以轻心。”

孙传庭接话道:“确实如此。建奴虽败,但根基尚在。我们要趁此机会,加紧练兵备战。”

崇祯点头赞许:“两位爱卿说得对。朕已下令,扩建各地军营,增加军饷。”

待到傍晚,柳巧云、袁可立、陆明谦等九边总督也相继抵京。崇祯设宴款待,觥筹交错间,气氛融洽。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乾清宫的地面上。

“护国夫人来了。”内侍高声通报。

柳巧云大步入殿,虽已年过半百,但精神矍铄,英气不减当年。她的步伐沉稳有力,目光如炬。

“末将参见陛下。”

“免礼。”崇祯和颜悦色,“马爱卿近来可好?”

“托陛下洪福,犬子在玉门关防署已扩军至三万。”柳巧云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崇祯走到地图前,指着瑞州道:“护国夫人,朕有一重任相托。”

“请陛下示下。”

“朕要你在此建立军事重镇,为日后收复南越做准备。”

崇祯的目光在地图上游走,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他的心血。昏黄的烛光下,那些交错的山川河流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

“柳爱卿,说说你的想法。”他抬头看向柳巧云,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柳巧云上前一步,指向地图南方:“清远府与南越接壤,地势险要,正好可以作为出兵的前哨。那里的百姓勤劳,土地肥沃,若能收复,必将成为我大明的重要粮仓。”

“继续。”崇祯微微颔首,示意她说下去。

“臣以为,若要攻打南越,必须先确保清远府的稳固。”柳巧云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我们可以先派遣工匠,修筑城防,储备粮草。待时机成熟,便可一举南下。”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手指在地图上轻点:“不错,朕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还要加上瑞州,那里的凤翔港水深港阔,可以建造海军基地。”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道线:“从清远府南下,再从凤翔港出海,直抵五凤江港登陆。这样一来,南越腹背受敌,必然难以抵挡。”

“陛下高瞻远瞩。”柳巧云恭敬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钦佩。